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怎麼又被打回原型了?

華爾街見聞
2021.08.13 06:1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從百度最新財報看,造車和 Apollo 都尚未真正商業化落地,距離成為業績第二增長曲線尚遠。

百度 Q2 財報多項數據超預期,但這似乎並不能滿足市場的胃口。

財報顯示,百度 Q2 營收 313.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 20%,高於市場預期的 309.2 億元。

第二季度調整後營業利潤為 56.5 億元,超市場預期的 42.3 億元;二季度經調整每 ADS 利潤 15.41 元人民幣,超市場預估的 13.04 元。

百度業績主要來自兩個大的部分:其一,百度核心,包括廣告業務(搜索/信息流廣告)和創新業務(智能雲/DuerOS 小度音箱/阿波羅等);其二,愛奇藝業務,包括會員、廣告與版權轉授權等。

在第二季度,百度核心收入 240 億元,同比增長 27%;其中,廣告業務收入 190 億元,同比增長 18%;非廣告業務收入 50 億元,同比增長 80%。

百度創新業務收入大增主要受智能雲和其它業務的驅動。百度 Q2 來自愛奇藝的收入為 76 億元,同比增幅 3%。

百度預計,今年三季度營收將介於 306 億元—335 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增幅在 8%—19%,其中百度核心收入預計將同比增長 9%—20%。

百度還稱,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預期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8 月 12 日盤前,百度財報發佈後,美股股價開盤跌超 3%,最終以跌 3.23% 收盤。

實際上,今年 2 月下旬以來,百度股價就進入了下跌通道,從 354 美元的高點跌至目前的 157 美元,目前幾乎回到了去年底開始的那輪上漲的起點。

今年 2 月 9 日,百度股價突破 300 美元,總市值重新回到 1000 億美元大關。但 3 月份又開始下跌,今天基本被打回了原型。是資本市場薄情還是百度變了?

Q2 財報的利空與亮點

百度二季度的業績,核心業務整體看動能不足,增長不夠強勁;下個季度增速大概率放緩。

今年第一季度,百度核心業務整體收入 204 億,同比增長 34%,位於百度給出的同比增 26%-39% 的指引頂端。

第二季度,百度核心營收 240 億元,同比增長 27%,處在該季度營收指引(同比增 20%—33%)的中間,小幅高於市場預期。

廣告業務是百度業績的基本盤,今年前兩個季度,廣告業務在百度核心營收中佔比分別達 79.5% 和 79.1%。

但二季度的廣告業務同比增長為 18%,增速低於一季度的 27%。

而從百度對 Q3 的業績指引看,廣告業務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百度預計,第三季度百度核心營收同比增幅只有 9%-20%,大幅低於二季度的實際增速 27%。因為廣告業務是百度核心主要營收來源,而且下半年是營收旺季,這個指引意味着,百度對廣告業務的信心不足。

利潤方面,第二季度,歸屬百度的淨虧損為 5.83 億元,上年同期實現淨利潤 35.79 億元。其中,百度其他虧損總計淨額為 24 億元,包括長期投資公允價值虧損 31 億元。百度稱,這主要由於快手在港股的股價持續下跌,市值縮水,使得百度對其長期投資價值有所調整有關。

2016 年 3 月,快手宣佈獲得數千萬美元 C 輪投資,百度、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光源資本投資。根據快手 IPO 招股書,百度在快手持股 3.78%。

快手上市至今,股價高開低走,目前市值已較最高點縮水 80%;關鍵是快手目前為止未表現出扭轉頹勢的能力。

不過,百度創新業務依舊是財報中的亮點。

第二季度該部分營收同比增長 80%。去年 Q3,百度首次披露非廣告業務營收,達到 29 億元,同比增長 14%。

百度智能雲是百度創新業務現階段的收入支柱和關鍵增長動能。幾個季度以來,百度智能雲持續高增長,同比增速從去年 Q4 的 67% 拉昇到今年 Q2 的 71%,單季收入達到 38 億元。

如果説廣告代表百度的昨天,造車與 Apollo 是百度的明天,智能雲就是百度今天的業務。

百度雲業務雖然在業內是追趕者,但目前已經找到明確的差異化路線:智能雲,以雲服務形態為產業提供智能化服務,並從中獲取價值。百度的 AI 能力為雲業務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持續助力。

股價衝高回調背後

去年底至今年初,百度股價結束長期低迷,一路上揚;到 2 月中旬,百度一舉突破千億美金市值大關。

這輪上漲背後,一方面得益於百度基本盤——廣告業務率先恢復增長。

去年 11 月,百度發佈 2020 年 Q3 財報,營收和淨利潤均大幅超預期,其中百度核心總營收 214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淨利潤 137 億元,同比大增 282%。

儘管有疫情影響,但百度的亮眼業績讓管理層和市場看到,百度將在中國經濟的復甦趨勢中快速受益。多家華爾街投行預測,百度將在 2020 年下半年走出拐點。

另一方面,這輪股價上漲也跟百度密集釋放的利好消息有很大關係。

去年 11 月,百度宣佈全資收購 YY 直播,總交易金額約為 36 億美元。這筆交易將加快百度在直播領域的佈局,使百度營收更加多元化。

今年 1 月,百度正式官宣造車,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智能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此前,百度造車的消息已經甚囂塵上。

2 月份,快手登陸港交所,成為 “中國短視頻第一股”。掛牌後,快手股價在資本市場遭熱炒,市值一度高達 1.74 萬億港元,成為僅次於騰訊、阿里、美團、拼多多的第五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3 月,百度以 “AI 生態型公司” 標籤在港上市。百度在給資本市場講一個新故事:他們要在廣告業務之外,抓住雲服務、智能交通、智能駕駛及其他人工智能領域的巨大市場機會。

這些超級利好,可以説,每一條都是刺激百度股價飆升都利器,尤其是造車和自動駕駛業務 Apollo 構建了百度市值的想象空間。

自去年 Q3 開始,已經有多家華爾街投行在研報中為百度 AI 業務獨立估值。2020 年財報發佈後,中金給百度 Apollo 的獨立估值是 539 億美元。

不過,今年 3 月,海豚投研團隊接受全天候科技採訪時就提到,當前市場就百度 AI 創新業務能給到的估值都給到了,如果造車沒有持續進展,這就是一次性的估值修復,市值可能很難突破 1500 億美金。

今年 3 月,百度股價調頭向下,展開了一輪大回調。

百度為 Apollo 設定了三種商業模式:OEM 的技術供應商、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提供自動駕駛汽車的打車服務。

第二季度,在無人駕駛方面,Apollo L4 累計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超 1200 萬公里,同比增長 152%。百度 Apollo 已獲得 278 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今年 6 月百度 Apollo 推出了第 5 代共享無人車 Apollo Moon,將每公里成本進一步削減 60%。公司計劃在未來 2-3 年內,將無人車服務落地 30 個國內城市。

集度汽車到 2022 年北京車展期間才能推接近量產的 “概念量產車”,2023 年正式推出首款量產車。

但從百度最新財報看,造車和 Apollo 都尚未真正商業化落地,距離成為業績第二增長曲線尚遠。

百度又被低估?

最新財報顯示,百度目前擁有包括 5.8 億 MAU 的手機百度等 App 資產;截至上半年末,百度(不含愛奇藝)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共計 260 億美元。

目前,百度在美股市值只有 564 億美金,港股市值 4497 億港元(約合 577 億美元)。從中拋除 260 億美元,意味着,市場給予百度各類資產的估值只有約 300 億美金。

應該説,百度目前估值處於明顯窪地。

當今年初百度重回百億美金市值時,很多人認為,“能打的百度回來了”。

李彥宏卻對股價表現佛系。他曾在公司內部分享過一個來自個人投資者的觀點——“股價不是衡量百度存在價值的尺子。”

為了表達公司的信心,2021 年上半年百度已回購 5.56 億美元股票,自 2020 年起已累計回購達 25 億美元。

李彥宏始終強調他和百度在科技領域的長期主義,他曾在內部信中稱,“這個時代獎勵攀登者,這個時代眷顧造夢者,這是一個重新為科技創新加冕的時代。”

這意味着,要想在資本市場收穫百度成長的投資收益,同樣需要長期主義。

對於短期投資者來説,百度目前的估值窪地似乎意義不大。

本文作者:週一圍,來源:好看商業,原文標題:《百度怎麼又被打回原型了?》,略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