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場戰爭打響:OPEC+ 單挑整個西方!

華爾街見聞
2022.10.07 17:0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有分析稱,鑑於 OPEC+ 大幅減產背後 “不尋常的市場背景”,説減產僅因平衡供求等技術性原因很難令人信服,一些華爾街人士將減產視為 “政治宣言”,油價被推高後令美聯儲更不可能輕易鴿派轉向,歐美金融市場岌岌可危。

在俄烏衝突愈演愈烈之際,另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正在石油市場打響。素來以毒舌著稱的金融博客 Zerohedge 甚至將其稱為:OPEC+ 單挑整個西方(以及美聯儲)之戰。

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 OPEC+ 週三宣佈從 11 月起減產 200 萬桶/日,創 2020 年歐美疫情爆發以來最大減產規模,不少分析直言年底前國際布倫特油價升上 110 美元,較週二收盤價大漲 20%。

白宮發佈罕見的斥責聲明,直言 “美國總統拜登對 OPEC+ 的短視行為感到失望”。甚至有內部人士稱白宮將減產視為 “敵對行為”,令沙特能源大臣在記者會上辯白 “告訴我哪裏存在宣戰信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四公開施壓稱,在 OPEC+ 本週同意大幅減產之後,美國正在審查與沙特關係的 “各種選項”,並正在與美國國會密切協商。有民主黨議員呼籲削減對沙特軍售,還有媒體稱,美國或出台更多反制措施,如部分石化產品出口禁令,甚至是放鬆對委內瑞拉的制裁來換石油。

目前,白宮尚未宣佈可能採取哪些措施來應對 OPEC+“打臉美國” 般的減產舉動。約三個月前,拜登在中東之行中力勸沙特帶領 OPEC+ 超量增產來緩解高油價,結果幾周後 OPEC+ 決定增產 10 萬桶/日,當時便有諸多分析稱,如此小規模減產真實目的只為了羞辱美國。

沙特能源大臣捍衞兩年來最大規模減產決定時稱,此舉證明存在近五年的 OPEC+ 產油國聯盟不僅將繼續存留,還會給石油市場帶來穩定。阿聯酋也稱,減產決定是技術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暗示全球經濟增速失速導致油需下降,造成供過於求和油價連跌了四個月,所以適合減產。

但也有不少華爾街分析將大幅減產視為 “直率的政治宣言”,或者説跟 “宣戰書” 也差不了多少。華爾街見聞提到,OPEC+ 大幅減產或給歐美等國在高能源成本驅動下的通脹鬥爭增加衝擊。

任何利好俄羅斯石油收入、而且不利於 11 月美國中期選舉前降低汽油價格的舉動都會激怒美國,以至於白宮可能不再反對 NOPEC 法案在全體參議院和眾議院進行表決。

縮寫為 NOPEC 的法案 2007 年提出後曾止步不前,若正式生效,將使美國政府能夠起訴 OPEC 成員國操縱能源市場,並可能尋求數十億美元的賠償。該法案已在國會得到兩黨的廣泛支持。

凱投宏觀的首席大宗商品經濟學家 Caroline Bain 便稱,鑑於大幅減產背後 “不尋常的市場背景”,説減產僅僅是因為平衡供求基本面等技術性原因,其實很難令人信服

“OPEC 將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作為大幅減產的主要理由。然而當前全球石油庫存處於歷史低位,到目前為止,高油價也未能對需求造成實質性影響。華爾街本來就預計今年四季度石油市場小幅供不應求,(似乎都沒有短期內大幅減產的必要性。)”

荷蘭合作銀行的全球策略師 Michael Every 週五寫道,沙特已經從困難時期幫助美國的搖擺生產國,轉變為通過減產來保持高油價的生產國。這證明了美國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錯誤,突顯了多層次的國內能源政策失敗,與此同時,OPEC+ 長期來説成為美國需要解決的地緣戰略問題。

他認為,美國政府應對 OPEC+ 大幅減產的回應政策可能都較為無力且自相矛盾。例如,美國力圖在短期內增加國內石油生產,但如果長期前景仍然是摒棄化石能源,私營領域將不會立刻作出反應。美國還可能施壓能源公司縮小批發與零售汽油的差距,儘管這一差距已經很小了。

還有人稱,美國正在秘密洽談放鬆對委內瑞拉制裁,使雪佛龍恢復在該國生產石油,或令該國石油出口在幾個月內翻倍至 90 萬桶/日。然而,且不論委內瑞拉因投資和維護匱乏可能沒有迅速增產的能力,在沒有太多石油收益的情況下,美國的外交威懾力或大幅下滑,頗為得不償失。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OPEC+ 大幅減產令美聯儲抗擊高通脹、又試圖避免經濟硬着陸的努力更為複雜和艱難。金融博客 Zerohedge 援引分析稱:

為了回應需求破壞,供給端自動減產受限,這令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在此背景下,已走上貨幣政策收緊道路的美聯儲更不可能輕易鴿派轉向。

毋庸置疑,隨着 OPEC+ 與西方(和美聯儲)之間日益激烈的戰爭升級,西方可用的石油總量將下降、而非上升,在需求已經減少時,反而迫使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直到壓垮金融市場。

OPEC+ 不必打敗整個西方,只要令其最弱的金融機構崩潰就會拖垮其餘一切。屆時,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全球大宗商品生產國將有效擊敗 “世界前超級大國”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