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息一個比一個猛!干預一個比一個狠!全球打響 “抗美元鬥爭”

誰也不想成為下一個斯里蘭卡。
在不斷上升的通脹面前,印度也加入了 “抗美元” 的隊伍中。
本週五,繼香港、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宣佈收緊政策之後,印度央行也加大了對匯率的干預力度,外匯儲備跌至 20 多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印度儲備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15 日,印度外匯儲備下降了 75 億美元,至 5727 億美元。這是自 2020 年 11 月 6 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在本月早些時候,印度央行的外匯儲備已經減少了 155 億美元。
印度央行行長 Shaktikanta Das 表示,外匯儲備下降是因為央行在當日早些時候對本國貨幣進行了 “強有力的防禦”,以緩解市場對盧比進一步貶值的擔憂。
由於美國加息、市場避險情緒以及資金外流,盧比今年已下跌 7%。

隨着全球通脹愈演愈烈,亞洲打響了“反向貨幣戰”,越來越多的亞洲央行一改此前的鴿派立場,採取加息或干預匯率等措施,避免本土市場遭受進一步的衝擊。
其中,香港和印度選擇了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韓國和菲律賓相繼宣佈了二十多年來最大的加息漲幅,新加坡則調高了有效匯率政策區間的中點,從而允許本幣升值。
此前,美國通脹持續觸及高位,美元和國債收益率也居高不下,亞洲國債和外匯市場遭到拋售。菲律賓比索、泰銖等貨幣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 10%。
美元走強,意味着什麼?
持續強勢的美元影響下,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新興市場已經遭受了最顯著的打擊。
根據代表全球金融業的組織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估計,6 月份新興市場的淨流出額為 40 億美元。
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Robin Brooks 表示,儘管當前流出量仍然低於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但已經與 2013 年美聯儲表示將逐步結束債券購買引發的 “縮減恐慌” 相當。
當美元持續升值時,以美元發行債務的國家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因為債務的償還成本更高了。
斯里蘭卡就是最鮮明的一個例子。今年五月,沉重的債務和瘋狂的通貨膨脹使這個這個曾經冉冉升起的南亞國家耗盡了外匯儲備,無力支付燃料和藥品等基本商品的進口費用。
斯里蘭卡是在這場通脹風暴中第一個宣佈破產的國家,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也許不會是唯一一個。
根據 IIF 的數據,截至第一季度,阿根廷,烏克蘭和哥倫比亞政府發行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佔其 GDP 的比重均超過 20%,而只有少數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的的這一數字低於 2%。
世界銀行宏觀經濟、貿易和投資局局長 Marcello Estevão 表示:
“每個以美元計有鉅額負債的國家都令人擔憂。”
面對通脹衝擊,新興市場可以通過持有外幣資產獲得對沖風險的能力,這也是當前印度和香港所採取的對策。
而那些貿易順差的國家在美元強勢的情況下也可能有更好的表現,因為他們可以獲得美元,或者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