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擦鞋匠做到總統,後淪為囚徒,如今 “王者歸來” 的盧拉能否重建巴西?

“巴西之子” 盧拉再贏總統寶座,亞馬遜雨林逃過一劫,拉美或再掀「粉紅浪潮」。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 10 月 30 日,巴西高等選舉法院公佈的統計結果顯示,在當天舉行的巴西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勞工黨候選人、前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戰勝自由黨候選人、現總統雅伊爾·梅西亞斯·博索納羅(Jair Messias Bolsonaro),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
現年 76 歲的盧拉被稱為 “巴西之子”,是左翼的改革主義者,他曾在 2003 年至 2010 年擔任巴西第 35 任總統,被巴西民眾視為巴西的 “救世主”,在執政 8 年後以超過 80% 的支持率下台。
2017 年,盧拉因貪污被定罪、判處 9 年監禁,並牽扯出眾多巴西高層人物,其貪腐程度之深、涉案金額之大震驚了南美和世界政壇。但在 2018 年的巴西總統大選時,正在獄中服刑的盧拉還差點選上總統,可見其在巴西民眾心中的地位。
盧拉再次重返政壇、參加大選勝出,又一次吹響了南美政壇左翼力量的 “集結號”。從總統到囚徒,到如今再登大位,這位巴西左翼總統的迴歸,將會上演怎樣一場政治大秀?
從擦鞋匠走到總統
盧拉 1945 年出生於巴西伯南布哥州的一個貧窮農民家庭,在家中的八個孩子中排行倒數第二。
讀到小學五年級,他便因窮困輟學,在聖保羅州港口城市桑托斯(Santos)長大,只受過小學教育的盧拉從孩提時候就開始了工作,比如擦鞋、做工等。
14 歲時,盧拉在工廠的一次事故中失去左手的小指,1966 年,在巴西共產黨員哥哥的帶領下,盧拉開始積極參加工會運動。1970 年,25 歲的盧拉因拮据而目睹懷孕 8 個月的妻子撒手人寰後,徹底站到了軍政府的對立面,成為工人領袖。
1980 年 2 月 10 日,盧拉與一些工會領袖、學者和知識分子建立 “勞工黨”(PT),並當選聯邦眾議員。
1986 年,盧拉當選全國立憲議會聯邦眾議員,1990-1995 年任勞工黨主席,並使該黨很快發展成為巴西最大的反對黨。
1990 年、1994 年和 1998 年,盧拉曾三次競選巴西總統,但都鎩羽而歸。2002 年,這位 “窮人的代言人” 終於如願以償,巴西也正式開啓左翼時代。
2003 至 2010 年,盧拉連續擔任兩屆巴西總統。盧拉執政期間,巴西超過 2500 萬人擺脱了貧困,大大縮小了巴西的貧富差距。
也是在盧拉執政的這 7 年裏,巴西經濟經歷了騰飛式發展,2010 年曾躍升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不僅在全球深陷金融危機期間信用評級逆市上升,也正是憑藉在這一階段的搶眼表現,巴西贏得了 2016 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成為南美洲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國家。
到盧拉離任時,他的民眾支持率依然達到驚人的 87%,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峯會上稱盧拉為 “地球上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就在今年 5 月 4 日,盧拉登上美國《時代》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配發的標題是 “盧拉的第二幕:巴西最受歡迎的領導人尋求重返總統寶座”。

從總統淪為囚徒
此次是盧拉第六次參選總統。盧拉第五次參選總統是在 2018 年,戲劇化的是,當時的盧拉身負巨大的政治爭議,尚且刑獄在身。
2014 年起轟轟烈烈的 “洗車運動” 波及了許多巴西政界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在盧拉 “欽點” 的繼承人、巴西首位女總統迪爾瑪·羅塞夫被議會彈劾下台之際,盧拉本人也身陷貪腐官司。2017 年,盧拉被判犯有貪腐罪。
2018 年的巴西總統大選啓動時,盧拉正在獄中服刑。與如今頗為相似的是——民調顯示,盧拉的支持率一騎絕塵、博索納羅緊隨其後。
但在距離 2018 大選僅剩不到 1 個月的 9 月中旬,盧拉妥協讓位,其競選搭檔費爾南多·阿達成為勞工黨總統候選人。
然而阿達的政治聲望遠遜於盧拉。大量盧拉的支持者不願為這位退而求其次的左翼候選人投票,身為左翼對立面、且號稱 “唯一沒有貪腐爭議” 的博索納羅藉機聲勢大振。
於是,自 2002 年盧拉當選以來,巴西左翼勞工黨的候選人第一次輸掉了總統大選——與其説是 “右翼的西風壓倒了左翼的東風”,不如説是失去盧拉的左翼一蹶不振,被對手 “撿了漏”。
2019 年盧拉獲得釋放,2021 年 3 月,盧拉被宣判無罪。如今,盧拉再度當選總統,然而現在的巴西已不是當年的巴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巴西經濟結構缺陷被放大,面臨多重問題困擾。雖然巴西政府出台了諸多措施,但是經濟復甦步履維艱。
“巴西之子” 將如何應對?
盧拉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是統一一個政治上分裂的國家。
在選票結果公佈數小時後,博索納羅尚未承認失敗或發表任何公開聲明。與此同時,他的支持者封鎖了巴西兩個州的高速公路,以抗議盧拉的勝利。
據媒體,FGV 商學院法律和人權教授 Thiago Amparo 表示,盧拉將不得不與部分接受其前任政治的中間派和右翼人士結成 “堅實的聯盟”。與此同時,他必須做出符合支持者期望的事情。
Amparo 表示:
“許多選民去投票時不僅希望擺脱博索納羅,還希望盧拉能像之前一樣帶領巴西走上更好的經濟時代。”
盧拉麪臨的第二大挑戰是環境改革。
在博索納羅擔任總統期間,對廣闊的亞馬遜雨林的破壞達到創紀錄水平,據媒體報道,博索納羅甚至公開鼓勵砍伐和燃燒森林。
在博索納羅執政期間,礦工、伐木工和牧場主非法入侵原住民領土的事件幾乎增加了兩倍。博索納羅還承諾不劃定任何新的原住民土地。
科學家曾警告,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砍伐森林,亞馬遜將在短短十年甚至兩年內對氣候造成極端的影響。
盧拉在競選期間一再表示,他將尋求遏制森林砍伐。同時,盧拉也意識到氣候問題已經飆升到政治議程的首位,在亞馬遜最大的城市馬瑙斯,他告訴媒體,“這個星球需要我們所有人特別關注”。
他對媒體表示:
“我們需要照顧我們的森林、動物羣、水源,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照顧我們的人民,因為他們正在掙扎,他們需要有尊嚴地生活。”
盧拉承諾的熱帶雨林未來和博索納羅完全不同。盧拉表示他將在巴西政府中建立土著人民的代表,將打擊非法砍伐森林,並重建巴西的環境保護機構。
同時,盧拉計劃為 50 萬平方公里(19.3 萬平方英里)的亞馬遜雨林授予新的保護地位,打擊森林砍伐、補貼可持續農業並改革巴西的税法以迎來綠色經濟。
在大選前,有氣候科學和政策網站分析表明,如果盧拉贏得即將到來的選舉,那麼到本世紀末,亞馬遜地區的年度森林砍伐量可能會下降近 90%。
此外,盧拉在競選演講上圍繞着擴大對窮人的服務,包括更多的社會福利支付、更高的最低工資以及為更多人提供食物和住房的計劃。為了支付這筆費用,他表示他會提高對富人的税收,但也會少量增加政府支出。
“巴西需要轉變成一個文明的國家,” 盧拉補充道。“我確信我們需要改變巴西,而改變巴西意味着需要一個真正關心人民生活的政府。”
拉美再掀「粉紅浪潮」?
自 2018 年以來,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宏都拉斯、智利和哥倫比亞等拉丁美洲國家先後選出左翼政治領袖擔任總統。
此次盧拉獲勝,意味着拉丁美洲七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和六大經濟體都將由左翼領導,同時,巴西與拉丁美洲鄰國的關係將更加牢固。
博索納羅曾指責阿根廷左翼政府對該國經濟管理不善,辱罵智利新任左翼總統,並敦促選民拒選盧拉,以阻止巴西 “變成委內瑞拉”。
據媒體援引兩名南美外交官説,博索納羅的批評嚴重加劇了巴西這個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與鄰國之間的關係緊張,以至於許多地區領導人都在支持盧拉。
在盧拉成功當選巴西總統後,阿根廷總統 Alberto Fernández 在 Twitter 上曬出與盧拉的合照並寫道:
“在你經歷瞭如此多的不公正之後,巴西人民選舉了你,民主取得了勝利。
這是拉丁美洲的夢想。”

據媒體,拉美智庫 Latinobarometro 區域意見研究主任 Marta Lagos 表示,21 世紀初覆蓋拉美的那股 “粉紅浪潮” 似乎捲土重來,但已今非昔比。
“粉紅浪潮”(pink tide)是美國紐約時報記者 Larry Rohter 在 2000 年初烏拉圭總統 Tabaré Vásquez 當選時,用來描述拉丁洲地區政治向左轉的現象。
Marta Lagos 表示,過去的左翼浪潮與拉丁美洲目前的浪潮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出現的情況:
2000 年至 2014 年間,國際大宗商品熱潮使拉丁美洲的左翼總統對各種社會專案和國家專案進行鉅額投資,鞏固了廣泛的政治選舉支持,而政府派在國會佔多數,也實現了各地的改革和連任。
但現在,隨着俄烏衝突、通貨膨脹等因素,拉丁美洲經濟體很難再利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優勢;同時新冠疫情和社會不穩定時期,政府的支出將遠低於人民的期待。
對於拉丁美洲選民來説,意識形態在選舉中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在對政客、社會不平等、經濟停滯的憤怒背景下,他們選舉的規則似乎是以 “反對派勝利” 來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