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知名的機構調查:華爾街從未如此悲觀,科技股空倉創 2006 年以來最高

投資者盡顯防禦性姿態,開始青睞現金、大宗商品、醫療保健、糧食;風險偏好有所降低,逐步遠離科技、股票等風險領域。
美國銀行在 4 月份發佈的基金經理調查,其結果已經在一個月後的熊市行情中得到驗證。
因此在最新發布 5 月基金經理調查中,以看空聞名的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表示,他的 “末日” 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華爾街人士的認可。針對 331 名基金經理(總管理規模達到 9860 億美元)的調查結果顯示,與上個月相比他們大幅下降對全球增長的預期,並已經跌至歷史新低(-72%)。

對全球利潤預期也從此前的 63% 跌至-66%,創下 2008 年 10 月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利潤預期低點通常能夠和危機時刻保持一致,在 1998 年俄債危機時期的對沖基金 LTCM 倒塌、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滅、2008 年雷曼兄弟破產以及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都出現了全球利潤預期觸及低點的情況。
調查結果中還包含眾多細節。
其中,基金經理們對經濟滯脹的擔憂已從此前的 66% 飆升至 77%,刷新 2008 年 8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投資者從未有過的悲觀情緒之下,他們的現金持有水平已經創下 2001 年 9 月 11 日以來的 20 年最高紀錄,表明投資者正通過大舉增持現金來努力規避重大風險的發生。

科技股空倉創下 2006 年 8 月以來新高。

在科技股的大規模輪動之下,投資者超配科技股和防禦類股票的比例下降至 2008 年 10 月以來低點。
無獨有偶,目前許多對沖基金削減了對股市多個板塊的敞口,減持了今年第一季度表現最差的科技股。
股票減持規模也創下 2020 年 5 月以來的最大值(4 月為增持 6%,5 月為減持 13%)。
雖然美國銀行公佈的指標暗示市場正處於 “逆勢買入” 的邊緣,可以提供一個短期的買入窗口,也就是熊市反彈。
但是正如 Hartnett 在報告中提及,美股市場 “尚未觸及底部”,因為投資者認為美聯儲不會停止加息步伐。
投資者預計美聯儲本週期的加息次數將達到 7.9 次,高於 4 月份的 7.4 次。
同時調查結果顯示美國通脹觸頂已成為共識,68% 的調查對象預計通脹率將在未來幾個季度下降。

並且 34% 的調查對象(4 月為 53%)預計債券收益率會繼續走高,但是預計短期利率或將走高的人數大幅增加,達到 78%。
另外針對美股未來走勢,投資者預計標普 500 指數將跌至 3529 點,較當前水平再下跌 12%。

央行成最大風險隱患
而在風險預期方面,5 月調查顯示排名第一的尾部風險為鷹派央行,緊隨其後的潛在經濟衰退,通脹和地緣政治風險分列第三和第四。

也就是説,央行所引發的貨幣風險已經成為影響市場穩定的最大 “炸彈”,以 52% 的水平創下歷史新高。

而地緣政治風險從 92% 下降至 87%,之後是商業週期風險(75%)和新興市場風險(57%)。

從月度情況來看,調查結果顯示最大尾部風險同樣集中在中央銀行之上。

防禦性資產重獲青睞 風險資產告別高光時刻
針對未來投資方向,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認為石油峯值可能即將到來,但比特幣會告別高光時刻。
有 56% 的投資者認為石油將在 2022 年獲得最佳回報,但只有 2% 的人認為比特幣能跑贏大盤。


總體來説,投資者看多現金、大宗商品、醫療保健、糧食;看空科技、股票、歐洲、新興市場。


由此表明,投資者自 5 月以來就開始輪流離開科技、銀行等板塊,傾向於做多 “無人青睞” 的股票,做空 “熱火朝天” 的股票。他們站在防禦性立場之上,青睞糧食、現金和醫療保健。

在針對不同地區的預期上,投資者對歐洲的悲觀看法有所減少,但是對美國、英國和新興市場股市的看法卻愈發悲觀。目前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股票的減持規模正創歷史新高,但他們同時也預期在未來 12 個月內能重新增加敞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