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惜一切代價” 增產!拜登向美國能源巨頭施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廠商 “指責” 政府未提供更多支持,政府 “譴責” 廠商都是無稽之言。
在烏克蘭危機伊始,幾乎所有的外界聲音都強調,能源領域將是西方與俄羅斯紛爭之中的 “最後一片淨土”,然而這片淨土也在昨夜消失了。
據央視新聞 3 月 9 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宣佈禁止美國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能源。
拜登表示,這個決定是在與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密切協商後作出的。美國正在與歐洲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制定一項長期戰略,以減少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而美國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向俄羅斯能源動手,是因為背後有能源巨頭在 “承擔壓力”。
“不惜一切代價” 增產!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現在美國政府開始向頁岩油廠商施壓,告訴他們應 “不惜一切代價” 來增加供應,從而抑制危機爆發以來爆發的油價。
因為目前的情況是,即使油價暴漲,美國每天 1160 萬桶的石油產量仍然遠低於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所以為了進一步化解供給問題,美國頁岩油行業高管在本週與美國官員會面。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包括部長 Jennifer Granholm 在內的能源部官員將在休斯敦舉行的標準普爾全球會議(CERAWeek)期間會見埃克森美孚公司、殼牌公司和其他頁岩油廠商的代表。
自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始終關係疏遠的雙方聚集到了一起。
頁岩油廠商 “指責” 政府:未提供更多支持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分析,美國頁岩油廠商拒絕增產並不是因為產能不足,而是能增卻不想增。
由於在 2015 年之後,不少美國頁岩油廠商陷入 “油價反彈—增產—供給增加—油價下跌—被迫減產” 的循環之中,之後 2020 年的負油價更是因此致使數十家企業破產,嚴重打擊了頁岩油產業增產的信心。
所以頁岩油廠商表示,他們之所以會對新一輪的鑽探項目持謹慎態度,是因為擔心新增的投資會侵蝕利潤和資本回報。
同時投資者還在向行業施加壓力,因為在上輪油價崩盤前,廠商們為推動生產消耗了數千億美元的股東資本,所以現在投資者要求廠商歸還資本,而不是將其投入到新的鑽探項目中。
此外據彭博社報道,頁岩油廠商還經常抱怨與拜登政府之間很少或根本沒有對話。行業認為,如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增加產量,就需要政府提供更有支持力度、更寬鬆的能源政策,包括重啓聯邦租賃銷售、批准液化天然氣許可證和支持新管道建設。
然而針對業內多種説法,美國官方並不買賬。
美國政府 “譴責” 廠商:都是無稽之談
在 CERAWeek 會議期間,美國國務院特使兼國際能源事務協調員 Amos Hochstein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頁岩油高管將自己不增產的決定歸咎於白宮是 “不誠實的”,並針對華爾街投資者渴望回報的心態進行了指責。
Hochstein 對此指出:
按照他們的説法,他們的資金支持者正站在路中央(阻止增產),他們即使面對歐洲紛爭和幾代人才見過的高企油價,也依然堅持分紅和財務準則。
Hochstein 提及:
我一直與各個領域的能源公司保持直接聯繫......他們都沒有告訴我,他們需要美國政府提供的東西......我問他們所有人,‘我現在有什麼可以做的嗎?答案是 ‘不’。
Hochstein 還補充道:
這不是美國政府的問題。如果有(供應)瓶頸,那就是華爾街(造成的)。他們應該打電話給金融家,告訴他們美國民眾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同時 Hochstein駁斥了業界關於白宮政策阻礙頁岩油鑽探的 “無稽之談”,他對此表示:
他們有數千份租約,美國 90% 以上的(能源)生產都在非聯邦土地上......美國政府絕對沒有阻止額外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
但此前頁岩油廠商高管曾抱怨,政府凍結在聯邦土地上的鑽探新租約、過早拒絕加拿大 Keystone XL 管道項目、承諾 “從石油轉型”,都讓行業感到寒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