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MLF 操作點評:剋制的寬鬆

國泰君安證券
2021.08.16 04:2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8 月 16 日,央行開展 6000 億元 MLF 操作,縮量對沖當月到期 7000 億。

8 月 16 日,央行開展 6000 億元 MLF 操作,縮量對沖當月到期 7000 億。

理性上來説,考慮到 7 月份降準釋放了 1 萬億資金,對沖當月 MLF 到期量後結餘 7000 億,對沖 8 月份到期 MLF 仍有餘量。另外,歷史上來看,若 NCD 低於 MLF 利率,央行傾向於縮量對沖 MLF 到期。

因此,在央行操作落地之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是 “不足量” 對沖。但是,量級在 3000 億以下和 5000 億以上,還是會產生解讀的 “細微” 差異;而這樣的 “細微” 差異往往並不指向 “趨勢”,只能貢獻 “波動”。

回溯 7 月中旬以來的交易情緒,第一次降準後,市場已經開始對後續的寬鬆操作進行了線性外推,期間甚至不乏對降息的樂觀預期。

市場先是預期當月 MLF 續作會順勢進行降息操作,預期落空後,又期待當月的 LPR 報價利率能夠調降。在兩次降息預期均沒有兑現的情況下,債市卻依舊維持強勢。究其原因,在樂觀預期沒有證偽的情況下,寬鬆的利好子彈還能一直飛。

當下的問題是,6000 億是市場想要的寬鬆嗎?換個問法,6000 億是不是足夠支撐市場對寬鬆的線性外推?

我們認為,在專項債發行節奏加快的背景下,央行此次看似超量的續作,實則是一個 “事後確認”,配合寬信用做出表態。

本週利率債淨融資規模 3500 億,同業存單淨償還 2872 億,階段性的供給(資產)和需求(負債)摩擦加大。屆時資金面如何表現,以及央行如何做出應對,可能會給市場帶來新的壓力。

我們認為,當前又到了一個預期與實際從分裂走向彌合的階段。7 月中旬,對於貨幣寬鬆的預期從降準前的分裂走向彌合。市場從配置思路切換為做資本利得,甚至見到了風險偏好抬升,過剩產能債、地產債等交易也更加活躍。

後續,對於寬信用的預期也將逐步從分裂走向彌合,推動新的交易主線的形成。預計社融同比增速將在四季度出現拐點,但是預期的拐點應該會更加提前。

而在多次歷史重構中,一個普適的規律是,一旦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邏輯被證實,利率向上調整的幅度 20~30bp,持續時間 1~2 個季度。

總結來説,央行釋放的是 “剋制的寬鬆” 的信號,量能遠遠不及市場預期的 “大水漫灌”。隨着本週供給放量,資金面的波動不可小覷;中期來看,寬信用預期的發酵難以證偽。隨着新的交易主線浮出水面,債市調整的幅度和持續時間很可能會超市場預期。(完)

本文作者國泰君安覃漢、王佳雯,來源:覃漢投資筆記 (ID:quakeqin21),原文標題《剋制的寬鬆——MLF 操作點評》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