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會成為下一個金融危機引爆點嗎?滙豐委婉警告:央行低估了問題的長期性

滙豐表示,英國債市最近的動盪可能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一種全球趨勢的開始。
滙豐認為,對於所面臨危機的兇猛程度,英國央行現在的補救方案几乎是 “杯水車薪”。
在英國債市和養老基金的一系列危機震動了市場後,英國央行不得不被迫出手救市。隨着其緊急購債計劃逼近最後期限,英國央行本週擴大了操作規模。
本週一,英國央行宣佈加大債市干預力度,將每天的購債上限從此前的 50 億英鎊上調至 100 億英鎊。週二,英國央行再度加碼干預,擴大國債購買範圍。
但滙豐警告稱,這些方案治標不治本,英國央行並沒有充分認識到所面臨挑戰的長期性,必須在 10 月 14 日的長期購買計劃結束後採取更多行動。
這也符合養老基金的呼籲。作為此次風暴的中心,英國養老基金認為英國央行的救市舉措還遠遠不夠,並表示應該將緊急購債計劃的結束日期從 10 月 14 日延長至 10 月 31 日。
問題存在的長期性
英國央行 10 月 10 日表示,將推出一項臨時擴大抵押回購工具(TECRF),該工具將持續到 11 月 10 日,以幫助銀行緩解許多養老金使用的負債驅動投資策略(LDI)的壓力。因此,銀行可以接受更多類型的資產作為 LDI 的抵押品,並求助於英國央行將這些資產轉換為現金。
有不少分析人士對這一工具的有效性持樂觀態度,但滙豐認為,這一期限延長了其不確定性。此外,養老金計劃面臨的流動性挑戰已經潛伏了很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全解決,在這之間英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將使養老金面臨加劇的抵押品追繳壓力。
滙豐指出,有一些長期的動態因素被忽視了:首先,是根本性的投資方法——LDI 讓養老金計劃持續面臨着這種壓力。英國央行沒有為養老金的 LDI 提供足夠的時間來調整投資計劃,它們正忙於修復和增加其抵押品緩衝,並降低槓桿率。
對一些基金來説,他們只是將資金從 A 處轉移到 B 處;對另一些基金來説,這意味着要求計劃發起人注入更多現金,或拋售股票和信貸等風險資產(以及可能的非流動性資產)。
滙豐注意到,養老金計劃的大多數現金流處於負值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並遲遲得不到改善。
此外,LDI 的長期需求前景正在減弱,未對沖負債的總量繼續減少。政策制定者應該意識到這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果市場條件能夠穩定下來,短期內可能會有買家入場,但長期前景不容樂觀。
在短期內,即使是那些能夠較好經受住波動的投資者,增加的槓桿風險和不穩定的市場條件也可能會阻止他們進行對沖。
滙豐認為,英國央行沒有充分認識到正在進行的長期性的結構性轉變,期望市場能夠消化 QT 和供應量的大幅增加似乎也是過於樂觀的。英國政府將試圖恢復自己的信譽,但鑑於迄今為止已經給市場造成的傷害,這樣做仍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市場缺乏信心
滙豐認為,這些措施旨在為養老金計劃爭取更多時間,但新的融資機制表明這些只是金融工具,而不是某種貨幣政策,英國央行儘可能避免市場誤認為其在長期性地實施量化寬鬆。
但到目前為止,市場情緒並沒有明顯高漲,形勢可能仍很不穩定。
與通脹掛鈎的英國國債收益率隨之走高,到目前為止上漲了 36 個基點,30 年期英國國債的名義收益率現在回升到了 4.5% 以上。

與此同時,養老金將繼續面臨收益率再次大幅上升的風險,給它們的抵押品帶來新的追繳壓力。滙豐認為,英國債市最近的動盪可能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一種全球趨勢的開始。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此前警告稱,如今的市場風險看起來與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出現的風險驚人地相似,而英國的危機可能會蔓延至全球。
英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間、平衡通脹和經濟增速之間也存在迅速激化的矛盾,這兩項矛盾,尤其是後者,全球各國央行都無法避免。
那該怎麼辦?
滙豐認為,英國央行出台有別於目前的、更長期的解決方案,才能維持穩定的市場條件。
滙豐提出了 “三管齊下” 的方法:第一是英國央行需要提供更長期、更有力的支持,給出堅決、明確的態度承諾在必要時會作為最後買家介入債市;第二,積極的 QT 進程,但方式上需要重組,拋售需要集中在短期國債;第三,英國債務管理辦公室(DMO)可以通過減少長期國債的供應來提供幫助。
雖然積極的 QT 進程是很重要的,而且借款需要融資,但滙豐認為英國債務管理辦公室和英國央行可以發揮其重要作用,為最順利的融資方式提供條件。在目前的關頭,期待英國央行增加長端英國國債供應和大幅拋售長期債券是不現實的。
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英國央行應該加大幹預力度。
據媒體報道,耶魯大學金融穩定項目研究員 Steven Kelly 表示:
只有當英國銀行承諾在 10 月 14 日之前,購買多達 650 億英鎊的英國債券時,“厄運循環” 才會停止,養老基金才能獲得時間來滿足現金需求並阻止風險蔓延。
週三下午,媒體最新報道稱,英國央行發言人在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債券購買計劃仍定於週五結束。
英國評級下調
10 月 21 日,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中的標普和穆迪將重新評估英國政府的信用評級。
穆迪已經將英國政府推出的 50 年來最大規模減税計劃打上了 “負面” 的評估標籤,認為這一舉措將威脅到英國在投資者心目中的信譽,但穆迪尚未將英國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
標普則先行一步,雖然維持英國 AA/A-1+ 主權評級,但已將評級展望由 “穩定” 下調為 “負面”。
標普表示,英國公佈減税政策後,英國財政赤字將增加,財政失衡的風險上升,英國資產將面臨進一步貶值壓力。
如今外界向英國提供債務融資將面臨 “額外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