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血復活!港股徹底爆了!恒生科指狂飆 21%,恒指日內漲 1600 點

關鍵時刻,高層終於出手了!
幸福來得太突然!
一改連日頹勢,午後,港 A 股全線爆發。港股攻勢尤為迅猛。恒生科指一度飆漲近 20%,為該指數推出以來盤中最大單日漲幅;恒生指數盤中漲超 8% 重回 20000 點上方。其中,嗶哩嗶哩漲近 40%,美團漲超 32%,騰訊漲超 24%,阿里漲超 20%。
A 股也不甘落後。創業板指漲幅擴大至 5%,上證指數漲 3.37%,深證成指漲 3.9%。兩市超 4300 只個股上漲,113 只個股漲停。券商、銀行等大金融板塊走強,華鑫股份、華林證券、中銀證券、蘭州銀行等多股漲停,鋰電股持續拉昇,寧德時代大漲近 8%,個股呈現普漲態勢,兩市超 4300 股飄紅,北上資金轉為淨買入超 10 億元。
消息面上,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16 日召開的專題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金融機構必須從大局出發,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
高層出手維穩,政策底到了?
關鍵時刻,高層終於出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話了,內容信息量極大,可謂是給市場雪中送炭。
3 月 16 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關於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都予以回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關於宏觀經濟運行,會議指出一定要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關於房地產企業,會議提出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關於中概股,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關於平台經濟治理,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完善既定方案,堅持穩中求進,通過規範、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穩妥推進並儘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促進平台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關於香港金融市場穩定問題,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要加強溝通協作。
最後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國務院金融委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加大協調和溝通力度,必要時進行問責。
不言自明瞭,會議特地強調“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 可謂是最大的定心丸。
經過去年的教育政策和平台經濟政策的出台後,相關板塊的重挫可以説是讓國內的投資者把關注政策變動深深刻進 DNA 了。
這不昨天一則關於醫療的政策傳聞就讓醫療白馬股嚇趴了。如今高層這麼一放話,大家就稍微安心一點。
市場到底了嗎?
都説一根大陽線,改變三觀。那麼市場到底了嗎?
這個問題就回溯一下近期市場跌跌不休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嗎?
近期港 A 股市場陷入恐慌性拋售,有幾大因素相互疊加影響。
第一個自然是 2022 年的第一隻黑天鵝——俄烏戰爭突發。3 月初以來受俄烏戰爭升級影響,大宗商品暴漲,其中以全球油價飆升為主,玲投資者擔心加大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陷入滯脹的風險,風險偏好顯著下降。
最新消息顯示,俄烏談判還在繼續,有緩和的跡象。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當地時間 15 日表示,俄烏談判明天將繼續進行,雙方代表團在談判中的立場存在根本性矛盾,但存在妥協的可能。不過俄羅斯宣佈制裁美國總統拜登等 13 人,這表明俄國與美國等國家的矛盾仍然沒有緩和,難言樂觀。
第二個就是俄國受到歐美英國家的聯合制裁,由於中美關係撲朔迷離,疊加中國的外交中立態度,地緣政治風險擴大化,部分外資集中降低對中國資本風險敞口;
第三個跟美國 SEC 認定 5 家中概股公司為有退市風險的 “相關發行人”,引發了市場對中概股在美整體退市的擔憂,直接衝擊中概股,進而波及 H 股和 A 股;
關於這一點,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而且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應該是可以鬆一口氣。
第四個由於近期新冠疫情在國內多地反彈,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採取了較為嚴厲的防疫措施,導致投資者擔憂這會加劇宏觀經濟下行風險;
關於這一點,昨日公佈的 1-2 月國民經濟數據可謂是非常亮眼,全面顛覆性超預期,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5% 大概率無憂。
第五個就跟拋售潮引起的資金負反饋有關了。近期市場急跌大跌觸發相關風控機制從而導致各類基金被動拋售,機構投資者相互踩踏造成的流動性危機。
近期,張坤、陸彬、崔宸龍、喬遷、袁維德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都出手了,放鬆或打開大額申購。業內人士認為,從歷史情況看,不少優秀的權益基金在一些關鍵時間點打開申購,其實是一個市場關注的標誌性事件,表明基金經理對市場的信心,看好 A 股長期趨勢,希望逆勢佈局。
總而言之,不好説市場底已到,但是樂觀跡象已經開始逐步顯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