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電大王” 的造車夢,比亞迪帶不動


作者 | 曹安潯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爆發,不僅吸引了科技公司入局造車,連帶着家電企業也蠢蠢欲動,美的、格力、海信、海爾等也紛紛試水跨界造車了。
創維集團創始人、“彩電大王” 黃宏生也不例外, 花甲之年依然跋涉在二次創業的征途中,在黃宏生看來,電動車不過是 “帶輪子的家電”,他去年創辦了創維汽車,併發布了第一款車型——創維 EV6。
9 月 5 日,創維旗下第二款車型 HT-i 正式上市,定位中型 SUV, 針對 “創業者” 這個細分領域而打造,採用插電混合動力,售價區間 14.68-24.28 萬元。
正是這場新車發佈會,讓外界得以一窺黃宏生的圓夢路徑,即模仿比亞迪。
創維 HT-i 有兩大賣點。一是它搭載的混動系統,是創維汽車與弗迪動力 (比亞迪子公司) 技術團隊聯合開發的。從參數來看,和比亞迪的招牌 DM-i 混合動力系統頗有幾分相似。
創維汽車常務副總裁、聯合創始人賈凡表示:“區別主要在電池包容量上,我們的兩個分檔,電池容量較比亞迪配備 DM-i 系統的同檔次車型,均高出一倍左右。所以續航里程大幅度提升了。”
此前,搭載 DM-i 系統的比亞迪宋 PLUS DM-i,已經多次成為 SUV 月銷量冠軍。
創維 HT-i 的另一賣點,比較特別,是中醫養生,它升級了 “健康監測” 功能,實現了通過座椅上的傳感器,對駕駛員心率、血壓等健康指標實時監測。
賈凡透露,創維汽車的小目標是,今年銷量達到 3 萬輛,2023 年的銷量達到 10 萬輛,2025 年為 25 萬輛,到 2030 年達到 100 萬輛。
除了在新車混動技術上與比亞迪合作,黃宏生還提出,在成本控制、上市融資等方面學習比亞迪。
“比亞迪將成本控制到了極致,創維汽車要走比亞迪那樣的路”,“上市之後就要向比亞迪學習,比亞迪融了 1000 億元。”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創維汽車面臨的更緊急的情況是,銷量低微,缺乏核心自研技術,尚未在乘用車賽道上站穩腳跟。
2022 年 1-8 月,創維汽車交付 10405 輛,同比雖增 797%,但排不上新勢力榜,它要先活下來,才能再談未來。首先要建立建立自研技術的 “護城河”,而不是靠致敬比亞迪,或者車內午睡就實現。
對此賈凡表示,混動車型一開始選擇合作為主,後續可能會自研,目前還在論證階段,還沒有最終的結論。
而要實現全棧自研,砸錢必不可少。這兩年,奇瑞、長安、長城等車企都提出到 2025 年投資千億元,用於技術創新。
創維汽車也準備加入戰局。目前,除了集團本身的資金之外,創維汽車已經完成了 A 輪融資,後續會有一輪 50 億規模的 C 輪融資,然後就準備上市。
對於未來,黃宏生信心滿滿地表示,如果能順利上市,創維汽車很可能是最快盈利的造車勢力,因為創維汽車有家電薄利多銷的基因。
“當規模上來,到 100 萬輛的時候就可以打造一個零部件生態鏈,50 個給自己供應,50 個給外面供應”。
但乘用車市場與家電市場大不相同,競爭邏輯也不能一概而論。
當前我國電動、混動乘用車市場,處於競爭激烈的階段,新老勢力拼殺、燒錢,除了特斯拉、比亞迪,各方對於供應鏈的議價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都有限。
黃宏生想學習的比亞迪,是今年上半年 “最賺錢” 的整車廠之一。
財報顯示,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約 1506.07 億元,同比增長 65.71%;歸母淨利潤為 35.95 億元,同比大增 206.35%,今年前 6 個月的淨利潤已超過去年全年。
而大部分以乘用車業務為主的車企並不賺錢,甚至國產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全部淨虧損,三家公司上半年合計虧損達 95.94 億元,更不用説埃安、哪吒、威馬、問界、阿維塔等等 “後來者” 了。
黃宏生想學習的比亞迪,還是業內少數擁有完整造車產業鏈的整車廠之一。
比亞迪在三電系統、熱管理、電子 電器、底盤系統等部分關鍵部件很多都為自研自產,展現了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全棧軟硬件運營開發能力。
這些東西是創維汽車現在還不具備的,並且差距還不小。
這也形成了比亞迪的先發優勢,市場快速變化,風口轉瞬即逝,比亞迪快速崛起的那幾年,是黃宏生想回也回不去的。
目前,無論盈利能力還是技術壁壘,創維汽車還沒有拿出讓投資者信服的實力。黃宏生想學比亞迪也學不了。
黃宏生曾説,相信現在中國 214 家(車企),最終留下 50 家左右還是可能的。他認為創維汽車有可能成為 50 家最終活下來的車企中的一員。
經歷過家電行業生死大戰的創維,雖然在家電行業有着豐富的 “鬥爭” 經驗。但畢竟造車不是造家電,兩者的商業邏輯和底層技術、市場玩法也完全不同,不能直接拿來主義。
曾經的彩電大王要轉身成為汽車大王,黃宏生和創維汽車需要拿出更多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