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儲鮑威爾:既要當 “沃爾克”,又要保經濟

通脹脱繮,經濟超速,美聯儲卻還把油門踩到了底。鮑威爾要的 “軟着陸” 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想要追隨沃爾克腳步的鮑威爾,能否在通脹和增長之間找到那個完美的平衡點?這是眼下市場最關注的問題。
在本月的加息 “首秀” 上,鮑威爾確實擺出了沃爾克的架勢,而在最近一次表態中,鮑威爾表明,他不僅要做到沃克爾做到的——馴服通脹,也要實現沃克爾沒做到的——那就是避免一場衰退。
上週,鮑威爾在一場經濟學家討論會上闡明瞭美聯儲當下的目標:經濟實現軟着陸,通脹下降,失業率保持穩定。
鮑威爾還列舉了歷史上加息卻沒有引發經濟衰退的例子:
1965 年、1984 年和 1994 年,美聯儲提高了足夠的利率,使過熱的經濟降温,而沒有導致經濟衰退。如果沒有新冠疫情,2019 年美聯儲可能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
然而,與鮑威爾舉例的這些 “軟着陸” 時期的最大不同是,當時美聯儲只是試圖阻止通脹上升,而這一次通脹已經如同一批脱繮的野馬,美聯儲要做的是降低通脹,這也是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首次。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Seth Carpetner 指出,沃爾克降低通脹導致了經濟衰退,鮑威爾主席則希望在不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降低通脹,“我不認為我們正在重演上世紀 70 年代,但美聯儲面臨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
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Carpetner 表示,歐美正統的貨幣政策正受到俄烏衝突和滯脹衝擊的考驗。
Carpetner 指出,自從上世紀 70 年代的大通脹被馴服以來,發達國家央行們對大宗商品價格衝擊的看法已有所改變:
由於通脹預期一直被錨定在目標通脹附近,實際上很多時候是低於目標的,因此普遍的看法是,要麼成本衝擊應該被忽視,因為通脹的影響是暫時的,要麼政策應該放鬆,因為對經濟的拖累是更大的威脅。以上對大宗商品價格衝擊的回應幾乎成為了教科書式的標準。
然而,問題在於,眼下鮑威爾拿到的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考卷:經濟增長遠高於可持續水平、通脹遠高於預期、俄烏衝突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衝擊史上罕見。
目前,美聯儲需要面對的現實是,美聯儲剔除通脹因素後的實際利率依然處於負值,也就是説美國經濟已經超過了限速,而美聯儲卻還把油門踩到了底。那麼要讓通脹回到美聯儲 2% 的目標,經濟需要承受比目前預期的更高的利率和更大的衰退風險。
歷史和美聯儲自己的模型都清楚地顯示,當通脹過高時,要想壓低通脹,就需要抑制需求,推高失業率,這樣工人和企業就必須接受較低的工資和價格。
但美聯儲公佈的預測中值卻沒有顯示出這樣的情況。美聯儲官員們預計,今年年底核心通脹率將降至 4.1%,明年為 2.6%,2024 年為 2.3%,而整個期間失業率將保持在 3.5% - 3.6% 的 50 年低點附近。
隨着美聯儲加息推進,美債收益率曲線已經出現部分倒掛,一場圍繞收益率曲線倒掛是否意味着衰退的大辯論已經在華爾街展開。
德銀研究顯示,雖然並不是每一次加息週期都會導致衰退,但所有造成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的加息週期都在 1-3 年內造成經濟衰退。
大摩 Carpetner 則表示,正如以往的情況一樣,市場將會討論倒掛是否預示着衰退,“導致衰退的政策錯誤顯然是有可能的,但我們的基線是,沒有衰退的反轉更有可能發生。”
高盛也認為,比起上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早期,這一次的的倒掛將不會那麼糟糕。該行指出,在通脹曲線顯著倒掛的高通脹環境中,名義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並非那麼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