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馬高調殺入電動車大軍

老牌豪車的逆襲。

“開膩了寶馬的豪華燃油車,很想試試它的純電動車,” 這大概是許多寶馬車主的心聲。
過去幾年,在橫空出世的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們面前,老牌汽車集團似乎失去了顏色,它們在電動化上步履蹣跚,即使如 BBA 這些豪車品牌,也沒了往日的關注度。
但是寶馬很快殺了回來,並告訴人們,它一直在暗暗發力。3 月 16 日,在 2021 年業績會現場,寶馬拋出了一個重磅,“One More Thing” — 全球首款純電動 BMW i7 即將亮相,這是寶馬傳統 7 系的純電動版。
7 系是寶馬公司頂級的豪華轎車系列,這次寶馬將豪華車型帶到新能源領域,這也是寶馬電動化產品中的一記重磅。寶馬宣稱,該車系是首款提供內燃機、插混、純電在內所有驅動選擇的車型。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此前的 ix、i4 純電車型廣受市場好評,今年純電 7 系的 i7 將電動化直接帶入豪華車系來延續增勢。
寶馬不僅是將自己最豪華的車型電動化,更要進行全面的產品轉型。寶馬稱,要在 2022 年內將量產及試產 15 款純電動車型,覆蓋約 90% 的細分市場。
除了已經上市的創新 BMW iX、創新 BMW i4、BMW iX3 等車型外,還包含 BMW 3 系、BMW 5 系、BMW X1 等系列的純電車型。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將於 4 月與全新一代 BMW 7 系一起全球首發的創新純電動 BMW i7。

此外,基於全新構架、搭載第六代 eDrive 電力驅動系統的 “新世代” 車型,將在 2024 年迎來第一台試生產車型的下線,它代表了寶馬在電動化上的全新嘗試。
在新技術 + 全面的產品矩陣基礎上,寶馬提出,到 2025 年底,要在全球累計交付 200 萬輛純電動車的目標。
這意味着,未來四年寶馬平均每年需交付 50 萬輛電動車;2021 年寶馬交付的新能源車才剛超過 32 萬輛。
作為老牌燃油車代表,寶馬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電動車的趨勢不可逆轉。齊普策認為,到 2030 年,全球總銷量至少有一半將是純電動車。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寶馬努力在 2030 年實現純電動車 150 萬台的年銷售量,以及 1000 萬輛純電動車的累積交付。
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意味着從 2026 年到 2030 年,寶馬電動車每年需交付至少 160 萬輛,看來寶馬也要和電動車死磕到底了。
2021 年的疫情 + 缺芯衝擊下,寶馬聚焦高端豪華車以及電動化轉型,仍然創下了營收和淨利的歷史新高,全年大賺近 900 億人民幣。而它把半年的淨利潤 63 億歐元(439 億人民幣)用於研發,可見轉型之決心。
在對車企規模化至關重要的工廠生產上,寶馬 也發起了深遠的改革,意圖在電動化這條主線上,重新定義汽車生產的未來。
寶馬甚至用上了元宇宙—BMW iFACTORY,將在生產中使用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並在規劃和開發中進行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互融,聯通全球的員工同時開發規劃。
寶馬將之視為電動時代的生產網絡轉型,這提供了一種全球化的解決方式,並將運用在全球所有工廠中,包括位於瀋陽生產基地的三個整車工廠和一個動力總成工廠。
寶馬集團負責生產的董事諾德科沃奇稱,“這是一場真正的變革,也是我們對元宇宙的一種回應。”
寶馬透露,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廠計劃於今年 6 月破土動工,26 個月後 “新世代” 車型的試產車將在這裏下線;2025 年,“新世代” 車型將在該工廠正式投產。
當蔚來董事長李斌在去年末説出那句 “不明白為啥還有人買燃油車,是有多懷舊才會買油車” 的話時,老牌汽車集團已經紛紛憋着一股氣,大眾、寶馬、奔馳,都已經在暗暗佈局新能源汽車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之前是王者還是卒子,都不得不被裹挾着一起奔跑。新能源汽車的歷史時刻,早已經到來,所有老的新的的造車公司、電池廠商、材料供應商,都要在這個新的遊戲裏,繼續玩下去。
一天內,寶馬接連發布了自己的首款純電動豪車、電動化戰略、數字化方案,以及量產和工廠模式,這家老牌車企的轉型動作,迅疾而精確。
高調的背後,是寶馬充分準備後轉型的堅定決心。擁有深厚底藴的汽車集團寶馬,實力不可小覷。在電動化的路上,寶馬已手握 “王炸”,相比於造車新勢力,寶馬似乎在走一條鮮有人走的 “升維打擊” 路線,而假以時日,能與它應戰的,大概不會有太多公司。
一個新的世界已經迅猛走來,一個新的格局也快速打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