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電動汽車供應鏈,“中國握着所有牌”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9 月 20 日文章,原題:歐洲在電動汽車供應鏈競爭中落後於中國 自從 136 年前汽車在歐洲問世以來,該行業就發展為歐洲大陸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根基之一。但隨着中國獲得對電動汽車供應鏈更大控制權,試圖迎頭趕上的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其歷史上最大的挑戰之一。歐洲最先進的電池製造初創企業諾斯伏特的可持續發展主管內倫海姆表示,這不只是意味着建廠生產電池,還涉及包括為工廠供應材料所需的採礦、精煉和化學工程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9 月 20 日文章,原題:歐洲在電動汽車供應鏈競爭中落後於中國 自從 136 年前汽車在歐洲問世以來,該行業就發展為歐洲大陸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根基之一。但隨着中國獲得對電動汽車供應鏈更大控制權,試圖迎頭趕上的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其歷史上最大的挑戰之一。
歐洲最先進的電池製造初創企業諾斯伏特的可持續發展主管內倫海姆表示,這不只是意味着建廠生產電池,還涉及包括為工廠供應材料所需的採礦、精煉和化學工程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誰擁有加工能力,誰就將控制材料來源地並開展交易,” 她説。
歐盟對電動汽車雄心勃勃,志在 2035 年前逐步停止新柴油和新汽油動力汽車的銷售。歐盟領導人本月表示計劃開展關鍵原材料立法,從而為戰略項目提供資金並建立庫存。然而,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製造領域的領先優勢顯而易見。英國基準礦業情報公司預測,今年中國有望生產全球 76% 的鋰電池,而歐盟的該比例僅為 7%。
“需要彌補許多基礎,” 希望在德國生產鋰的鋰礦公司 Vulcan Energy 的首席執行官韋丁説。“目前中國已經領先好幾步棋。” 該公司處境凸顯相關挑戰。然而,由於受困於能源費用飆升和貸款成本上漲,歐洲電池與原材料行業的高管們擔心,歐洲將愈發依賴包括中國寧德時代在內的亞洲企業。
正尋求在歐洲建造鋰精煉廠的公司 Livista Energy 負責人蓋特雷德表示,在電動汽車需求激增之際,為供應鏈做好準備是該行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歐洲正試圖 “與已在現金流方面領先 20 年的人進行競爭,” 他説。
即使歐洲吸引電池製造業投資,高管們也心知肚明:亞洲電池製造商在歐洲建立從亞洲獲取供應的 “衞星” 工廠,完全不同於一家歐洲本土企業採購材料並支持一條本土供應鏈。上月,寧德時代宣佈斥 70 億美元巨資在匈牙利建造一個超級電池生產基地。而歐洲幾乎沒有鋰和石墨業務,其電池製造商在未來一段時間仍需從國外引進材料,因為發展採礦項目比電池工廠需要更長時間。
歐洲汽車行業在建立電機——電動汽車中價值第二高的部分——供應鏈領域也面臨挑戰。這些電機需要使用稀土的高性能永磁體,而稀土極其難以提煉與加工。中國主導着稀土生產和加工,約佔全球 80% 的市場份額。在歐洲供應鏈中,目前僅有一家加拿大公司能分離用於磁鐵的稀土材料。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認為,歐洲才剛剛認識到中國主導地位的關鍵所在。
市場情報企業 PB 公司創始人貝克伯格表示,中國仍不斷提醒着人們它佔據着主導地位。上月,中國將北京用來控制價格的年度稀土開採產量配額提高 25%,使之達到創紀錄的新高:“這再次凸顯中國握着所有牌。”(作者哈里·鄧普西,丁雨晴譯)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