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解阿里 2022 裁員:本地生活為重災區,核心電商仍將擴充人手

36 氪從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處獲悉,從去年底至今,阿里的部分事業羣在持續進行人員縮減,而近期,一些事業部接到了集團分配的的裁員指令,裁員將按比例執行。 人員規模變動最大的是生活服務板塊,包括餓了麼和口碑等本地生活業務以及飛豬事業部。其次,盒馬、淘菜菜(社區團購業務)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員優化。高德也在年前年後進行了部分人員優化,但比例不高。 不過,淘系電商並未波及,其運營、研發等崗位還在招聘中;此外,阿里雲、菜鳥物流不在此次裁員範圍內,但阿里雲主要部門的 HC 已凍結。 此前在脈脈等多個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説法是,此輪阿里整體裁員比例高達 30%。但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這個數字太過誇張。財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阿里員工總數已經超過 25 萬人,若裁去 30%,則接近 8 萬人。 “從阿里如今內外面臨的挑戰來看,不可能在短期內冒如此大風險裁掉這麼多人。” 一位接近阿里的消息人士向 36 氪表示。 阿里組織架構圖 阿里裁員之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發生,因為其財季從每年 4 月開始計算,通常 2 月、3 月都會集中進行績效考核和人才盤點。
文|彭倩、董潔
編輯|楊軒、喬芊
36 氪從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處獲悉,從去年底至今,阿里的部分事業羣在持續進行人員縮減,而近期,一些事業部接到了集團分配的的裁員指令,裁員將按比例執行。
人員規模變動最大的是生活服務板塊,包括餓了麼和口碑等本地生活業務以及飛豬事業部。其次,盒馬、淘菜菜(社區團購業務)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員優化。高德也在年前年後進行了部分人員優化,但比例不高。
不過,淘系電商並未波及,其運營、研發等崗位還在招聘中;此外,阿里雲、菜鳥物流不在此次裁員範圍內,但阿里雲主要部門的 HC 已凍結。
此前在脈脈等多個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説法是,此輪阿里整體裁員比例高達 30%。但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這個數字太過誇張。財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阿里員工總數已經超過 25 萬人,若裁去 30%,則接近 8 萬人。
“從阿里如今內外面臨的挑戰來看,不可能在短期內冒如此大風險裁掉這麼多人。” 一位接近阿里的消息人士向 36 氪表示。
阿里組織架構圖
阿里裁員之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發生,因為其財季從每年 4 月開始計算,通常 2 月、3 月都會集中進行績效考核和人才盤點。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阿里凍結 HC 的動作就十分明顯。一位接近阿里的獵頭人士告訴 36 氪,往年 Q2 和 Q3 都是招聘高峰,但從去年 Q3 開始,阿里的需求就明顯減少,Q4 和年後基本沒有了,“有些部門表示 HC 要 5、6 月再説,比如盒馬”。
不過,目前市面上仍存在對於阿里裁員消息反應過度的情況。經濟大環境整體下行、金融市場動盪、科技股市值大幅縮水,都加劇市場對大廠裁員消息的恐慌和悲觀情緒。
36 氪就各業務線裁員情況向阿里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對方無回應。
重災區 1:生活服務板塊
生活服務板塊成為了此次阿里裁員的重災區,尤其是本地生活業務下的餓了麼和口碑。
從 1 月份開始,餓了麼此輪裁員一直持續至今,春節之後更有加速趨勢。多位餓了麼內部員工都向 36 氪證實,此次裁員的比例在 15-20% 之間,而非此前盛傳的 30% 上下,原因之一是自去年 9 月以來,從阿里集團各 BU 轉崗至本地生活的人員也在增加。
具體到裁員分配,到家到店的一線 BD、區域市場和運營、本地零售大商超等前端業務線是重災區,職能線以及研發崗位裁員比例則相對較少。
目前餓了麼有四大業務資產:餓了麼 App、即時商流計算平台、即時物流網絡(主要指蜂鳥)以及即時物流計算平台,以上裁員名額主要集中在餓了麼主平台業務,商流、物流計算和蜂鳥涉及較少。
據內部員工透露,蜂鳥也是餓了麼今年主抓業務之一。新上任的本地生活公司 CEO 俞永福對蜂鳥相當重視,在內部講話中他也提到 “未來本地生活競爭的壁壘在於即時物流,蜂鳥未來要做成一個即時配送平台,爭取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
多項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美團與餓了麼的市場份額佔比已經來到 7:3,從 2019 年開始,餓了麼內部已經不再把市場份額作為作為衡量業績的唯一標準。有餓了麼員工告訴 36 氪,過去兩年,內部提到更多的是 “守住優勢區域,做好防守,穩紮穩打”。
除蜂鳥配送網絡之外,上述員工還表示,今年餓了麼將集中力量在主 app 的拉新、促活以及 “圈測運營” 上,後者是指在地區範圍內,選擇部分商家做精細化運營服務,幫助商家增長訂單。
去年,“圈測運營” 已經被餓了麼內部視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如今伴隨 “引導外賣平台降低費率” 的呼聲,這一考核今年將延續。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以餓了麼為主的 “到家” 和以高德為主的 “到目的地” 業務在四季度營收達到 121.4 億,同比增長 27%,但 2021 年 Q2-Q4,阿里本地生活的經營虧損逼近 240 億人民幣,單季度的虧損就接近 80 億。
口碑的裁員則早於餓了麼。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目前口碑的餐飲業務從過去直營的 40 座城市收縮至 11 城,聚焦一二線城市,其餘城市也將由直營轉為服務商模式。
伴隨業務規模的縮減,裁員也隨之而來,“絕大部分直營城市只保留了 1/3 的員工,除少數可以轉崗去餓了麼外,近一半的員工被優化”,一位前口碑員工告訴 36 氪��
而據 36 氪瞭解,年中口碑的業務可能會進一步收縮,並且不排除將剩餘業務併入其他業務線的可能。這從之前的調整中可以看出端倪。去年 10 月,“口碑” 從支付寶的底部 Tab 標籤頁被搬移至首頁 “九宮格”,隨後底部 Tab 正中間的 “口碑” 圖標變為 “生活”。
此外,飛豬的裁人員優化也從 1 月開始,“總部的技術、運營以及用户增長部門也均有涉及”,有飛豬員工告訴 36 氪,“主要原因是疫情反覆讓平台難以開展業務,商户太少、運營成本太高。”
重災區 2:盒馬和淘菜菜
曾經重金投入,但因相關政策出台擴張受限的淘菜菜、遲遲未能盈利的盒馬事業部等創新部門,也成了人員縮減的重災區,這些部門精簡人員主要目的是為集團節省開支。
據幾位盒馬員工透露,盒馬此輪裁員比例整體將達到 20%,其中市場運營等是裁撤的主要崗位,裁員評分將於 3 月底完成。除了裁員,36 氪還了解到,盒馬 P8 以上員工降薪高達 30%。
幾位接近盒馬的人士表示,盒馬此輪裁員主要是完成集團給出的裁員 KPI。事實上,在疫情緊張時期,為了保證供應,盒馬還陸續增加了一些共享員工。一方面因為疫情故態復萌訂單需求暴漲,盒馬人手嚴重不足,而疫情導致線下餐飲員工大量閒置,可轉為共享員工,充當盒馬的配送員、分揀員和包裝加工員。
數位接近盒馬的消息人士告訴 36 氪,曾被盒馬視為重要增長點的社區電商項目 “盒馬鄰里” 也於去年底開始進行人員優化,並縮減門店規模,例如珠三角區域盒馬鄰里門店目前已全部關閉。近期,盒馬鄰里還宣佈新增外賣業務。目前,每單收取 3 元運費,達一定門檻可免配送費。
阿里在去年宣佈要實行 “經營責任制”,意在將各項業務進行拆分獨立運作,這意味着包括盒馬在內的曾依靠集團輸血的業務(還有本地生活公司、Lazada、Trendyol)如今都將自負盈虧。
在新的制度推行後,盒馬 CEO 侯毅也從多次表示盒馬最新的目標就是盈利。而最近幾個月,盒馬、Lazada 欲尋求融資的消息已經被廣泛報道。
社區團購業務淘菜菜的人員優化則從年前就已經開始,比例在 20% 上下。據知情人士透露,“一線 BD,網格倉代理側等是裁員的重點,研發人員也在近期被集中約談”,這與此前美團優選的裁員如出一轍。
據 36 氪瞭解,在經歷多次業務整合後,目前淘菜菜的增長勢頭不錯,去年 Q4 其日單量已經突破了 1200 萬單,GMV 超 130 億,逼近興盛優選,今年其 GMV 目標則是突破 1000 億人民幣。不過由於運營管理成本較高,目前淘菜菜的整體虧損率約為 15-18%,相比下多多買菜已經可以控制在 10% 上下。
伴隨中國數字商業板塊成立,淘菜菜正加速融入淘系。據內部員工透露,如今淘菜菜的中台已經與大淘寶合併,在淘系中更多承擔提高用户粘性以及拉新的作用。
波動較小和仍在招聘的事業羣
大文娛版塊的優酷視頻本次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員裁減,包括計劃解僱一個負責製作兒童節目的團隊。而該版塊中的阿里影業等,去年就有較大的人員縮減。
不過,淘系電商並未波及,其運營、研發等崗位還在招聘中;此外,阿里雲、菜鳥物流不在此次裁員範圍內,但阿里雲主要部門的 HC 已凍結。
從裁員的比例分配來看,阿里該輪調整的整體邏輯是穩住電商大盤、收縮部分變現表現不佳的業務。事實上,在消費整體疲軟、電商領域競爭空前激烈的大環境下,阿里近兩年來的戰略重點重新回到強加核心業務增長上,阿里也對組織架構進行多番調整。
2021 年底,阿里曾宣佈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試圖對多年來組織穩定的電商業務進行徹底變革,阿里 CEO 張勇在內部信中宣佈公司升級 “多元化治理” 體系,任命戴珊和蔣凡分別負責新設立的 “中國數字商業” 和 “海外數字商業” 兩大板塊。其中,戴珊作為集團總裁,將代表阿里巴巴集團分管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B2C 零售事業羣(天貓超市和進出口事業羣)、淘菜菜、淘特和 1688 等業務。
目前,阿里確實處在艱難時期,無論財務還是業務上正處在一個不穩定週期,面臨的環境和競爭挑戰巨大。據 2022 財年 Q3 財報顯示,阿里的國內業務營收增長降至個位數,為 7%。為了維持營收增長,對抗持續惡化的宏觀環境,今年阿里將重點發展自營和海外業務。
36 氪獨家獲悉,除了 B2C 零售事業羣將設立品牌自營旗艦店,自去年底至今,阿里一直在醖釀孵化新的自營業務,並將對目前散落在各事業部的自營業務進行進一步整合,以提升該業務在整體營收中的比重。2022 財年 Q3 財報顯示,阿里自營(高鑫零售、盒馬、天貓超市)佔營收的比重已經達到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