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的時候還未到來”!IMF 直言明年將像衰退 敦促央行不要轉向

華爾街見聞
2022.10.11 18:5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IMF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再次下調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稱明年增速低於 2% 的可能性有 25%,今年或明年,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增長萎縮;現在既有緊縮不足也有過度緊縮的風險,迄今為止價格壓力相當頑固,央行要堅定專注抑制通脹;新興市場現在就應防範金融動盪,避免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的時間可能所剩無幾。

在最近一次更新的 10 月《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下調了明年全球的 GDP 增速預期,預計今年全球 GDP 增長率將從 2021 年的 6.0% 降至 3.2%,明年、即 2023 年增速進一步降至 2.7%。

4 月的 WEO 報告中,IFM 將明年經濟增速預期的下降 0.9 個百分點,降至 2.9%,上一次的 7 月報告則是下調 0.2 個百分點。

IMF 指出,如果不包括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最嚴重階段,明年將是 2001 年以來全球經濟最為疲弱的增長表現,還稱,

明年 “GDP 增速低於 2% 的可能性有 25%。今年或明年,全球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增長)萎縮。” 三大經濟體將繼續增長停滯。“簡言之,最糟的時候還未到來,對很多人而言,2023 年會是感覺像衰退的一年。”

IMF 認為,全球經濟繼續面臨嚴峻的挑戰,持續影響經濟的幾大力量包括俄烏衝突、通脹壓力持續存在且不斷擴大並引發生活成本危機,還提到中國經濟。

既有緊縮不足也有過度緊縮風險 迄今為止價格壓力相當頑固 央行要堅定專注抑制通脹

本次報告中,IMF 通脹預計今年全球通脹率將從去年的 4.7% 升至 8.8%,明年回落到 6.5%。報告稱,持續存在且不斷擴大的通脹壓力促使各國央行快速同步收緊了貨幣環境,但迄今為止,價格壓力相當頑固。目前 IMF 預計,全球通脹將在今年晚些時候觸頂,將較先前預期更長時間維持高位,2024 年、即後年會降至 4.1%。

IMF 在報告中指出,不斷加劇的價格壓力會壓縮實際收入並損害宏觀經濟穩定,因此仍是當前和未來繁榮的最緊迫威脅,同時敦促全球央行保持緊縮,不要轉向。報告寫道:

各國央行目前都高度專注於恢復價格穩定,政策收緊的步伐急劇加快。而不論政策收緊幅度過小還是過大,都會帶來風險。收緊程度不足將導致通脹持續時間更久,削弱央行的可信度,並造成通脹預期脱錨。過度收緊貨幣政策則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向不必要的嚴重衰退

正如一些專家最近指出,當各國央行未經協調時,過度收緊的可能性更大。金融市場也可能難以承受過快的政策收緊步伐。不過,這些政策失誤的代價並不對稱。如果再次誤判通脹的頑固程度,央行來之不易的信譽可能被嚴重削弱,未來宏觀經濟穩定受到的損害也會大得多。

隨着各經濟體增長開始放緩以及金融脆弱性的浮現,放鬆貨幣政策的呼聲勢必會走強。政府在必要時應使用金融政策確保市場穩定,但各國央行需要沉穩實施貨幣政策,堅定專注於抑制通脹。

新興市場現在就應防範金融動盪 避免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的時間可能所剩無幾

IMF 的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報告中警告,全球經濟面臨一場風暴,很可能即將出現金融動盪,導致投資者尋求美國國債等投資資產避險,從而推動美元進一步走強。

新興市場的政策制定者現在就應做好準備。具備資格、實施健全政策的國家應緊急考慮申請使用 IMF 的預防性工具,以加強其流動資金緩衝。

各國還應根據 IMF 的綜合政策框架,視情況結合使用預防性的宏觀審慎措施和資本流動措施,最大程度地減輕未來金融動盪的影響。

古蘭沙稱,太多的低收入國家已經或即將陷入債務困境。他敦促,

“各方通過二十國集團(G20)的 ‘共同框架’,在受影響最嚴重國家的有序債務重組方面取得進展,避免出現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我們的時間可能已經所剩不多。”

以下圖表可見 IMF 10 月 WEO 報告對今明兩年全球 GDP 增長等預期的概覽,以及本次報告相比 4 月和 7 月前兩次報告的各自預期的調整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