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擔憂當今世界處於一種 “危險的失衡狀態”

“我們(美國)在部分由我們製造的問題上與俄羅斯和中國處於戰爭的邊緣”。
“基辛格擔心 ‘失衡’” 。藉着基辛格剛剛出版他的第 19 本書《領導力:世界戰略的六項研究》這一話題,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 8 月 12 日以此為題曝出今年 7 月對這位美國前國務卿的一段採訪。報道稱,基辛格擔憂當今世界正處於一種 “危險的失衡狀態”,“我們(美國)在部分由我們製造的問題上與俄羅斯和中國處於戰爭的邊緣”。
《華爾街日報》這篇報道先是總結説,在與基辛格的交談中,總是能聽到兩個詞,一個是 “目標”(purpose),另一個是 “均衡”(equilibrium)。
報道稱,自上世紀 50 年代以來,基辛格一直把外交理解為在 “潛在核災難陰影” 下的大國之間的平衡行動。當時他還是哈佛大學的一名學者,專門研究核戰略。在他看來,這種現代武器技術災難性的潛力,使得維持敵對大國之間的平衡 (無論這種平衡可能有多麼不穩定) 成為國際關係中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在我看來,均衡有兩個組成部分”,基辛格在採訪中表示,“一種是力量的平衡,接受有時是對立的價值觀的合法性,” 另一層面是 “行為的平衡,這意味着,與實現整體平衡所需的能力和權力相比,你自身的能力和權力的運用存在侷限性。” 他説,實現這種結合需要 “一種近乎藝術的技巧”。
報道繼續説,基辛格認為,當今世界正處於危險的失衡狀態。“我們在部分由我們製造的問題上與俄羅斯和中國處於戰爭的邊緣,我們對如何結束這種問題或它將導致什麼發生沒有任何概念” ,基辛格説。
美國能像尼克松時代那樣,通過在這兩個對手之間形成三角關係來形成抗衡嗎?報道説,對於這一問題,基辛格沒有給出簡單的解決辦法。“你不能簡單地説,我們要離間他們,讓他們反目成仇。你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加劇緊張局勢,創造選擇,為此,你必須有一些目標。”
報道隨後繼續説,在台灣問題上,基辛格擔心美中正在走向一場危機,為此他建議華盛頓方面保持穩健。 基辛格説,中美間有關台灣問題的外交政策已然產生,並在 50 多年裏保持了中美之間的和平,“因此,對於那些似乎會改變基本結構的措施,應當非常謹慎。”
而有關當前俄烏衝突,今年早些時候,基辛格因暗示美國和北約的不謹慎政策可能引發了烏克蘭危機而招致爭議。報道繼續説,但他表示,“現在我認為,無論如何,正式與否,烏克蘭都必須作為北約成員國受到對待。” 儘管如此,基辛格仍預計,俄烏談判協議將保留俄羅斯在 2014 年克里米亞等事件後的區域。不過,對於如今這樣的協議與 8 年前未能穩定俄烏衝突的協議可能有何不同,基辛格沒有給出答案。
本文作者:張曉雅,來源:環球網,原文標題:《基辛格接受美媒採訪,擔憂當今世界處於一種 “危險的失衡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