
Bernstein 都 “投誠” 了,獨立研究所還做得下去嗎?

出乎意料的低價值詞——Research。
近年來,獨立研究機構一個個投入大型金融機構的懷抱,如今就連伯恩斯坦也需要一個新東家,突顯獨立研究機構的困難。
伯恩斯坦目前雖為美國聯博資產管理公司 AllianceBernstein 所有,但它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獨立投資研究機構之一,早在 1967 年由桑福德·C·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創立。
週二,法國興業銀行和 AllianceBernstein 宣佈將合併研究業務,組建一家合資企業。法興銀行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
“我們打算與伯恩斯坦研究服務公司 (Bernstein Research) 組建一家專注於全球現金股票和股票研究的合資公司,為客户提供包括現金股票和研究在內的一整套全球一流的綜合服務。”
“兩家公司具有高度互補的優勢,擁有提供領先的全方位服務、真正的全球股票經紀業務的共同願景,將支持機構投資者和企業客户不斷變化的需求。”
法國興業銀行將持有該公司 51% 的股份,並可選擇在 5 年後將持股比例提高至完全所有。不過,合資公司將以伯恩斯坦的名義運營,伯恩斯坦首席執行官 Robert van Brugge 將領導合併後的業務。法興銀行現金股票主管 Stéphane Loiseau 將成為副 CEO。
合併的基本理念是將股票研究和交易結合起來。伯恩斯坦提供投資建議,法興銀行的交易員將付諸實施——這是所有大型賣方機構的基本模式。
收購、聯盟,獨立研究機構有多難?
近年來,很多獨立研究機構都投入了規模更大、業務更廣的金融機構的懷抱。
2014 年,投資公司 Evercore 收購了 Ed Hyman 的科學信息研究所(ISI);伯恩斯坦於 2018 年收購了金融領域獨立研究機構 Autonomous;2021 年,獨立研究公司基石宏觀(Cornerstone Macro)將自己賣給了派傑投資公司(Piper Sandler),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收購了合作伙伴 Exane 持有的雙方合資公司中的全部股份。
其他賣方獨立公司則在尋找其他生存方式。
例如,沃爾夫研究公司 (Wolfe Research) 保持獨立,但在 2020 年與野村證券 (Nomura) 結成了 “戰略聯盟”,模式與興業 - 伯恩斯坦 (SocGen-Bernstein) 的合作類似 (即沃爾夫負責提供投資建議,野村的 Instinet 負責執行)。再如,BCA Research 是龐大的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集團(Euromoney)的一部分。
根據 AllianceBernstein 的最新財報,伯恩斯坦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 19%,至 9200 萬美元。AllianceBernstein 還表示,將伯恩斯坦從其業績中剝離出來,將對其營運利潤率產生 “温和的積極” 影響,突顯出將獨立的賣方研究業務變現有多麼困難。
其實,就連大型賣方研究都很難
分析稱,在一個內容無限的時代,找到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並不容易。對於獨立研究機構來説,更是如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歐洲精心制定的 “歐盟指令第 2014/65/EU 號” 法律框架讓情況變得更糟。
當時一些人還認為這將促進獨立研究公司的發展,但是相反,該框架加速了投資行業研究支出的縮減,鞏固了幾家大型綜合銀行在研究機構中的主導地位,並在獨立研究機構中引發了一場相當大的洗牌。
如果你是一位有專門資產管理團隊的知名分析師,基本上你可以按小時或按訂閲的方式兜售自己的產品,並仍能活得不錯。但如果你的目標比這更大,你就會發現自己受到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投資銀行的擠壓。
説實話,即使是大型綜合機構也面臨壓力。許多大型資管公司,甚至是一些大型對沖基金,現在都配備龐大的內部研究團隊,由賣方 “移民” 組成,它們正前所未有地質疑從投行獲得的研究的價值。
如今,非美國銀行明顯缺乏強大而廣泛的研究職能。但即便是摩根士丹利、美銀和高盛也不得不重塑自身,探索新的分銷模式,並在投資領域之外尋找新客户。
然而,對賣方研究的價值和未來的擔憂並非新鮮事。
現實情況是,儘管投資經理喜歡抨擊賣方,但如果後者不能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它不可能存活這麼久,有時還活得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