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警惕下一個 “金融炸彈”:本週三,俄羅斯會不會違約?

華爾街見聞
2022.03.14 04:0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IMF 認為違約 “不再不可能”,一旦局部領域劇烈波動,“蝴蝶效應” 可能會指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1998 年 8 月俄羅斯債務違約所引發的金融地震,至今讓外界記憶猶新,避之唯恐不及。

當時由於俄羅斯債務違約,美國大型對沖基金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遭受暴擊,危機爆發數週後便走向隕落。雖然美聯儲以 36 億美元進場救助,但也難以挽回在當年 10 月份的兩天內美元兑日元暴跌 10% 的慘狀。

然而,相似 “金融炸彈” 的引線正在緩緩點燃,這次最終也會引爆嗎?

俄羅斯大約有價值 1.17 億美元債券將於 3 月 16 日本週三到期,所以屆時俄方需要支付債券息票,而且不允許以盧布或其他貨幣進行支付。

但是上週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頒佈一項法令,禁止以除盧布之外的任何方式支付外債。

所以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一旦 30 天的寬限期過去,俄羅斯可能會在技術上拖欠上述美元債券的兩次定期利息支付,總額約為 1.17 億美元。

對此惠普評級在上週表示,鑑於烏克蘭危機以來的局勢變化,俄羅斯債券違約已經 “迫在眉睫”。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 Kristalina Georgieva 對此認為,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已經不再是 “不可能事件”

上週日 Georgieva 在 CBS 節目中指出:

就償債義務而言,我可以説,我們不再認為俄羅斯違約是不可能的事件......俄羅斯有錢償還債務,但卻無法獲得。

而當被問及俄羅斯金融緊縮是否會引發全球金融危機時,Georgieva 表示 “目前沒有”。她對此認為,全球銀行體系在俄羅斯的風險敞口 “沒有絕對的系統相關性”。

她還補充道,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 “不可避免地” 下調俄羅斯 2022 年的經濟增長前景,但 “仍將是正增長”。

“蝴蝶效應” 不容小覷

然而,路透社在分析中表達了對上述情況的擔憂。

其在文章中指出,雖然在 08-09 金融危機之後,全球銀行體系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而且如果一旦面臨嚴重的金融危機,政策制定者將 “不惜一切代價” 採取行動,所以目前系統性風險肯定很低。

但是全球金融體系、市場和投資流動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正如上週全球鎳市場所展現的那樣,某些領域出現嚴重波動、壓力驟增甚至錯位的風險很高。

而且由於幾乎無法提前確定這種情況會在何處發生,所以在未來幾個月,這種恐懼心理可能會被投資者納入考量。

上次危機時擔任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外部成員的 Willem Buiter 對此警告稱,他注意到了兩次 “金融炸彈” 之間明顯且重要的區別,他指出:

蝴蝶效應總是存在,而且壞消息是,目前資本和商品市場處於如此動盪之中,但我們對金融和非金融實體可能在其中遭受的直接和間接風險知之甚少。

用 Renaissance Capital 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Charlie Robertson 的話來説就是,近期的波動性可能會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產生連鎖反應,這位經濟學家曾在 1998 年危機時嶄露頭角。

此外路透社還警告稱,俄羅斯債務違約可能會加劇世界經濟的下行壓力。其援引高盛觀點表示,當下全球金融狀況是自 2009 年以來最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