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裁員一邊招人,騰訊遊戲怎麼了?

這是騰訊遊戲尋找押注下一個時代風口的一個側影。
已經經歷了兩輪裁員的騰訊,裁員還在繼續。
今年年初,騰訊第一輪裁員主要涉及 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與 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羣)業務線。
第二輪裁員從今年 4 月開始,幾乎涉及騰訊各個業務線,但裁員幅度並不高。
到了 6 月,多位騰訊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騰訊遊戲裁員 “動真格的了”,不少業務小組整體解散,“無差別裁員”,即使是績效表現亮眼的員工,也照裁不誤。
在此前的兩輪裁員中,IEG(互動娛樂事業羣)受到的波及很小,只是裁掉了小部分邊緣團隊的部分員工。IEG 一直以來都是貢獻騰訊營收的主力軍,2021 年,騰訊遊戲營收 1743 億元,佔總營收比超過 31%。CSIG 與 PCG 的員工數量級與 IEG 差不多,均超過 2 萬人,但為集團貢獻的營收比例卻低很多。
但是這一輪裁員,IEG 也沒能避免,多位 IEG 員工提到,目前他們所在部門裁員幅度大約在 20%-30%,有一些小部門整體裁撤,且在年底之前還要繼續裁。
騰訊是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普華永道發佈的全球公司市值榜單中,2021 年,騰訊在全球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 6 位,今年排名跌至第 14 位。今年前 6 個月,騰訊股價腰斬,從最高點的每股 747 港元,跌至 384 港元。市值多次被台積電反超。目前騰訊最新市值 3.7 萬億港元。
今年騰訊一季度業績會上,騰訊高管表示,人員越多成本越高,因此需要進行結構性的變化,聚焦於更盈利的業務。
在過去的很多年裏,遊戲業務是騰訊最重要的業務部門之一,即使從 2020 年 4 季度開始,騰訊遊戲收入和淨利潤出現下滑趨勢,依然是騰訊的 “現金牛” 業務。
一位騰訊遊戲員工不能理解,“明明遊戲收入還是很高,為什麼要裁員降薪呢?”
騰訊遊戲正處於 “陣痛期”。在王者榮耀之後,騰訊一直沒能拿出下一個全民型爆款遊戲。遊戲版號發放收縮,讓騰訊在遊戲上的探索變得保守,但同時,不少其他遊戲廠商競爭力在加強,新的競爭對手出現,騰訊危機感增強。
不僅如此,騰訊內部多次提到,騰訊的業務 “戰略結構不平衡”,營收比例不健康,騰訊也在主動調整業務結構,今年 5 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面對行業挑戰,公司實施了成本控制措施,並調整了部分非核心業務,有助於在未來實現更優化的成本結構。未來公司將在各種挑戰及週期變化下聚焦重點業務並堅持創新。
馬化騰的講話傳遞出了兩個信號:
-
1、騰訊在加大業務調整力度;
-
2、騰訊遊戲未來不會是騰訊最倚重的業務。
1、遊戲營收下滑
2020 年,騰訊遊戲收入 1911 億元,同比漲幅高達 35%,2021 年,遊戲年收入首次出現下滑,同比下降 8.8%。同時,在 2021 年春節期間,王者榮耀的收入 KPI 未達成。這是王者榮耀自 2015 年上線近 7 年以來,第一次未完成春節 KPI,過去都是輕鬆超額完成。
營收下滑或許是 IEG 裁員的原因之一。
前述 IEG 員工提到,遊戲業務不僅裁員,留下的員工薪酬待遇也不如往日,內部稱為 “薪酬體系調整”。過去騰訊每年有兩次固定漲薪機會,即使表現平平,也能有 5%-10% 的漲幅,現在變成了一年一次,且不固定。
另外,年終獎機制也改了,過去騰訊員工年終獎分為 5 級,5 級員工年終獎係數乘以 2-2.2,4 級是 1.5 左右,3 級是 1.2 左右,2 級是 0.8,幾乎沒有人拿最低的 1 級。現在改成了 ABC 三級,最高的 A 級也只有 1.7 左右的係數,B 級是 1.2,C 是 0。
王者榮耀雖然是騰訊最賺錢的遊戲,但在騰訊龐大的遊戲產業面前,一款遊戲並不會產生過大的影響。
在騰訊,遊戲會按照星級評級,最高是 7 星。評星標準包含多個維度,包括遊戲品質、商業化表現、目標用户佔比規模和運作方案等,星級越高,公司給的資源就越多。騰訊歷史上還未出現過一款 7 星的遊戲,王者榮耀是 6 星,如果單按數量算,騰訊正在運營中的遊戲大多集中在 4 星及以下。
過去,騰訊遊戲營收構成是 5-6 星的遊戲貢獻約 30% 的收入,3-4 星遊戲貢獻約 30% 的收入,還有大量相對粗糙的小遊戲貢獻 30% 的收入,另外還會出現階段性的爆款遊戲,能貢獻當年遊戲收入的 5%-10%。
這樣的收入結構相對健康,直到王者榮耀上線 2 年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2、王者榮耀的矛盾
王者榮耀的玩法是經典的 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模式,是英雄聯盟端遊的簡化版。MOBA 是過去 20 年裏遊戲行業中最受歡迎的類型,特點是競技性強,玩家不僅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還需要隊友配合,以及對地圖、視野、心態的把控能力。
這些要求會給玩家帶來一定的門檻。但王者榮耀是一款手遊,面向的用户羣是大眾,在競技性和大眾娛樂性上,王者榮耀更偏向於後者,不少遊戲參數被一降再降。
經典的玩法,加上被降低的門檻,以及騰訊在遊戲渠道、社交領域的優勢資源,王者榮耀在上線 2 年後就一騎絕塵,熱度壓倒了市面上所有手遊,也包括騰訊自己的遊戲。
王者榮耀剛上線時,在內部的評級只有 4 星,後來逐步漲到了 6 星。王者榮耀做起來了,但騰訊系的其他遊戲開始被擠壓。前述騰訊遊戲人士提到,很快,騰訊內部不少其他遊戲的用户量和活躍度都在下降,“公司把更多資源傾斜給王者榮耀,導致其他遊戲的數據更起不來了。”
收入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王者榮耀一款遊戲的營收貢獻比例就達到了 50%。
但這同時也給王者榮耀帶來了壓力。為了保證遊戲業務的增長,公司給王者榮耀的 KPI 越來越高。
2020 年時,騰訊就在籌備英雄聯盟手遊的上線。這兩款遊戲的玩法類似,王者榮耀團隊擔心新遊戲上線會導致用户流失,提前儲備了大量新皮膚,計劃在英雄聯盟手游上線時開始 “內部賽馬”。
但現實是,英雄聯盟手游上線後,熱度並不高。如果王者榮耀此時再發起競爭,可能會對這款新遊戲產生致命打擊。前述騰訊人士提到,出於多種考慮,騰訊公司叫停了王者榮耀大量上新皮膚的計劃。
不過,王者榮耀團隊並沒有就此放棄。不少王者榮耀玩家發現,從去年開始,王者榮耀上新皮膚的速度明顯變頻繁。這是因為王者的 KPI 壓力越來越大,“正好提前儲備了大量皮膚,有 KPI 壓力的時候就上新一波,不至於太難受。”
想要整個遊戲業務健康發展,不能只靠一款遊戲。騰訊需要有新的爆款遊戲來承接流量。但爆款遊戲需要提前試錯。
自 2018 年起,國內遊戲版號發放收縮。在此之前,騰訊每年發行、代理的遊戲超過 1000 款,受版號影響,近幾年每年只有約 200 款。試錯成本大幅提高,騰訊只能把為數不多的版號押在更有確定性的產品上。
玩法選擇經典的,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類、射擊類、策略類和角色扮演類等,再選擇用户最喜歡的畫風設計,減少創新性,確保用户不會反感。但今天,中國的遊戲玩家已經不滿足於這些 “保底” 的遊戲,以騰訊為代表的遊戲巨頭們在過去十年間培養起了中國遊戲玩家的審美,也抬高了他們的興奮值。
現在遊戲廠商們已經很難預判出下一個爆款遊戲應該是怎樣的,中小遊戲廠商能做的是選擇一個細分領域,深入挖掘一小塊市場。大型遊戲廠商可以同時做多款不同類型的遊戲,再根據市場表現選擇重點運營的產品,但是在版號壓力下,大廠商們只能變得保守。
3、競爭對手崛起
騰訊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離不開多年來長期對外投資。
過去多年,遊戲和文娛相關公司是騰訊一直以來對外投資的重點領域。但近兩年,騰訊對外投資的重心逐漸向企業服務、金融、醫療、AI 等領域轉移,當然,遊戲、文娛的投資依然佔比最高。
數據服務商企名片數據顯示,2021 年,騰訊公開的對外投資數量是 312 筆,其中游戲 + 文娛共 99 筆,企業服務 63 筆,金融 26 筆。據美國第三方數據機構 Niko partners 報告表示,騰訊 2021 年投資的遊戲公司超過 100 家。
2022 年截至目前,騰訊對外投資數鋭減,共 67 筆,其中企業服務 14 筆,僅投資了 5 家遊戲公司,包括海外的 4 家遊戲工作室和國內手遊開發商樂動卓越。
此前就有接近騰訊投資的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騰訊投資業務正在大幅收縮,新的投資項目大多處於暫停狀態,之前投過的一些也在計劃退出。
即使是在騰訊大規模對外投資的時期,也沒能避免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在上海,已經出現了遊戲廠商 “四小龍”,分別是米哈遊、疊紙、莉莉絲和鷹角,總部位於北京的趣加遊戲也來勢洶洶,阿里巴巴旗下的靈犀互娛,因為有爆款遊戲 “三國志戰略版”,在今年 4 月的手遊發行商收入排名中,排名第六。
在海外遊戲市場上,從 2020 年 10 月開始,騰訊長期被米哈遊壓一頭。第三方移動應用數據商 AppAnnie 的中國移動遊戲出海榜單上,米哈遊長期排名第一,騰訊排名第二。今年 4 月,騰訊跌到第三,三七互娛排名第二,莉莉絲排名第四。
一位遊戲行業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過去,國內遊戲廠商們一直活在騰訊和網易的壓制下,他們只能另闢蹊徑,選擇一些冒險或是更有創新性的做法,“如果能跑出來,就不會懼怕巨頭的壓力,反而會讓巨頭們有危機感。”
不僅遊戲領域已經出現了直接競爭對手,騰訊遊戲業務還有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短視頻平台。短視頻平台同樣是面向大眾的娛樂產品,搶佔用户注意力的同時,還適合用於遊戲推廣,在遊戲渠道上也分了一杯羹。
身處遊戲行業裏的人們都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不同用户羣之間的區別越來越明顯。偏好操作體驗的用户會選擇端遊或主機遊戲,手遊無論如何設計,都很難在一塊觸摸屏上做出複雜的操作。手遊用户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用户需要直接、快速的刺激,或是足夠輕鬆,以及足夠小眾。
直接刺激型的遊戲會在短期內吸引大量用户,同時生命週期也短,需要不斷用新遊戲來增加新鮮感。
當下,不僅是騰訊遊戲,所有中國遊戲廠商都面臨一個相似的命題:遊戲是流行文化的產物,和電影、音樂一樣,經歷自然的趨勢變化。用户的喜好在變化,流行的東西也在變化,只能去不斷嘗試和創新。
騰訊遊戲早已意識到自己不能一直躺在王者榮耀的業績之上,其他廠商也早已洞悉這個規律,能做的,就是努力 + 運氣。
努力,即提前佈局;運氣,則需剛好踩中了爆點。
不過,也有國內某資深遊戲從業人士對《財經十一人》評論稱,這個規律之下,確實除了王者榮耀之外,還有新的遊戲跑出來,比如米哈遊的《原神》。但這是結果導向,一個爆款遊戲誕生的背後,伴隨着同期大量遊戲公司的倒閉。他説,身在遊戲產業,很難説接下來整個行業應該怎麼做,是應該迎合現有流行趨勢,還是應該創新找未來趨勢,這兩條路都不太好走。
6 月 27 日,騰訊遊戲年度發佈會將在線上舉辦,這次騰訊計劃發佈 20 餘款新遊戲,但重點在新的遊戲技術以及社會責任上。
《財經十一人》獲得的最新消息是,騰訊 IEG 裁員確實在進行,但也在招新。目前,騰訊 IEG 事業羣中的 AR/VR 相關部門還在公開招募優秀人才。
這是騰訊遊戲尋找押注下一個時代風口的一個側影。
馬化騰在 2020 年時提到 “全真互聯網” 概念,外界以此認為是騰訊佈局元宇宙的信號。遊戲是元宇宙的重要部分,但是元宇宙概念短期內還沒有爆發的機會,今年 4 月,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公開表示,元宇宙要在 2030 年後才會逐漸普及。
本文作者:劉以秦 ,來源:財經十一人,原文標題:《一邊裁員一邊招人,騰訊遊戲怎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