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工廠開張了,特斯拉能搶回歐洲市場嗎?

歐洲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大,而特斯拉此前需要面對高昂的關税和物流成本,因此柏林工廠的意義重大。
特斯拉位於德國柏林勃蘭登堡州的工廠終於正式開張了,第一批 30 輛歐版 Model Y 的交付意味着特斯拉在歐洲的第一家工廠已經具備了整車生產製造的能力。
作為汽車工業的大本營,德國有許多老牌汽車製造商,且競爭激烈,特斯拉將要在這裏繼續發揮其作為新能源汽車先驅者的影響力。
特斯拉曾在 2019 年領跑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然而這份優勢隨後逐漸被本土汽車製造商所取代。
根據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數據,去年特斯拉在歐洲的銷售額份額為 14%,落後於大眾汽車集團的 25%,略遜於克萊斯勒母公司 Stellantis 的 14.4%。
但是隨着未來特斯拉柏林工廠的產量逐漸增加,今年的排序似乎有可能會再次發生變化。
上週,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在公司年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特斯拉今年肯定會成為我們最重要的競爭對手。
由於歐洲有更為嚴格的碳排放規定和令人心動的政府補貼,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在市場的佔比遠高於美國。
2021 年歐洲電動汽車的註冊量約 120 萬輛,而特斯拉一家就貢獻了超過 16 萬輛,市場佔比約 13%。
然而,特斯拉此前在歐洲銷售的新車基本都是全進口,需要面對高達 10% 的進口汽車關税和高昂的物流成本。
所以對於特斯拉而言,柏林工廠之於歐洲市場的意義重大。隨着更便宜的歐版特斯拉上市,消費者的購車慾望將進一步被激發。
柏林工廠是特斯拉在海外的第二座超級工廠,也是特斯拉全球的第四座工廠。
據悉,柏林工廠的到來其實是晚於馬斯克預期的,他原本預計新工廠於 2021 年 7 月就能投產。早在 2019 年底,特斯拉就宣佈在德國建廠,然而在當地環保組織的高要求下,新工廠歷時兩年半才得以投產。
馬斯克對柏林工廠的預期是僱傭多達 12000 名員工,每年生產多達 50 萬輛電動汽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持續的供應鏈危機,芯片供應短缺,再加上近期的俄烏衝突,這些因素有可能會降低特斯拉的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