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元創二十年新低!十年前那場亞洲貨幣戰要重演了?

日元快速貶值,亞洲其他經濟體貨幣開始走弱,亞洲 “貨幣戰” 拉開了序幕?
全球央行奏起 “加息大合唱”,唯獨日本央行 “唱反調”,堅守貨幣寬鬆立場,導致日元暴跌。
週四,日本央行重申貨幣寬鬆政策,表示如有需要,將在每個工作日都開展固定利率債券購買操作。
日元應聲大跌,日元兑美元短線大幅走弱,日內跌破 130 關口,創 2002 年 4 月以來新低。
不僅如此,日元持續貶值帶來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亞洲其他國家貨幣近期紛紛走弱。3 月以來,韓元、印度盧比、泰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
市場開始猜測,本次日元的率先快速貶值是否會像 2012 年一樣,再次拉開了亞洲 “貨幣戰” 的序幕?
日本央行重申寬鬆 日元崩跌創 20 年新低
週四,日本央行在結束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後發表聲明表示,如有需要,將在每個工作日都開展固定利率債券購買操作,無限量購買必要數量日本國債。
同時,日本央行將短期政策利率維持在-0.1%不變,與預期一致。
在日本央行做出這一決定後,日元兑美元短線大幅走弱,日內跌破 130 關口,跌幅擴大至 1% 以上。
見聞此前的多篇文章中分析指出,經濟基本面弱於其他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以及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背景下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是日元持續貶值的幾大推手。
展望未來,日本央行還堅持認為利率將保持在低位甚至更低。
但市場也有傳言稱,日本央行將不得不調整政策,以阻止日元進一步走軟。彭博本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日本央行今年可能或非常可能採取措施應對日元疲軟或經濟通脹的經濟學家數量增加了一倍多,達到 45%。
蝴蝶效應顯現 日元貶值帶弱隊友
外匯市場上,日元持續貶值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顯現。3 月以來,韓元貶值 3%、印度盧比貶值 1%、泰銖貶值 3.3%、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 2%、菲律賓比索貶值 2.1%、印尼盧比和越南盾波動較小。
從歷史上看,亞洲貨幣貶值的 “傳染性” 很強,一方面亞洲經濟體貿易結構相似,擁有 “出口導向” 的共性。
見聞此前文章指出,東南亞經濟體在出口商品結構有重合或處於同一產業鏈的上下游,並且隨着各國的產業優化升級,貿易結構正在由分工化的互補轉變為相互競爭。
同樣的產品,由於日元貶值使得日本出口的產品比韓國的更便宜,買家自然就會 “用腳投票”,給競爭性產品的出口帶來巨大壓力,從而倒逼 “競品” 貶值。
另一方面匯率是一個 “以鄰為壑” 的經濟變量,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中,跑得慢也意味着承受的壓力會更大,而日元往往最先搶跑。
亞洲 “貨幣戰” 重演?
本次日元搶跑,讓市場回憶起十年前那場亞洲 “貨幣戰”。
2012 年安倍第二次上任的任期內,推行 “安倍經濟學” 通過貨幣寬鬆政策推動日元貶值以促進其出口增長。安倍上任後的第一年,日元一路下滑,兑美元貶值幅度達 27%。
日元的大幅貶值使得周邊國家本幣升值壓力陡增,一方面,日元的貶值會對擁有相似貿易結構國家的本土製造業和出口行業產生負面衝擊;另一方面,大量熱錢的轉移也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資產價格以及匯率。
出於保護本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的考量,周邊國家出現了一輪競爭性貶值。韓國、印尼和印度等國的央行採寬鬆取措施促進本國貨幣貶值,2012 年安倍上台到 2014 年連任首相期間,韓元、印度盧比、印尼盧比及馬來西亞林吉特持續走弱,兑美元的貶值幅度分別為 5.4%、17.5%、22.8%、14%。
本次日元兑美元從 3 月初的 115 一路突破 130,創 20 年新低,年初至今貶值幅度超 11%,讓市場猜測 2012 年是否將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