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經濟衰退損失有多大?IMF 總裁警告:可能蒸發掉一個德國的 GDP

華爾街見聞
2022.10.06 17:3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IMF 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警告,如果發生衰退,到 2026 年可能會損失 4 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對多國央行的激進加息政策,她呼籲政策制定者 “堅持到底”,以降低通脹,並穩定經濟,避免帶給經濟更大的痛苦。

全球經濟如果陷入衰退,將會帶來多少損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 10 月 6 日週四警告稱,全球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衰退風險,到 2026 年可能會損失 4 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這是一次 “巨大的挫折”,大致相當於德國經濟的規模:

情況更有可能變得更糟,而不是變得更好。

她指出,在新冠疫情和歐洲的地緣衝突爆發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然 “極高”,並警告説 “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經濟衝擊”。

下週,她將在 IMF 的年度會議上發表講話,屆時多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將齊聚美國華盛頓,尋求應對全球挑戰的解決方案,例如持續且創紀錄的高通脹、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等議題。

IMF 估計,佔全球經濟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在今年或明年至少連續兩個季度出現收縮。該組織目前預計,2022 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 3.2%,2023 年為 2.9%。對多國央行的激進加息政策,格奧爾基耶娃呼籲政策制定者 “堅持到底”,以降低通脹,並穩定經濟

這是正確的做法:即使經濟不可避免地放緩,也要果斷採取行動。這並不容易,短期內也不會沒有痛苦。但關鍵是要避免給每個人帶來更大、更持久的痛苦。

她還警告説,政策失誤的成本將很高:

緊縮金融市場的力度不夠會導致通脹變得脱離錨定和根深蒂固——這將要求未來的利率更高、更持久,從而對經濟增長和普通人的生活造成巨大傷害;另一方面,過度和過快收緊貨幣政策——以及各國同步實施——可能會使許多經濟體陷入長期衰退。

格奧爾基耶娃還告誡國際社會不要 “分裂”,並敦促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在解決糧食安全和氣候問題方面做出改變。

不過,本週聯合國貿發會議則認為,如果一些發達經濟體不迅速調整其主要財政和貨幣政策,全球將陷入經濟衰退和長期的經濟停滯。

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 Rebeca Grynspan 説:

現在開始採取措施,避免經濟衰退還來得及。這是一個政策選擇和政治意願的問題。當前的行動方案損害了最脆弱的國家的利益。

貿發會議警告稱,過度的貨幣緊縮政策和缺乏金融支持可能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進一步陷入一連串的危機中,政策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會比 2007 至 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