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度大轉彎!從 “供應緊張” 到 “供應過剩”,中間隔着 “需求疲軟”

華爾街見聞
2022.07.18 07:0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然而,北歐港口的擁堵現象加劇和美國 6 月零售銷售環比重新轉正表明,供應鏈情況可能很難進一步好轉。

六個月前,全球深陷供應鏈危機,貨物堆積成山,港口排起長隊;如今,情況發生 180 度大轉彎,供應鏈瓶頸顯著緩解。

各大機構的供應鏈壓力指標都顯示出緩解跡象,但供應緊縮的逐漸結束正伴隨着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消費者需求疲軟,庫存積壓嚴重,並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從緊張到過剩,中間是 “需求疲軟”

去年秋季,在德爾塔肆虐和季節性航運壓力的影響下,全球供應鏈壓力大幅上漲。隨着這些因素的緩解,供應鏈情況今年 1 月份有所好轉,但後來奧密克戎的出現和俄烏衝突的爆發又令供應鏈危機惡化,直到上個月出現明顯緩解跡象。

花旗指出,供應鏈危機緩解背後的喜憂並存,供應鏈壓力指數的回落表明,全球通脹關鍵驅動力——商品部門通脹壓力將有所減輕。然而,情況好轉似乎主要是在全球商品需求放緩的背景下發生的,尤其是非必需消費品。

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供應鏈壓力指數已連續三個月下降,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家庭對商品的需求將是未來幾個月的焦點,其對商品需求保持強勁還是開始疲軟持不同意見。

美聯儲褐皮書也側面顯示供應緊張情況好轉,“短缺”(主要指勞動力、材料或其他生產要素短缺)一詞在褐皮書中出現的次數雖然是疫情前的兩倍多,但已經較 2021 年 8 月份的最高值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

另外,海運費用從創紀錄的高位下降,集裝箱運價跳水,並且這種情況發生在全球航運旺季,這讓一些分析師得出結論,“供應緊張” 的情況正迅速轉向另一個極端——“供應過剩”。

供應鏈情況很難進一步好轉?

但並不是所有情況都在好轉,由於俄烏衝突,歐洲地區的航運問題持續存在。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北歐港口的擁堵現象正在加劇,美國東海岸的擁堵程度也在上升,從喬治亞州到紐約的船隻排隊數天等待卸貨。

另一個表明供應壓力可能不會很快進一步緩解的原因是,美國 6 月零售銷售好於預期,環比重新轉正。彭博經濟學家 Yelena Shulyatyeva 指出,這一數據意味着,隨着消費者找到應對通脹飆升的方法,美國經濟在今年剩餘時間內仍將保持增長勢頭。

這一前景對美國進口集裝箱來説是個利好因素,到 7 月份初,洛杉磯和加利福尼亞長灘港口的進口集裝箱保持穩定。

洛杉磯港口的執行董事 Gene Seroka 表示,他對今年下半年持謹慎樂觀態度,預計未來幾周和幾個月看到萬聖節和其他重要的節假日時商品進口增加。他指出,儘管一些零售商庫存很高,但與去年相比,進口仍將保持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