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福萊特年報,光伏玻璃會再次迎來漲價潮嗎?

華爾街見聞
2022.03.26 01:2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福萊特 2021 年淨利潤同比增長 30%,光伏玻璃行業有哪些點需要大家關注?

近日光伏玻璃巨頭福萊特公佈 2021 年年度報告,21 年全年實現營收 87.13 億元,同比增長 39.18%;實現歸母淨利潤 21.2 億元,同比增長 30.15%。福萊特這份業績到底如何?光伏玻璃行業現在還有機會麼?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將為大家展開詳細討論。

本文看點:

1、福萊特年報有哪些需要大家關注的點?

2、“週期性” 與 “成長性” 雙重角度深度解讀光伏玻璃行業

3、從供需角度看光伏玻璃賽道,今年是否值得關注?

福萊特年報有哪些需要大家關注的點?

光伏玻璃 “雙寡頭” 之一的福萊特成立於 1998 年,2015 年在港交所上市,2019 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做玻璃產品起家,是光伏玻璃國內雙寡頭之一,地位穩固。2021 年其業務結構中光伏玻璃佔比 81.73%,工程玻璃佔比 8.16%,浮法玻璃佔 4.52%,家居玻璃佔比 4.37%。

公司近日公佈了 2021 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 2021 年實現營收 87.13 億元,同比增長 39.18%;實現歸母淨利潤 21.2 億元,同比增長 30.15%。其中 Q4 營收 23.76 億元,環比增長 2.89%,同比增長 5.89%Q4 實現歸母淨利潤 4.03 億元,環比下降 11.57%,同比下降 50.67%。福萊特業績表現到底如何?見智研究認為有以下點值得關注:

終端需求不及預期疊加上游原料漲價,導致 Q4 利潤下滑。經過 2020 年光伏玻璃的高漲價後,2021 年光伏玻璃行業產能釋放顯著,所以全年光伏玻璃價格下降明顯,同時隨着 2.0mm 雙玻佔比提升,也拉低了公司光伏玻璃均價。拆分公司業務毛利率看,在 2021 年下半年光伏玻璃業務毛利迅速走低,主要是因為二季度後部分原料、燃料成本上漲以及行業新增產能釋放導致產品價格下降所致。四季度由於產業鏈價格博弈,很多裝機延至今年,組件需求不及預期,也是導致四季度業績下滑。但見智研究認為剔除上游成本上漲以及終端需求不及預期的行業層面因素,公司四季度毛利率基本與三季度持平,實際毛利仍有邊際改善。

玻璃是同質化週期品,成本是企業核心競爭壁壘。光伏玻璃生產流程分原片生產和深加工兩大環節。原片生產是將原料經過混合、熔化、壓延、退火和切割五個步驟後,得到的未經處理的光伏原片半成品;深加工則將原片進行磨邊後進行鋼化,得到鋼化片,或進行鋼化 + 鍍膜,得到鍍膜片,用於組件封裝。其中原片生產是成本和管控水平差異的關鍵環節,而原片生產中的熔化環節是核心生產環節,主要是控制窯爐熔化段温度,温控直接決定成品率,因為原片生產要 24 小時連續進行,回爐重造帶來額外成本費用高,成品率高,返工就少。

從光伏玻璃成本結構看,製造費用(電力、天然氣等)佔 53%,直接材料(純鹼,石英砂等)佔 43%。一二三線企業成本差距在原材料、大窯爐、以及自身工藝的差距。所以企業都在努力降低純鹼、石英砂、天然氣、電力的單位能耗。

根據公司 2021 年年報,公司目前正有序推進安徽生產基地三期、四期項目和嘉興兩座日熔化量分別為 1200 噸的光伏玻璃窯爐的建設進度。其實 2019 年後公司就已經開始將窯爐規模擴大到 1200t/d 了,窯爐規模每提升 100t/d,毛利率可提升近 1%。二線光伏玻璃企業窯爐規模在 600t/d 左右,三線在 300t/d。所以窯爐規模為龍頭企業帶來成本優勢和毛利率的提升。

除了能耗以及自身工藝差距帶來的降本外,龍頭企業在產能規模上更具優勢。目前公司光伏玻璃總產能約 12200t/d。且今年預計再投運 7 條 1200t/d 的生產線。規模持續擴張既利於降本,又有利於提升市場份額。

最後看一看期間費用,2021 年銷售費率為 0.98%,同比下滑 3.84%,主要是會計變更引起。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也在持續下降。且由於福萊特是先在港股上市後在 A 股上市,融資相對便利,無需過多借債,所以財務費率較二三線企業低。

見智研究認為,整體看福萊特去年業績符合預期。但是去年下半年受到原材料漲價以及終端需求不振影響,行業利潤受到了擠壓。但作為製造業,龍頭即使在行業週期底部,成本管控能力和規模優勢依然好於二三線企業,穿越週期底部後仍有保持高利潤率的優勢。

“週期性” 與 “成長性” 雙重角度深度解讀光伏玻璃行業

光伏組件原材料可以分為主材和輔材兩大類。其中主材電池片是由硅料先生產成硅片再加工成電池片。除了電池片組件還需要玻璃、膠膜、背板、鋁邊框、焊帶接線盒等輔材構成。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透視福斯特年報,膠膜是門好生意嗎?丨見智研究一文中為大家介紹了膠膜,今天來介紹另一種重要輔材:光伏玻璃。

光伏玻璃覆蓋在膠膜上面,主要作用是保護電池片以及透光的作用,光伏玻璃區別於普通玻璃最大的特性就是其透光性,因為需要太陽光的高透光率所以一般使用超白玻璃。光伏玻璃主要分為兩種:超白延壓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前者用於晶硅電池組件,後者用於薄膜電池組件,由於目前光伏組件超 95% 都是晶硅組件,所以光伏玻璃主要用延壓玻璃

資料來源:福萊特招股説明書

光伏玻璃行業率先發展於歐洲,2006 年前,由於當時光伏玻璃進入門檻較高以及需求量少等原因,當時市場基本被法國聖戈班、英國皮爾金頓(後被板硝子收購)、日本旭硝子、日本板硝子四家外國公司壟斷,國內生產組件基本依賴進口,當時光伏玻璃進口價高達 80 元/㎡以上。2006 年後隨着國內光伏行業的逐步發展,光伏玻璃行業才有些起色。到了 2016 年經過十年的發展國內光伏企業已從進口依賴實現了進口替代。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產國,據產業信息網,2019 年中國光伏玻璃產量佔比已達 85.6%。下面給大家介紹光伏玻璃行業有哪些特點?

1、行業集中度高,雙寡頭格局穩定

光伏玻璃行業近些年基本保持較高的集中度,雙寡頭信義光能和福萊特市佔率持續提升。2021 年 CR2 市佔率在 45%,其中信義光能市佔率為 23%,福萊特市佔率 22%,且龍頭市佔率有保持持續提升的趨勢。

2、玻璃屬於傳統週期行業,目前光伏玻璃處於週期底部

光伏玻璃由於其屬於玻璃行業的一個分支,所以本質屬於傳統週期行業。但由於是用在光伏組件上,自然受到光伏行業的成長屬性所影響,所以具備 “週期”+“成長” 雙重屬性。

資產重,投資回收期長,企業擴產具有周期性見智研究之前講膠膜時候説過,膠膜是輕資產行業,單 GW 投資額在 2000 萬作用,運營相對更重要。但光伏玻璃行業卻不同,其屬於重資產行業,其初始投資額約 2.3 億元/GW,回本週期在 8 年左右,和硅片的投資成本差不多。同時與硅料行業類似,固定成本較高,都是啓停難度較大的行業,光伏玻璃停窯後再點火開工,一般需要 1 個月以上重新烤窯的時間,需消耗大量燃料,所以其生產具有連續性,即使產能過剩虧損着生產也比不生產強。

此外其擴產週期與硅料基本相同,玻璃產能從開工到達產需要 18 個月左右,因此即使在行業供需緊張時期,產能也無法快速釋放,導致價格快速上漲,進而導致階段性的供需錯配,而幾年後產能落地又會面臨過剩的局面,如此循環,這點和硅料賽道一樣。見智研究兩家公司宣佈 316 億硅料新投資,行業暴利還能延續多久?丨見智研究” 一文中曾講過企業盲目入局硅料行業是否值得?這點上玻璃與硅料行業有類似性,就是盲目擴產都會面臨後期產能過剩帶來的虧損。但光伏玻璃與硅料不同的是其沒有硅料目前的高利潤性,所以二三線企業盲目擴產的並不多。

覆盤 PV- Info Link 公佈的光伏玻璃價格,2020Q4-2021Q1 光伏玻璃價格快速上漲,3.2mm 玻璃最高價達 43 元/㎡,此間龍頭企業銷售毛利率也從 27% 提高到了 59%,實現了翻倍。經歷了 2020 年的高峰後,目前光伏玻璃處於行業週期底部

3、光伏裝機增量疊加雙玻組件滲透,行業兼具成長性

與傳統玻璃不同的是,光伏玻璃用在光伏組件上,隨着光伏發電規模的提升,為光伏玻璃的需求帶來了基礎增速。此外,傳統組件用的是 3.2mm 的單面玻璃,另一面用背板。但由於為了提升組件的發電效率,雙面組件滲透率逐年提升(雙面組件一般需雙面配置 2mm 的玻璃,較傳統 3.2mm 的玻璃重 25%)。2021 年由於下游應用端對於雙面組件發電增益的認可,以及受到美國豁免雙面發電組件 201 關税的影響,雙面組件市佔率較 2020 年提升了 7.7 個百分點至 37.4%,預計 2023 年單雙面組件市佔率基本相當。同時雙玻組件不僅僅應用在地面電站,其應用在分佈式上也有助於延長組件壽命,未來雙玻組件市場佔比有望超 70%。所以光伏玻璃第二成長性是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帶來的。

4、光伏玻璃輕薄化、大型化是未來發展趨勢

如果説雙玻組件的發展帶動了光伏玻璃更輕薄化,那麼硅片尺寸的變大則帶動了光伏玻璃的大型化。由於 M10、G12 等大尺寸硅片能更好的降本增效,在光伏平價後滲透率逐漸提高。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 (2021 年版)數據顯示,2021 年 182mm 和 210mm 尺寸合計佔比由 2020 年的 4.5% 迅速增長至 45%,未來其佔比仍將快速擴大。隨着大尺寸硅片滲透,組件尺寸也不斷增大,有望加快光伏玻璃大型化的進程。

光伏玻璃目前供需結構如何,今年是否值得關注?

光伏玻璃是典型的工業品,標準化程度高,階段性的供需關係是影響光伏玻璃價格走勢的核心因素,價格反映目前行業所處的景氣位置,所以對供需的判斷至關重要。

需求層面的測算,見智研究認為主要考慮三個變量:1)光伏裝機規模;2)雙玻組件滲透率;3)大硅片滲透率。雙碳背景下驅動光伏需求大增,預計 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在 220GW,按容配比 1.2:1 計算,對應 264GW 組件需求。根據 CPIA 預測,預計 2023 年單雙面組件市場佔比基本相當,2030 年雙面組件市佔率將超過 60%。同時 CPIA 數據顯示 2021 年 182mm 和 210mm 尺寸合計佔比由 2020 年的 4.5% 迅速增長至 45%,預計到 2025 年兩者滲透率之和有望超 95%,小尺寸硅片將陸續淘汰。見智研究經測算,2022 預計光伏玻璃需求 22 億平,對應 1428 萬噸,其中寬玻需求約 1071 萬噸。從測算結構可以看出,未來成長性較好的是雙玻和寬玻璃

供給層面見智研究認為供給增量一是取決於企業擴產意願,二是取決於企業擴產能力下游需求旺、利潤率高企業擴產意願就強但目前光伏玻璃價格已在週期底部,即使規劃了新增產能也不一定會落地。一線玻璃企業由於市佔率高,現金流更好,且規模效應強,成本控制能力好,所以可以壓價出貨來抵制二三線企業擴產,二三線企業利潤被擠壓,擴產意願自然降低。此外,光伏玻璃屬於高耗能行業,需要受到能評、環評、聽證會等方面的約束,制約了產能無序擴張的同時也增加了新增產能落地的不確定性。

根據見智研究測算,截至 2021 年末,國內光伏玻璃產能預計達 46360t/d,同比增長 50%。剔除檢修因素,預計年產能 1692 萬噸,對應產量約 1151 萬噸。假設 22 年僅一線企業信義光能和福萊特擴產,其他企業產能保持不變,2022 年預計雙寡頭共貢獻名義擴產增量 18800t/d,22 年底產能預計在 65160t/d,名義年產能在 2350 萬噸。按照 65% 的有效產量折算對應 1524 萬噸左右產量,對比需求仍然是供給過剩的狀態。所以見智研究認為,僅雙寡頭擴產已經能滿足需求了。如果二三線企業彩虹新能源、中建材、金信集團、南玻 A、旗濱集團、亞瑪頓等如期擴產,2022 年預計貢獻 32850 名義產能增量,對應 22 年總產量約 1879 萬噸/年,整體出現明顯的供大於求局面。

見智研究認為,按照今年雙玻組件 44% 的滲透率看,假設最壞情況二三線沒有如期擴產,光伏玻璃仍然是供應過剩的;2023 年過剩局面將更嚴重,所以預計近兩年光伏玻璃價格大概率仍會處於低位波動狀態。見智研究認為雖然行業處於週期底部情況下,但結構性機會仍然值得關注,由於光伏玻璃屬於標準件,產品差異小,所以成本控制至關重要,尤其在下行週期,行業毛利率較低的背景下,龍頭企業由於成本控制能力佔優,資金流較好,毛利率可以較二三線高出 6% 左右,有利於提升龍頭的市場份額。整體看,見智研究認為雖然近幾年光伏玻璃產業大概率供應寬鬆,但是關注具有α優勢的企業也值得持續跟蹤關注。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