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大反彈,市場博弈進行到哪了?

華爾街見聞
2021.08.25 01:1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中概股和中國相關科技股在週二突然出現了大幅的反彈,讓市場一直緊張的神經總算得到了緩解。市場到底在博弈什麼?市場又會走向何方?從教培行業的 “團滅” 開始,市場就一直在擔憂強監管會進入更多的行業。誠然,強監管已經成為趨勢,但這不代表靴子會馬上落地。而多數公司在公佈中報,這也讓判斷變得更加複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業績仍然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所以投資者最為看重的仍然是公司的業績,因為其反映了基本邏輯是否合理。與業績相比,政策風險更像是一個隨機變量,它的遊走不一定會改變市場的趨勢,但如果市場出現過度情緒時——無論是過度樂觀抑或是過度悲觀——政策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是噪音)就會被放大,且成為很多投資者歸咎的對象。什麼會改變博弈的格局呢?首先改變市場的往往是最 “聰明” 的投資者,之所以稱為 “聰明”,是因為我們很難給出一箇中性的定義。各路資金和投資者都有自身的屬性和風格,但無論如何,早於大多數投資者作出反應,會降低自己出錯的概率。接下來出現變化的是跟風者,這部分投資者往往採取跟隨策略,因此很容易受到消息面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而言,這部分投資者更加關注宏觀面和情緒變化,這也是一種成型的投資風格。

中概股和中國相關科技股在週二突然出現了大幅的反彈,讓市場一直緊張的神經總算得到了緩解。市場到底在博弈什麼?市場又會走向何方?

從教培行業的 “團滅” 開始,市場就一直在擔憂強監管會進入更多的行業。誠然,強監管已經成為趨勢,但這不代表靴子會馬上落地。而多數公司在公佈中報,這也讓判斷變得更加複雜。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業績仍然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所以投資者最為看重的仍然是公司的業績,因為其反映了基本邏輯是否合理。與業績相比,政策風險更像是一個隨機變量,它的遊走不一定會改變市場的趨勢,但如果市場出現過度情緒時——無論是過度樂觀抑或是過度悲觀——政策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是噪音)就會被放大,且成為很多投資者歸咎的對象。

什麼會改變博弈的格局呢?首先改變市場的往往是最 “聰明” 的投資者,之所以稱為 “聰明”,是因為我們很難給出一箇中性的定義。各路資金和投資者都有自身的屬性和風格,但無論如何,早於大多數投資者作出反應,會降低自己出錯的概率。

接下來出現變化的是跟風者,這部分投資者往往採取跟隨策略,因此很容易受到消息面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而言,這部分投資者更加關注宏觀面和情緒變化,這也是一種成型的投資風格。

而往往受到重大損失的,是不明就裏的投資者,這部分投資者往往是散户,影響他們的往往是價格。即無論有什麼新聞或者傳言,他們都很少進行分析,但他們緊盯股價,並很容易受到股價的影響。對這部分投資者而言,投資更像是拆盲盒。在上週的脱口秀大會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説拆盲盒是一個 “不道德” 的事情,如果商家讓買家拆盲盒,那麼買家可以讓商家點紅包,紅包金額隨意,這樣才算公平。我個人認為這個想法非常好,背後的深意是很多金融行為和投資行為存在着信息不對稱,而如果沒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很多投資者很容易被割韭菜。

這時候會有另外一些投資者出現,他們是反向投資者,他們的工作是等待,等待一個大概率不會出現的局面,並對此進行下注。在金融市場中,集體無意識或者集體有意識的間或存在和有效,往往導致極小概率事件的發生,而一旦發生類似的情形,反向投資者就會出動。很多時候,他即使告訴你他的投資行為,你也很難理解,即使他已經多次獲得過成功,你可能也仍然相信他會輸在這一次。

説到這裏,你可能認為我已經列舉完了所有的投資者。不,至少還有若干種類的投資者沒有被涉及。比如説,有投資者這時仍然在 “躺平”,但他們會選擇在一段時間後默默出場。也有投資者會在市場出現一定反彈高度後入場,他們賺的是 “右側”。

當然,市場中還會有一些投資者,他們更關心市場是否會因為過度波動而出現失靈;還有一些投資者,會考慮是否應該成為一些公司的戰略投資者或者去收購一些殼資源。

即使到了這裏,我們仍然忘了一類投資者,就是上市公司本身,比如説上市公司可以在某些價位上大幅回購公司的股票,這事實上也在參與市場的博弈。但很不幸的是,上市公司回購是否代表着股價的底部,並沒有絕對的現實依據,只在此山中的上市公司,並不一定具有看待自己的客觀眼光,或者有時他們也需要賭一把。

所以當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金融市場時,我們會發現即使是同樣的信息,投資者也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但市場往往是在悲觀情緒滿天飛時見底,這時候入場的往往是反向投資者——他們是否真的具有超人的能力,可能並沒有,他們只是有足夠的穩定籌碼和常人不具備的忍耐力。

當我們稍微覆盤一下中概股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發生的種種,事實上可以得出的大致圖景是:第一輪的博弈已經完成,市場會出現大幅的反彈,在這個過程中各路投資者又會按照既定的場景來進入自己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分清自己扮演的是自己還是角色裏的自己。

本文作者:周浩,來源:周浩宏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