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債券紛紛暴跌,定價 “傳染式” 衰退?

華爾街見聞
2022.06.19 06:3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加息的副作用下,經濟開始走弱

原油終於暴跌!

近期國際原油市場持續回調,美油從前期高位的 122 美元持續下跌至 108 美元/桶。特別是上週最後一個交易日,7 月原油期貨收跌 8.02 美元,跌幅 6.82%,報 109.56 美元/桶。布倫特 8 月原油期貨收跌 6.69 美元,跌幅 5.58%,報 113.12 美元/桶。

且從資產關係而言,原油的暴跌是在美元短期弱勢的基礎上。而且從基本面而言,原油供需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供應端層面,6 月 17 日的數據顯示,一艘載有 65 萬桶委內瑞拉原油的油輪即將開往歐洲。這將是委內瑞拉受到美國石油制裁後,兩年來首次向歐洲出口原油。引發市場對委內瑞拉回歸國際原油市場的預期。

但正如見聞 vip 綜述文章《OPEC+ 超預期增產,原油為何 “漲聲” 相迎》中總結的,俄羅斯的產量實在太大,想彌補俄羅斯的空缺,在當前的產能閒置水平,是不現實的。

見聞 vip 認為,油價的調整,更多的是出於對需求端萎縮的擔憂。其實,不止原油的下跌,種種跡象表明,大類資產、宏觀數據都在定價經濟的衰退。值得注意的是,衰退預期下,海外利率債也呈現暴跌,表明這次衰退是資產負債表緊縮式風險。

證據 1:債券市場 “腥風血雨”

近期海外債券市場,美債、日債、歐債都出現了大幅調整,特別是呈現收益率走闊的情況。這也加劇市場對雷曼式 “傳染風險的擔憂”,《資產負債表再度” 坍塌”,日本再續失去的三十年?》就指出,日本作為世界最大債權國,在近期可謂傷痕累累。

具體來看:

美國方面《美國企業債市場亮紅燈 違約週期來了?》指出,美國企業債市場呈現出快速惡化。而美國債券已經是海外市場 “矮子裏的高個”。

歐洲、日本的國債市場也大幅下跌,而不是僅僅是風險較高的企業債。日本國債市場上週可謂血雨腥風,6 月 15 日,日本國債期貨市場一片狼藉。10 年期國債期貨價格較前一天暴跌 2 日元以上,創下 9 年零 2 個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大阪交易所被迫兩次啓動熔斷機制。

日本央行也再次被迫宣佈將繼續實施無限量買入國債期貨的 “連續限價操作”,並從 16 日開始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貨幣政策。

而歐洲再度引發了對二次危機擔憂。一方面,《未 “鷹” 已 “鴿”,歐債魅影再現》提示,歐洲在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背景下,通過加大政府補貼來平抑價格,導致政府債務壓力再度攀升。而《歐央行難為無米之炊 緊急會議救不了歐洲》中指出,歐元區當前面臨的挑戰不僅是貨幣政策受高通脹掣肘,更多的是貨幣機制傳遞不暢。

而更底層的原因就是《被俄逼到懸崖邊,歐元區分化風險為何屢現?》的觀點:歐元設計之初的缺陷,其貨幣政策同財政政策無法統一,內生存在制度缺陷。

證據 2:美國經濟被通脹反噬

温和的通脹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而過高的通脹反而會抑制經濟。

美國 5 月製造業和服務業 PMI 顯著滑落,里士滿聯儲製造業暴跌。消費方面美國 6 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創歷史最低。消費者的長期通脹預期向上突破過去幾個月的窄幅震盪區間,創 2008 年以來的最高。

《衰退臨近,加息 “拖延症” 的危害正在顯現》分析過由於美國加息拖延,導致限制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更加前置的政策才能平抑失控的通脹

儘管“被打臉” 兩次的鮑威爾依然在安撫市場,但美國想安安穩穩地控制通脹已經不現實。

證據 3:資金尋求安全的部分港

在全球資產普遍調整,緊縮式衰退預期加劇下,資金紛紛尋求避風的港灣。而中國成為全球主流經濟體中少有的避險地區。

《6 月 17 日會員晚報:北向持續流入,A 股再成避險 “港灣”?》表示主要有三大原因:

  1. )隨着疫情逐漸被控制,5 月經濟數據超預期,宏觀層面中國經濟逐漸復甦。
  2. )其次人民幣開始逐漸走強,顯示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在增強
  3. )從北上資金看,在海外暴跌上,依舊持續快速流入 A 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