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大跌,這正是美聯儲想要的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必須讓市場崩潰,才能引發他迫切需要的經濟放緩以遏制通脹。
也許投資者還不太適應,但市場熟知的 “美聯儲看跌期權” 可能已經真的結束了,並且短期內被美聯儲 “看漲期權” 所取代,市場人士表示,金融環境有序收緊,正是美聯儲想要的 “理想狀態”。
彭博評論稱,如果你是美聯儲的政策制定者,那麼過去幾周的股票拋售會給你帶來一線希望。
今年 2 月,瑞信明星分析師 Zoltan Pozsar 曾表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必須讓市場崩潰,才能引發他迫切需要的經濟放緩以遏制通脹。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提及,今年 3 月末,在美股迎來史上最猛反彈之一之際,美銀衍生品策略師表示這種熊市反彈反映了短期 “美聯儲看漲期權” 的到來。
“美聯儲看跌期權” 最初指的是當股市出現大跌時,美聯儲多數情況下會降低聯邦基金利率,而 “美聯儲看漲期權” 與之相反。
目前,美聯儲正在尋求更嚴格的融資條件,以幫助他們對抗通脹,實際上這意味着降低風險資產的價值。因此,他們可能會在股市上漲時更快地加息,從而限制股市的上漲。一個恰當的例子是,自 3 月 FOMC 會議以來,各種金融狀況指標實際上已經放鬆,而這引發了美聯儲官員對於 “50 個基點” 的言論。
美銀還提醒投資者,現在應該停止指望 “美聯儲看跌期權” 來救市。因為現在 “美聯儲看跌期權” 已經轉變為 “美聯儲看漲期權”,任何市場上行都會帶來麻煩。
如果金融狀況不收緊、通脹居高不下,美聯儲就需要進一步加息
與近期美股大跌、股價高企的科技公司領跌相呼應的是,過去一週,從股票到固定收益的一籃子衡量金融狀況的跨資產指標,終於開始收緊。
根據彭博的一項指標,美國金融狀況已壓縮至-0.73,接近 2018 年以來最緊張的水平(不包括 2020 年疫情衝擊)。美聯儲 3 月份會議結束後,該指標有所放鬆,當時政策制定者以 25 個基點的加息啓動了緊縮行動,削弱了他們抑制需求和通脹的努力。
這對於下週開會的美聯儲官員來説,可能是一個好消息。彭博預計美聯儲屆時將自 2000 年以來首次加息 50 個基點。今年 3 月,鮑威爾強調,金融狀況是貨幣政策 “觸及實體經濟” 的傳導機制,隨着央行提高借貸成本,前者應該會出現收縮。
據彭博,諮詢公司 Richard Bernstein Advisors 的副首席投資官 Dan Suzuki 表示:
“對於美聯儲來説,這可能非常接近最好的情況——金融環境收緊,迄今為止相當有序。與此同時,股市的回調一直髮生在泡沫較大的部分,儘管美債收益率出現了瘋狂的波動,但沒有對信貸市場產生太大的溢出效應。”
如今,市場的活躍程度越來越低,對利率敏感的大型股在本週的拋售中首當其衝,因投資者準備迎接美聯儲的超大規模加息。避險情緒已滲透到信貸市場,信貸利差正擴大至 3 月高點,但仍離歷史低點不遠。
根據傑富瑞(Jefferies)的數據,除了股票和債券下跌,一級市場對新上市股票和企業信貸的需求也有所收緊。
以 Sean Darby 為首的傑富瑞策略師週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至今公司債券發行和 IPO 活動已經降温。此外,尋求第二輪融資或自由現金流為負的公司發現,金融市場的熱度比一年前冷淡得多。”
即便如此,在線個人金融公司 SoFi 的投資策略主管 Liz Young 表示,金融狀況的緊縮仍然適度。
Young 説:
“我們基本上回到了年初回調之後的水平,考慮到目前的情況,這次回調並不算太糟。在美聯儲看來,至少還不至於嚴重到對金融狀況構成巨大風險的程度。”
而資產管理公司 Columbia Threadneedle 的全球固定收益部門主管 Gene Tannuzzo 則表示,所有這些都表明,一旦股市和信貸市場恢復活力,美聯儲最終將需要比計劃更大的加息幅度。
Tannuzzo 説:
“金融環境收緊是降低需求並最終減緩通脹的機制。在美聯儲看來,如果金融狀況不收緊、通脹居高不下,他們就需要進一步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