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蘋果之後,“股神” 巴菲特又對科技股出手,這次看中惠普什麼?

為何頻頻打破不投科技股論斷
坐擁 1000 多億美元現金,曾感慨市場 “無票可買” 的 “股神” 巴菲特,今年以來已頻頻出手。
截至 4 月 7 日,他已先後在 3 家公司投入了約 21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362 億元)。
有趣的是,這三家被 “青睞” 的公司中,有一家是曾被 “股神” 稱為 “不懂” 的科技股。這也是巴菲特自蘋果之後,近兩年來再度對一家電子產品公司出手。
累積購入約 42 億美元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相關文件顯示,巴菲特所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下簡稱 “伯克希爾”)已購入了近 1.21 億股惠普公司股票。
具體來説,從 4 月 4 日到 4 月 6 日,伯克希爾分別以 34.88 美元到 36.43 美元之間的買入價格,分四次買入惠普的普通股,4 天總計增持約 1100 萬股,耗資約 3.2 億美元。
加上公司最初持有的 1.09 億股惠普普通股,巴菲特合計持有惠普 1.2 億股,持股比例達到 11.4%,按週三收盤價格計算,總價值約為 42 億美元。(見下圖)

年內已現三筆大交易
除了對惠普的大手筆買入,曾在股東大會上説 “無票可買” 的巴菲特,今年以來已連續出手兩次。
今年 2 月底以來,巴菲特曾斥資 56 億美元連續三週增持西方石油公司股份,合計持有 1.364 億股,佔西方石油流通在外股票的比率達到 14.6%。
隨後在 3 月的 一次採訪中,巴菲特透露是在看完 2 月 25 日西方石油公司第四季度財報會議的全部記錄之後,他決定增持該公司股份,並稱該公司 “正在做正確的事情”。
不久之後,巴菲特又於 3 月 21 日宣佈以 116 億美元現金收購保險公司 Alleghany,這一舉動擴大了伯克希爾旗下包括 Geico、General Re 在內的保險公司組合。
而在宣佈收購 Alleghany 之前,巴菲特已經六年沒有進行重大收購。
對 “科技股” 態度轉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初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披露的季度報告中,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巴菲特並未持有惠普公司的股票。這也意味着,惠普公司是 “股神” 在 2022 年的新選擇。
從歷史情況看,像惠普這類處於技術迭代特別快,上游價格變化不穩定,需要經常做技術選擇的科技公司,並不在 “股神” 青睞的名單上。而投資 IBM 、甲骨文等科技股,也成為了巴菲特 “戰績” 中少有的滑鐵盧。
因此,巴菲特在惠普上的投資,或許打破了很多投資者對 “股神” 思維的認知。
不過,巴菲特在蘋果投資上的成功,或許將轉變一些市場對 “股神” 在科技股上的認知,畢竟在蘋果上的大舉買入,是近些年巴菲特最大的舉動,並貢獻了大部分的投資收益。
為何是 “今年”?
巴菲特買入蘋果,從此前的一些公開採訪來看,或許有將蘋果視為消費品公司的因素。至於今年以來,惠普公司在 “股神” 眼中逐漸變得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也可能有很多種。
其一,基於巴菲特價值投資的風格,惠普的業績向來穩健。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1 年公司實現營收 634 億美元,增速 12%,實現淨利 65 億美元,大幅增加 128%。
而從估值上看,儘管近期惠普股份大漲,但相對其 6.2 美元的每股收益,目前巴菲特買入的價格僅相當於 5.6 倍 PE,相對 2021 年 5 月 12 倍 PE 幾乎打了對摺。(見下圖)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或許在於疫情的衝擊。
疫情以來,居家辦公等因素推高了 PC 廠家的回報。在惠普的業績報告中顯示,公司去年業績的增長也主要受惠於居家辦公增多,及後疫情時期消費反彈等因素影響。
此外,疫情的影響也深度改變了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互聯網以及 PC 等電子產品的應用將更加廣泛。
不過,SEC 披露的文件中,並未表明巴菲特是否直接參與了本次投資,也有可能是公司團隊兩名投資經理 Todd Combs 和 Ted Weschler 之一負責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