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旺達,一顆野蠻生長的 “棋子”

半年超 500 億投資已啓動。

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一場意外的結盟,讓名不見經傳的欣旺達,突然成為了新星。
2 月 25 日,以蔚小理為首的 19 家企業入股欣旺達,這是一家主攻數碼 3C 鋰電池的供應商,在動力電池上只能算 “剛剛出道”,市佔率只有寧德時代的零頭。
深受電池、芯片等緊缺困擾的造車公司們,不甘心被寧王拿捏,決心自己掌握更多的主導權;而弱小的三線電池廠商,也渴望快速長大,成為龐大的新能源產業鏈中的重要一員。
在這場車企、電池廠商、原材料商、地方政府多方博弈的世紀大局中,欣旺達,成為了那顆關鍵的 “棋子”,左右着棋局的走向。
目前,欣旺達已拿到多筆車企、地方政府的投資,開始了數百億級的產能擴張。
利用車企的產能焦慮作為自己向上的支點,撬動整個動力電池行業,這樣野蠻生長的力量,這樣快速崛起的機會,令人興奮,但同時也藴含着風險。
顯然,這場棋局才剛剛開始。
結盟、出場
“我們有一個固定的微信羣,經常討論行業和政策信息。”
何小鵬曾透露,他和李斌、李想的私交不錯,三人之間有個討論行業的微信羣,也會偶爾聚餐。
這不禁讓外界猜測,投資欣旺達,是他們三人密謀已久的事。
根據公開資料,19 家企業共同出資 24.3 億元,眾星捧月般將欣旺達這個動力電池的無名小卒推向了舞台中央。其中蔚小理三家總共投了 10.5 億元,幾乎佔了投資總額的一半。
華爾街見聞聯繫了上述三家公司,但對方均不予置評。一名接近蔚來的投資人表示,李斌想做這件事很久了。投資欣旺達,算是蔚小理的一個聯手賭局。
一同加入蔚小理陣營的,還包括上汽、東風、廣汽等,基本都在新能源車榜單 TOP 15。
他們是同行也是對手,在市場中要一直拼技術、比銷量、搶客户。這一次,在選擇電池供應商 “二供” 上同心結盟,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2021 年能源汽車徹底爆發,大量玩家湧入加上終端需求暴增,各家車企紛紛上調了今年的銷量目標,翻兩三倍是常事,但他們不得不面對產能跟不上的尷尬。
其中,有新能源汽車 “心臟” 之稱的動力電池,佔據了整車成本的 1/3,如此具有份量的關鍵部件,至今供不應求還得靠 “搶”。
去年底到今年初,就有多起因小鵬汽車 P7 延時交付的投訴,小鵬回應稱 “ 行業面臨磷酸鐵鋰電池供給的極度緊張” ;蔚來、理想甚至能自產電池的比亞迪,也有產能焦慮。
馬斯克預計,即使電池供應商以最快速度發展,2022 年以後的電池供應仍面臨短缺風險。
巨大的供應缺口、材料成本上漲,壓得車企們喘不過氣來。尋找新的電池供應商或者説二供、三供,甚至自產,成了車企一致的追求。
欣旺達,順勢出現在了他們的視野。
做手機電池起家的欣旺達,最初靠着與 ATL 合作打入果鏈,拿到 iPhone3、iPod 的兩成電池訂單,後來又成了小米的供應商;2014 年,欣旺達收購東莞鋰威,正式踏入動力電池領域。
但它目前的體量,還夠不上大哥的零頭。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1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國內的市佔率保持在 52%,而欣旺達僅有 1.3%。
作為一個動力電池的 “小公司”,欣旺達得到車企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技術過硬、產品豐富,混動、插混、純電的電池技術都支持。
有積澱、有潛力、又可控,欣旺達成了蔚小理們押注的 “最佳標的”。
棋局、博弈
毫無疑問,19 家車企聯手推出欣旺達,是他們渴望獲得電池自主權的心——打破固化的格局解決電池供應問題,進可爭霸退能保命。
在目前國內的動力電池市場,前十名供應商通吃了近 95% 的份額,剩下 20 多家只佔 5%。寧德時代又是絕對的主角,裝機量份額佔一半以上,把控着電池的分配權。
僧多粥少的局面,賦予寧德時代強勢的資本。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曾公開表示,“沒有錢的承諾,是不認真的。” 車企想要寧德時代的電池,只有兩條路,要麼買產線要麼上交鉅額押金 “鎖單”,無論哪種方式成本都是巨大的。
中信證券研究顯示,新勢力、合資品牌對寧德時代依賴性更強,自主品牌相對自主性會高一些。
事實上,蔚小理之前都在嘗試發展寧德時代之外的電池供應商,市場消息稱,蔚來和衞藍新能源一起研究半固態電池;理想採購比亞迪的刀片電池自己做封裝;小鵬則額外與億緯鋰能、中創新航有合作。
現在,他們又聯手押注了欣旺達,希望緩解自己的電池焦慮。
新勢力們正處在產能爬坡最關鍵的一年。若順利完成增長,將會像特斯拉一樣獲得規模效應,提高行業地位的同時,對上游的電池、芯片供應商也將具有更多的議價權和控制力。
寧德時代、LG 新能源、松下這些電池巨頭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在深入佈局上下游,甚至全球買礦。
比如寧王,自 2018 年來就不斷斥巨資在全球投資多家採礦、研發等上游公司。今年初又進軍換電市場,宣稱將適配 80% 車型,通吃全產業鏈的野心凸顯。
最初,寧德時代是寶馬 “喂” 起來的。如今的欣旺達,已有 19 家企業站台了。並且,它還得到了許多地方政府的扶持,如南京、南昌、棗莊、惠州等城市。
這是一個輪番上場,多方博弈的棋局,誰都想要話語權,誰都想要贏。欣旺達這顆棋子的出現,顯然會攪動整個棋局的走勢,給自己和新勢力車企賺得更多牌面。
欣旺達身上,被給予了車企、自身改變行業和競爭格局的期望,這催生了它的迅猛生長,也將它帶入了一個未知的未來。
顛覆、風險
欣旺達不是一顆普通的棋子,它也有在動力電池領域攪動風雲的野心。欣旺達副總裁梁鋭此前表示,其目標是要做到國內前三。
據華爾街見聞查詢,在 19 家企業入股前後,欣旺達已經開始了迅猛的擴張。3 月 1 日,欣旺達公告將於珠海投資 120 億元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去年 8 月到現在,短短半年,欣旺達動力電池的項目投資計劃已超 500 億元,包括此前山東棗莊 200 億、以及南昌 200 億的生產基地。
欣旺達的體量正在快速膨脹。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欣旺達 2021 年 12 月單月裝機上升至全球第 9 名。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2022 年 1 月份欣旺達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居第 8,同比增幅達 409.1%。
欣旺達的產能規劃更驚人,根據目前公開的項目,規劃建設的產能已達 145G 瓦時以上。其 2025 年計劃落地產能 138G 瓦時,相當於去年前八名裝機量的總和。
值得一提的是,欣旺達現在是邊擴產能邊簽約,目前合作的客户與寧德時代有不小的重疊,如蔚來、小鵬、理想、上汽、東風汽車等車企。
今年 1 月,寧德時代的國內市場份額為 50.24%,相比去年全年的 52.1% 已有所下降。
從欣旺達轉型、特斯拉自產可以看出,動力電池的壁壘並非不可逾越。被資本、車企、政府看好、扶持的欣旺達,很有可能會顛覆動力電池的格局,改變電池供應商和車企之間的關係。這是車企所盼望的,也是欣旺達的野心所在。
然而,急劇擴張的風險也是存在的。欣旺達的產能擴張,實際上是在依靠槓桿、股權融資 “燒錢”。
財報顯示,欣旺達 2021 年三季末的負債總額達到了 280.04 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為 232.05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 74.79%。
這樣的資產負債率,在整個製造業領域算比較高了,甚至高過很多房地產公司。在監管給房企定的三道紅線中,資產負債率的安全線是 70%。
對此欣旺達表示,將通過股權融資優化資本結構,並提高中長期債務融資比例,優化債務結構。
換言之,欣旺達只能繼續考股權融資來支持自己的擴張,在業內人士看來,高負債本身就隱藏着極大的風險。一旦遇到市場波動和行業下滑,公司資金鍊將面臨嚴峻考驗。
並且,欣旺達的動力電池業務仍在持續虧損中,2021 年上半年共計虧損 4 個多億。
“不擔心訂單。今年經營重心一個是擴產,一個是跟原材料企業溝通合作,確保供應,” 欣旺達有關人士説。
在產能與話語權掛鈎的汽車業,欣旺達甘願作為一顆棋子,從不起眼的 “小透明” 成長為比拼寧德時代的巨頭,最終,把自己變成厲害的棋手。
正如李書福所説的,新能源產業正處在 “戰國時代”,無論是特斯拉、寧德時代,還是蔚小理、欣旺達,“沒有誰已笑到最後”,是生存還是滅亡,取決於每家公司在戰略、產品、融資與風險中的平衡。
野蠻生長的欣旺達,前路依舊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