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科技股高增長的神話破滅了?

奈飛的 “滑鐵盧” 正在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對科技股的許多設想。
曾經乘着美聯儲東風的高估值科技股,看起來就像股市的 “永動機 “。然而從當下來看,科技股的高增長就像 “永動機” 一樣,只是神話而非現實。
奈飛(Netflix)一季報令市場大跌眼鏡,其全球淨付費用户十多年來首次不增反降,而原本公司預期會新增 250 萬。消息一出,奈飛週二盤後直接暴跌超 25%,隔夜延續跌勢,盤初最深更是跌至 39%,跌幅創 18 年最深紀錄。
奈飛的重挫直接拖累同行流媒體和科技股,隔夜迪士尼和華納兄弟探索公司均跌約 5%,“元宇宙” Meta 跌超 7%。
雖然被視為 “終極成長型股票” 的特斯拉在週三財報中宣佈的超預期利潤讓投資者看到些許轉機,股價上漲 5%,但是特斯拉也強調供應鏈問題仍將在 2022 年持續。
據彭博社報道,顧問機構 Richard Bernstein Advisors 副首席投資官 Dan Suzuki 表示:
高估值的背後是一種強烈的信念,即這些公司將繼續實現無與倫比的增長,並且都可能成為贏家......(但是)我們已經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證據對這些假設提出質疑。
目前,奈飛的 “滑鐵盧” 已經引發了外界的擔憂,投資者擔心像 Shopify 這樣的公司也很難在財報季交出滿意答卷。這些公司都曾共同受益於疫情期間的需求增長,但是現在都只能眼睜睜看着紅利消失。
Oanda 高級市場分析師 Craig Erlam 表示,奈飛正在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對科技股的許多設想。
Erlam 表示:
在家庭預算受到擠壓的情況下,如果要削減開支,奈飛等流媒體服務會排到第幾?......還有哪些技術服務也很容易被處理掉?
雖然每月多花幾美元也沒什麼,但是當美國人面臨 40 年來的最高通貨時,他們必須做出一些讓步。
數據公司 GlobalData 董事總經理 Neil Saunders 認為:
這是一個非常早期的信號......隨着通貨膨脹造成的影響,人們最肯定會希望削減那些月復一月的經常性支出,這其中顯然包括流媒體。
但是上述觀點並沒有挫敗華爾街的信心。
雖然自今年年初以來,專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 100 指數下跌了 14%,其中包括微軟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在內的大型股表現不佳,但是華爾街對於科技股的盈利能力卻越來越樂觀。
許多投資者也並沒有被嚇倒,並繼續將蘋果等公司視為能夠實現可靠增長的標的,所以蘋果公司股價在週三風暴中立住了陣腳,今年的表現也優於標普 500 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