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門潮”?歐洲製造業過去這個季度很賺錢!

“漲價潮” 讓歐洲企業賺瘋了:奔馳第三季度利潤的一半都來自於新車價格的上漲;另外,奢侈品行業受提價帶來的好處更為明顯,因為高價並沒有影響到富人羣體的需求。
在過去的一個季度裏,歐洲製造商通過提價成功抵禦了經濟逆風,但分析師認為,這種趨勢並不能持續下去。
由於通脹和利率持續上升,以及人們對歐洲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德國製造商的新訂單已連續兩個月下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企業利潤卻在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企業的 “漲價潮”。
週五,梅賽德斯 - 奔馳的首席財務官 Harald Wilhelm 表示,奔馳第三季度的利潤達到了 53.4 億歐元,超出預期的 52.1 億歐元。而利潤的一半都來自於新車價格的上漲。
另外,以富人羣體為目標的奢侈品行業在漲價方面受益更為明顯,因為高價並沒有影響到消費者的需求。
奢侈品製造商愛馬仕上個月公佈了超預期的銷售業績,LVMH 和開雲集團也公佈了大幅增長的銷售額。愛馬仕表示,計劃再將價格提高至多 10%。
比利時化學品製造商 Solvay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迄今為止,該公司通過提價增加了約 7 億歐元的銷售額。來自汽車製造商、半導體制造商和醫療保健行業的高需求推動了該公司的業績增長。
Solvay 首席執行官 Ilham Kadri 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調整價格,以抵消不斷上漲的通脹和能源成本。該公司已開始對一些產品加收附加費,以維持價格水平:
我們加收能源附加費,有時甚至加收物流附加費,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個領域保留這部分定價權。
有些公司並沒有那麼幸運了。瑞典工程集團 SKF 在過去一季度利潤低於預期,公司高管表示其第三季度行動太慢而通脹上升太快,未能通過提價抵消通脹影響。
然而,分析師認為,歐洲製造商的這種盈利趨勢並不能持續下去。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歐元區 GDP 在過去三個月裏僅增長了 0.2%,通脹率上月卻飆升至 10.7%。經濟增長數據雖然好於預期,但由於多數指標都偏向下行,許多經濟學家表示,經濟衰退只是被推遲了。
目前,德國汽車製造商仍在處理疫情復甦期間因半導體等關鍵零部件短缺而積壓下來的訂單。在處理積壓訂單的過程中,他們提高甚至維持當前定價水平的能力可能會受到挑戰,從而對盈利構成風險。
另一個不確定因素是,隨着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並朝着失控的方向發展,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正在喪失前進動力,能源價格的持續上漲將使德國工業遭遇滅頂之災。歐洲工業版圖或迎來一次洗牌。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 Torsten Derr 暗示,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容忍度將受到越來越嚴峻的考驗。
Wilhelm 在 10 月 26 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警告稱,奔馳在定價方面可能已經 “無路可走” 了,“我們不應該指望樹能長到天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