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爆虧只是紙老虎,“競爭死結” 才是致命傷

收入縮水力度明顯超出市場預期,拐點還未到來。
阿里巴巴北京時間 11 月 17 日晚間美股盤前公佈截至今年九月底的 2023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本季度阿里收入 2072 億,同比增長 3%,小幅低於預期的 2089 億。
而利潤恐怕一般人都被媒體推送得爆虧 225 億給嚇到了,實際利潤當然不可能那麼差,但這次財報反映的問題卻非常嚴重:
1)能虧 200 多億?所謂的 225 億虧損是因為阿里投資的上市公司股價跌幅過大帶來的賬面虧損,這個除了説明市場慘烈之外,對阿里這樣一個做電商的公司來説,不是主營沒啥特殊意義;而且由於阿里投資的資產比較多,這個利潤數字一直不穩定,海豚君也從來不看這個利潤,而是看調整後的利潤表現。
2)利潤其實超預期:最重要的調整後利潤(不考慮股權激勵和攤銷費用、股權捐贈費)本季 362 億,顯著超出了市場預期 334 億;在收入疲軟的情況下這樣的利潤表現,靠得是硬核降本增效,其中用户補貼所在的銷售廣告費用同比直接跌了 22%;
3)淘寶天貓是致命傷:但利潤超預期恐怕也是公司唯一拿得出來的亮點,阿里這次真正的問題隱藏在疲軟的收入背後——這次收入表現差主要是最關鍵的淘寶天貓客户管理收入太差,同比跌了 6.5%,比市場預期的-3% 到-4% 的跌幅要大不少;而對應的是淘寶天貓 GMV 依然是單個位數的跌幅。
4)阿里雲:儼然一隻增長下行穿雲箭。走出疫情後,阿里雲的增長依然從上季度的 10% 進一步跌到了 4%,互聯網行業客户下滑太厲害,而非互聯網客户增長又比較緩慢,補位不足,結果直接把成長業務打成了停滯的業務。

海豚君整理觀點:
整體上,在利潤超預期上,阿里的表現基本與上季度一致:由於股價下跌期權激勵費用不高、淘特/淘菜菜各種減補貼帶來銷售費用大幅壓減,所有超出預期的利潤全部來源於自身 + 外部的節衣縮食。
而且稍做推演,由於去年這個時間淘特淘菜菜還在瘋狂補貼中,因此接下來減費用的空間還有很大,而到新的一個季度裁員也基本走完,離職額外賠償也沒有了,管理費用還有釋放空間,下季度利潤超預期完全不奇怪。
海豚君注意到市場對此次財報反應比較積極,但除了利潤之外在關鍵的兩大收入指標上,阿里這個季度的邊際變化沒有值得高興的地方:
1)第一曲線業務淘寶天貓客户管理收入不濟、GMV 增長不濟,競爭死結不開;2)表內明星業務——阿里雲增長直接縮成 “價值型 “業務,成長業務提前夭折。
特別是第一個問題:由於阿里估值目前主要是平台電扇支撐,長期資金要重新投阿里,一定要看到阿里競爭格局的拐點,這個拐點就是要看到阿里電商市佔率的企穩,對應阿里淘寶天貓 GMV 增速不能持續低於行業增長。
而這個季度顯然沒有——阿里淘寶天貓 GMV 低個位數負增長,行業是 7% 的正增長,而在疊加競爭影響下的變現水平持續無法恢復,導致淘寶天貓客户管理收入這個季度收縮幅度高於市場預期。
因此,海豚君上次説的話再重新拿出來強調一遍:“對阿里而言,真正低估區的走出,除了阿里需要在利潤上持續交付超越市場悲觀預期的利潤驚喜之外,最最核心的還是 GMV,還有 GMV 的替代指標客户管理收入上能夠逐步企穩,能夠在抖音挺進電商領域之時基本守住自己的地盤”。
而這個季度,在回答核心 GMV 和客户管理收入這個問題上,收入縮水力度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答案明顯不及格,收入拐點還未到來。
特別提示:從 2021 年 12 月的季度開始,阿里調整財報的露口徑。海豚君把阿里最新業務做了分類整理,方便大家在看解讀的時候,隨時回溯,紅色為最新的披露列示條目。

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乾瘦的駱駝”
1)“虛弱” 的淘寶、天貓
由於用户數到頂、GMV 停滯,阿里這兩個關鍵指標都已不再披露,因此市場所有的焦點都會凝聚在國內零售電商——淘寶天貓的客户管理收入上。這個數是在當前變現率基本穩定(小幅下滑)的情況下,可以當做觀察淘寶天貓 GMV 增長、阿里電商市佔率趨勢的 “替代” 指標,而當前市佔率下滑幾乎是阿里的死結,對投資者而言,只有市佔率趨穩甚至回升了,阿里才有希望。
譬如,對於今年三季度而言,阿里的表現令人失望:三季度國內線上零售大盤同比增速大約是 +7%,而阿里淘寶天貓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增速則是-6.5%,這塊高毛利的業務收入只有 665 億。

這個-7% 同比表現(上季度疫情影響下是-10%),對應着大約淘寶、天貓 5% 以內的 GMV 收縮幅度(官方説法:剔除未支付訂單,淘寶天貓 GMV 同比低個位數收縮)。換句話説,走出疫情,這個季度雖然阿里國內平台零售變現率(含佣金與廣告)下滑的幅度相比上季度有所收窄,阿里平台電商的變現能力相比去年仍在小幅下降中。
2)新業務 “省省省”,利潤都是擠出來的
由於國內平台電商盈利較高,它所在的中國商務(還包括了自營電商的新零售業務以及批發電商 1688.com),在各種降本增效,尤其是降低補貼、狠減銷售費用之後,利潤釋放卻非常超市場預期。
這個季度國內商務不考慮期權激勵、攤銷費用的利潤(經調整 EBITA)達到了 440 億,利潤率 32%,無論是同比環比都有明顯提升。
這個背後核心是淘特、淘菜菜的精打細算,淘特不做用户新增,開始專注用户的購買粘性,淘菜菜用户補貼少了、每單配送也細打算,這些剩出來的錢很多時候都是體現明顯下滑的銷售費用上。

由於國內平台電商不再不計投入地拿市佔率,阿里這個季度整體調整後 EBITA 利潤 362 億,在核心平台收入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利潤還顯著超出了市場預期的 334 億,利潤率 17.5%,比上季度上提兩個百分點。
而且這個表現背後,除了平台電商的節衣縮食,集團所有業務都可以非常明確地看到阿里的 “瘦身” 運動:譬如數字娛樂業務這個季度虧損只有不到兩個億,雲計算利潤率繼續上行,甚至菜鳥的首次扭虧等等。

進一步來看,中國商務的內部,除了平台中國商務外,其他各項利潤(調整後 EBITA)表現也都在全面改善:
a. 菜鳥本季首次扭虧,賺了 1.25 個億,利潤率 1%,且增速不錯。
b. 國際商務在收入增長放緩的情況下,虧損也從之前四個季度單季 15-30 億的虧損減少到了 10 億,虧損率降低到了 6%;
c. 甚至本地生活業務作為這部分單列業務的虧損王,這個季度雖然絕對值上虧損了 35 億,比上季有所擴大,但是虧損率上改善到了 27%,尤其是餓了麼的單位經濟靠着減少用户補貼 + 騎手成本優化,在走出疫情後仍為正數。這個部分整體幾十億的虧損,海豚君估計主要是因為高德業務導致,注意到高德上打車等業務補貼較多。

二、自營:靠盒馬來撐
國內重資產零售業務主要包括盒馬、高鑫零售、銀泰、貓超自營、天貓自營、考拉,以及阿里健康的自營業務。
這個季度重資產零售業務收入依然是 647 億,走出上海疫情後增長進一步放緩。由於高鑫是-2% 左右的收縮,海豚君估計主要的增長貢獻應該是來自於盒馬,按照盒馬 10-15% 左右的收入增速推算,隱含阿里的自營電商(銀泰、貓超自營、天貓自營、考拉)增速並不是特別順利。
好在盒馬錶現看起來還不錯:盒馬的線上訂單佔比依然超過了 65%,而且開店時間超過 12 個月的盒馬店面,絕大多數都實現了正向現金流。

三、省錢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總能擠出來
由於花錢不再大手大腳,阿里本季度剔除掉股權激勵的 Non-GAAP 毛利 772 億,同比增長 5%;毛利率在低毛利自營收入佔比同比環比都在加大的情況下,環比基本穩住,同比還有改善,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這應該是自營業務,譬如盒馬毛利率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費用端上,阿里花起來毫不手軟,但是省起來同樣毫不含糊:
1)銷售與市場費用 214 億,同比下滑了 22%,上季度還只是小幅下滑了 6%,去年同期還是 86% 的飆漲狀態,用户補貼和營銷應該都比較節省;
2)研發費用 113 億,同比增長 4.3%,比收入增長 3% 多了一點點,作為科技公司,這塊降本空間較小;
3)行政費用增長則相對高一些,87 億,同比增長 27%,上季度基本也是這個增速,海豚君估計這個應該與裁員的離職補償有關:阿里 6 月季裁員近萬人之後,到 9 月底員工 24.39 萬人,又裁了接近兩千人,估計裁員已經接近尾聲。

這樣在收入不及市場預期的情況下,阿里狂省銷售費用,最終在市場最為關注的利潤指標——調整後 EBITA 利潤上達到了 362 億,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的 334 億。
調整後淨利潤 338 億,同樣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304 億;淨利潤同比增長在經過了一整年接近 30% 的收縮之後,終於回到了正增長的路上,本季度同比增長 19%。

看完零售與公司整體,我們在看一下阿里其他高關注度業務上的表現:
1、阿里雲:一支增速下行的穿雲箭
作為原本的明星業務,這個季度的阿里雲如同是增速下行的穿雲箭,在增速滑坡路上停不下來。這個季度營收 208 億,同比僅增 4%。
詳細來看,非互聯網業務同比增長 28%,貢獻了 58% 的雲收入;但互聯網業務直線收縮了 18%,除了 TikToK 逐步搬離阿里雲的影響,教育客户的清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雲需求都非常虛。

2、本地生活:為數不多的增長業務
本地生活服務(到家——餓了麼;到店:高德、飛豬)收入 131 億,同比增長 21%。這部分業務訂單在走出疫情後,加上高德訂單的推動,總訂單同比增長了 5%;單均收入的增長則是由於用户補貼的大幅減少,餓了麼用户補貼是作為收入減項來計,而且對應餓了麼走出疫情極端情況後,單位經濟依然為正。
由此可以合理推斷,外賣市場已進入理性競爭狀態。

3、文娛距離扭虧只差臨門一腳
阿里的大文娛業務這次終於看到了扭虧的希望: 阿里大文娛這個季度收入 84 億,增長終於有點回歸的意思。而且推手還是阿里影業和優酷的收入轉正,遊戲收入是收縮的。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虧損還收窄了,在持續謹慎的內容投入之後,這個季度的虧損率只有 1%,距離盈利咫尺在望。

4、螞蟻利潤腰斬式縮水
這個季度阿里計入螞蟻得權益法收益只剩 24 億,按照 33% 的股權佔比,相當螞蟻利潤應該只有 72 億,同比下滑了 64%,不止腰斬。這裏除了螞蟻本身運營利潤的縮水,還有螞蟻所投資產公允價值的下滑。

小結:答案不及格
上次財報發佈利潤向上拐點式財報時,阿里的股價還徘徊在 90 元左右,在明確利潤拐點之後,阿里的股價還在進一步下行。
這也説明,市場對於阿里沒有收入拐點而單純靠對內裁員、節衣縮食 + 對外縮減廣告費用和用户補貼式的利潤釋放並不滿意,畢竟沒有收入的利潤釋放,持續性是個很大的問題。
因此,上次海豚君強調的再説一遍:真正低估區的走出,除了阿里需要在利潤上持續交付超越市場悲觀預期的 “利潤驚喜” 之外,最最核心的還是 GMV,還有 GMV 的替代指標客户管理收入上能夠逐步企穩,能夠在抖音挺進電商領域之時基本守住自己的地盤。
而這個季度,在回答核心 GMV 和客户管理收入這個問題上,7% 的縮水力度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這次答案不及格。
本文來源:海豚投研,原文標題:《阿里:爆虧只是紙老虎,“競爭死結” 才是致命傷》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