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市場一個 “鬼故事”:鮑威爾放棄了軟着陸

華爾街見聞
2022.08.31 13:5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增長衰退” or “大衰退”?

今年的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講話僅有短短 8 分鐘。不過,這場 “短小精悍” 的演説卻給市場掀起了巨大波瀾。當日,美股三大指數跌幅集體超過 3%,黃金也被帶崩,美元指數急速衝高。

華爾街見聞提及,本次鮑威爾發言強調了美聯儲堅持緊縮的決心,並打破投資者諸如 “失業率上升美聯儲就會轉向”、“因為中期選舉,美聯儲將迫於政治壓力轉向寬鬆” 等預期,令此前市場存在的 “鴿派幻想” 消失殆盡。

本次演説前,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的信心與日俱增,即相信美聯儲能設法在失業率不急劇上升的情況下使通脹率下降。不過,仔細閲讀鮑威爾演講第三段的投資者可能會 “猛然一驚”——鮑威爾正在放棄軟着陸目標:

“降低通脹可能需要經濟保持一段持續低於趨勢增長率的時期。此外,勞動力市場狀況很可能也會有所走軟。雖然利率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和就業市場疲軟會降低通脹,但也會給家庭和企業帶來一些痛苦。這些都是降低通脹的不幸代價。然而,恢復價格穩定失敗將意味着更大的痛苦。”

此外,鮑威爾在第四段中關於 “勞動力市場尤其強勁,但它顯然是失衡的,對工人的需求大大超過了可用工人的供給” 的語句更被市場視作失業率將上升的 “委婉説辭”。

簡要概括,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釋放了一個重要信息,即未來美聯儲將繼續致力於降低通脹,且不惜在就業和經濟增長方面付出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鮑威爾的此番表態不僅引起了華爾街的注意,還引發了華盛頓政界人士的關注。例如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表達了對美聯儲可能使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也表示,隨着央行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脹,經濟可能出現衰退。

“增長衰退” or “大衰退”?

未來,美國經濟前景或有四種路徑:一是如上世紀 70 年代一樣 “大滯脹”,二是如 1994 年一樣 “退而不衰” 地 “軟着陸”,三是出現 “Growth Recession”(增長衰退),四是如 2001 年和 2008 年一樣 “大衰退”。

(注:1972 年,紐約大學教授、經濟學家所羅門·法布里坎曾創造出一個 “Growth Recession” 一詞,用來特指經濟增長所創造的就業崗位不能抵消失業人口的增加,因而在某一階段出現淨失業率上升的現象。)

目前,市場的主流觀點認為前兩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渺茫,後兩者出現的可能性較大。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 Diane Swonk 認為,美國經濟陷入 “增長衰退” 的可能性較大。對於鮑威爾關於家庭和企業的 "痛苦"以及"低於標準的增長"的言論,Swonk 解讀為美聯儲 “埋葬了軟着陸的概念”,現在 “美聯儲的目標是通過將增長放緩至低於其潛力的水平來降低通脹”,未來美聯儲對於經濟的預測將 “更加現實”。Swonk 補充稱:

“有點像鈍刀子割肉......這個過程將十分痛苦,不過沒有經濟突然衰退那麼痛苦。”

有分析指出,所謂的 “增長衰退” 是一種理想狀況,想實現這一點美國需要一些運氣:一個疲軟經濟體更有可能因意外事件衝擊而偏離軌道,例如油價再次上漲。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表示:

“我們處於邊緣,非常脆弱,如果有任何事情脱軌,我們將陷入衰退。”

更悲觀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或出現 “大衰退”。

其中一條理由,便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房利美首席經濟學家 Doug Duncan 表示,二戰結束至今,房地產市場破軟而美國經濟沒有衰退的情況只出現供三次,分別在 1965-1966 年、1984-1985 年、1994-1995 年——無一例外,這幾次美聯儲都通過提前加息來對經濟降温,給經濟與貨幣政策留下了充足的反應時間和操作空間。Duncan 認為:

“從 2023 年第一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將出現温和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