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焦慮”“出現幻聽”?中概互聯 “信仰不滅”

金融界
2022.03.20 11:3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3 月 15 日,“阿里巴巴(美國存託憑證 ADR)” 投資者情緒降至 “冰點”。繼 3 月 14 日大跌 10%之後,3 月 15 日阿里巴巴 ADR 繼續下跌。而拉長時間,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3 月 15 日,阿里巴巴 ADR 股價下跌約 67%。 “抑鬱、焦慮、噩夢連連,出現 “追繳保證金” 幻聽,一面上班一面眼睜睜看着一天虧掉一個月的收入。

3 月 15 日,“阿里巴巴(美國存託憑證ADR)” 投資者情緒降至 “冰點”。繼 3 月 14 日大跌 10% 之後,3 月 15 日阿里巴巴 ADR 繼續下跌。而拉長時間,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3 月 15 日,阿里巴巴ADR 股價下跌約 67%。

“抑鬱、焦慮、噩夢連連,出現 “追繳保證金” 幻聽,一面上班一面眼睜睜看着一天虧掉一個月的收入。電話會議時忍不住刷交易軟件,下班借酒澆愁”,在海外知名的社交網站上一名網友這樣寫道。

另一位網友表示,在阿里巴巴(ADR)180美元時開始買,一路跌一路加倉,到 130 美元時,覺得它不會再跌了,誰能想到:一家市值曾達萬億美元的公司會跌破發行價。“可能我真的不懂投資,當初堅持只買標普 500 指數就好了”,他(她)感嘆。

還有人表示,用給孩子的大學教育資金投資了阿里巴巴 ADR,真是痛不欲生。

不過,3 月 16 日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反彈,不少投資者的信仰復燃。

不只是阿里巴巴,過去一年,伴隨着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的股價波動,無數投資者歷經 “悲歡離合”。

中概互聯網公司股票背後擁有很多 90 後、00 後投資者。作為互聯網的 “原住民”,他們的互聯網信仰投射到了這些股票上。這一點上,中概互聯網的投資者與其它行業、概念的投資者不同。機構人士認為,年輕投資人的信仰反映了互聯網公司品牌的堅固程度,後者則是所有互聯網投資者都應該關注的問題。

“抄大佬作業” 被套

持有阿里巴巴的多頭,常拿 “芒格” 加倉的事情鼓勵自己。2022 年 1 月 4 日,“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旗下的 Daily Journal Corp.披露了 13F 文件,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Daily Journal Corp 通過美國存託憑證(ADR)累積持有阿里巴巴 602060 股。

這是繼 2021 年一季度、三季度之後,芒格第三次買入阿里巴巴股票,此次加倉幅度更是接近翻倍,這在其過去的投資生涯中非常罕見。然而隨後阿里巴巴連續大跌,芒格抄底也被套。

作為價值投資的 “扛巴式” 芒格加倉引發了廣泛關注。遺憾的是,芒格並沒有能夠挽救股價。2022 年 3 月,在美國知名社交網站 Reddit,有人發帖問:“誰知道芒格現在還在買阿里巴巴嗎”。

雖然,目前沒有人知道芒格的操作,但是,有網友回覆説 “除非必須,否則他是不會披露持倉的,但是你可以相信如果基本面沒有改變,價格越低,他越買。”

沒有任何數據基礎上,這種推測多有些一廂情願。

還有人直言芒格買阿里巴巴可能是個錯誤。

價值大師網站(Gurufocus)創始人田測產對記者表示,“我覺得他投阿里的原因是對中國整體的信心,而不是對阿里有什麼獨到的見解。但是目前影響阿里股價有很大的地緣政治因素,有經濟原因,也有阿里本身面臨的問題。” 田測產認為最近的股價調整之後,他也在考慮部分中概股,但是目前還是信心不足。他指出,如果中概股真的從美國退市回到香港上市,他擔心流動性問題。因為香港市場的流動性不如美國,股價可能會打折扣。

信仰不滅

過去一年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中概互聯網股價一路下跌,不少股價腰斬之後,再腳踝斬。這種情況下,儘管部分投資者已經止損離場,但也有不少擁躉在堅守。

在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工作的小 V 曾嘗試抄底中概互聯網。

他在 2021 年中概互聯網ETF淨值一路下跌時,一路抄底,但最終在虧損達到 20% 時離場,“事後來看還是很明智的” 小 V 對記者説。

小 V 一直在觀察中概互聯網 ETF 投資者。他介紹道,“中概互聯網 ETF,即便淨值下跌,基民多罵的不是基金經理” 。小 V 認為,這不是因為基民明白被動 ETF 和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關係不大,事實上,醫療等其它行業的 ETF,淨值下跌,基民也經常罵基金經理。在他看來,這反映了基民對成分股公司基本面的 “信仰”。身為 90 後的小 V 認為,這與中概互聯網 ETF 的投資者結構有關:其中 90 後、00 後佔據相當一部分,這些互聯網的 “原住民”,非常熟悉互聯網公司的盈利模式。

小 V 的解釋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印證。

例如,資料顯示,Reddit 是美國科技、算法、技術類人士聚集的社區。但是這個社區上關於阿里巴巴股票的討論異常熱烈。或許表明,這兩組人羣存在較大交集。熟悉科技、算法、技術的人羣往往也是最熟悉互聯網公司的 90 後、00 後。這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小 V 的 “熟悉互聯網的 90 後、00 後因為熟悉互聯網而投資阿里巴巴” 的假設。

儘管小 V 已經割肉離場,但是還有更多的年輕投資者仍在堅守。

“我認購 10 萬元的中概互聯網 ETF。我本來認為它會非常火,配售比例不會高,就認購了 10 萬元,預計差不多可以配售 1 萬元。誰知道認購 10 萬元,10 萬元就全給我了。” 另一位投資中概互聯 ETF 的投資者表示。這位投資者除了在A 股市場持有中概互聯網 ETF,還在香港市場持有恒生科技 ETF。而之所以買恒生科技 ETF 是因為之前一直參與港股打新,過去一年打新策略失效,改變策略用打新的錢買了恒生科技 ETF。

股價一路下挫,這位投資者並沒有止步離場,只是提醒其他投資者 “千萬不要放槓桿”。

機構:入場時機已現

據新華社報道, 3 月 16 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回應了關於中概股退市、平台經濟等市場關注問題。

當晚於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 ADR 強勢反彈,3 月 16 日阿里巴巴 ADR 錄得漲幅 36.76%。不少投資者情緒振奮。在美國投資社區 “追尋阿爾法(Seeking Alpha)有博主撰文稱 “一天反彈 36.76% 對於阿里巴巴來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它的股價在公允價值之下。”

記者瞭解到不少專業投資者基於對估值和行業不確定性等方面的考慮也認為有必要對部分中國互聯網公司、港股中國互聯網公司秉承更樂觀的看法。

例如,金翼私募基金管理(珠海橫琴)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全球價值鏈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投資總監萬成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秉持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專業投資者應該特別注重識別和迴避重大風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在他看來,2021 年 “中概股” 整年都在下行通道中。美國上市的 “中概股” 首當其衝,中國香港上市的中國科技股緊隨其後,在漫長的陰跌之後經歷 “雪崩”。市況慘烈,很多股票跌幅超過 90%,有的甚至達到 95%。萬成水認為,這背後有地緣政治、行業發展不確定性等等多重原因,即他所説的 “危牆”。

但他認為對於部分公司來説,危牆已經被 “拆除”。因為,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釋放的信號很清晰,中國主動融入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中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大勢也沒有改變,優質中國資產長期向上的大勢更加不會變。

萬成水介紹,他管理美元基金在這個信號發出的前後大手增持了 “騰訊”、“美團” 等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此外,金翼團隊管理的人民幣產品募集完成後,也會繼續加倉優秀的中國科技企業。“長期來看,這一次危機為跟隨長期趨勢的價值投資者提供了絕佳的買入時機”。

美國尚渤投資董事總經理、基金經理王磊 3 月 17 日也對記者表示,海外投資者投資這些互聯網公司最擔心的監管不確定性目前很大程度上已經消除。

另一,美國精品店投資機構Artisan Partners 旗下全球價值組領銜基金經理 Daniel J. O’Keefe 則認為目前阿里巴巴等公司已經實在太便宜了。他説,它可能是我至今為止見到的,全世界擁有同等品質和財務質量的公司中最便宜的。目前市場給它的風險溢價上天了。這意味着市場對負面因素進行了充分的定價。儘管阿里巴巴的業務還受到一些週期性因素的影響,但隨着中國及經濟修復,阿里巴巴的業務會回來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中概互聯網公司並非因為就高枕無憂。新加坡資產管理機構 APS 創始人、首席投資官王國輝表示,美國已經進入加息週期,流動性邊際收緊,這對全球的科技互聯網公司都有影響,中概互聯網公司也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