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亞楠:理想汽車將在 9 月實現交付過萬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蔚小理” 爭相赴港。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閲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 APP。
作者 | 潘濤 編輯 | 羅麗娟
8 月 12 日,理想汽車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二家在港雙重上市的造車新勢力。這和 7 月 7 日上市的小鵬汽車相比,中間只隔了 36 天。
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今年以來,百度、滴滴、小米等巨頭相繼加入入造車行列,賈躍亭的 FF 也在不久前完成借殼上市。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雙重上市方式赴港上市,成為造車新勢力們共同的選擇。
在敲鐘儀式後的媒體對話中,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表示,“港股和美股同時上市,能夠抵禦一些不確定性。”
實際上,雙重上市對於新造車來説,除了可以獲得更多資金,也會面臨更嚴苛的各項管理要求。
不僅小鵬和理想,蔚來早在今年 3 月就傳出回港上市的傳聞,並在 7 月新增了獨立董事——讓公司更加符合港股上市的標準。
理想跑在了 “蔚小理” 赴港上市的第二位。在上市前的一個月,理想交出了量產交付以來最亮麗的一份答卷,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8000 輛,沈亞楠預計,理想汽車將在 9 月實現交付過萬。
關於產能問題,沈亞楠證實,理想汽車的確有在北京增加產能的計劃,並且是為生產純電車而準備。
而在出海問題上,沈亞楠表示,理想汽車已經組建了一個團隊,目前正在研究如何進入海外市場。目前,蔚來和小鵬都已經將業務伸向了挪威市場。
同時,沈亞楠還在對話中談到了門店鋪設、搭建自動駕駛團隊以及毛利率的情況。

以下為媒體與沈亞楠的對話實錄(經全天候科技整理):
不排除回 A 可能
提問:理想汽車 7 月首次實現交付量突破 8000 輛,原因是什麼?預計什麼時候可以破萬?
沈亞楠:主要原因是新款理想 ONE 的產品力受到了用户非常好的認可,實際上我們的訂單已經破萬。按照預期,我們將在 9 月實現交付過萬。這是我們的目標,目前也非常有信心。
提問:理想汽車為什麼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點赴港上市,背後有哪些考量?純電動業務和增程業務的比重是怎樣的?
沈亞楠:理想汽車自去年 7 月 30 日在美股上市之後,就已經啓動了港股上市的計劃。之所以選擇在香港上市,主要還是三個原因。
第一,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資本市場,投資人的多元化、市場深度非常好;第二,我們希望能夠更多地吸引亞太地區投資人,特別是本土的,也就是中國投資人來投資我們的公司;第三,港股和美股同時上市,能夠抵禦一些不確定性。
關於純電和增程,我們採取雙輪驅動路線。大家可以看到,上半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超過了 100 萬台,全年預計將達到 250 萬台左右,整個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事實上今天消費者已經非常能夠接受智能電動車了,但最大的購買瓶頸主要還是充電補能問題。
關於充電補能,我們一方面正在做 400kW 高速充電,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持續投入增程。這兩種方案面向不同的用户羣,擁有較好充電條件的用户,未來可以選擇我們的純電產品。充電條件不太好,或者有里程焦慮的用户,可以選擇增程產品。這兩種產品是並重的。
提問:這次募資之後有什麼新的計劃?
沈亞楠:這次募資主要圍繞為理想汽車的下一代產品研發儲備資金。我們的研發將會聚焦三個方面:第一是電驅動技術,包括正在研發的下一代的增程技術,以及 400kW 高速充電技術;第二是自動駕駛技術,理想汽車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自動駕駛,2021 款理想 ONE 也已經實現了全棧自研的 L2+ ADAS 功能,並且即將實現 NOA 功能;第三是智能座艙,我們希望帶給客户更加創新的座艙智能方案。
提問:理想汽車這次採用的是雙重上市的方式,這種是可以拉近和國內投資者的距離。此外,理想汽車之後有沒有打算迴歸 A 股的計劃?
沈亞楠:理想汽車美股、港股、A 股都是我們整盤擴展資金渠道的規劃,所以我們不排除迴歸 A 股的可能。
年內自動駕駛團隊規模達 600 人
提問:目前行業普遍認為未來電動車的軟件收入會成為一個比較大的蛋糕,而理想汽車目前標配輔助駕駛,未來是否會考慮變成選配訂閲模式?
沈亞楠:關於軟件收入,理想汽車並不想根據資本市場的需求,通過訂閲的模式獲取軟件收入。我們更多的還是站在用户體驗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自動駕駛,我們一直説自動駕駛是標配,是因為我們為家庭造車,自動駕駛是關乎到安全的配置。
理想汽車認為自動駕駛就應該是標配,而不是所謂的訂閲的模式。從技術發展的角度講,標配也有非常大的好處。我們不想讓精心研發的功能,由於需要用户加錢購買,導致使用率很低。從發展的角度講,我們認為使用駕駛輔助系統的人越來越多,對用户的體驗提升都很有幫助。所以我們認為應該標配。
提問:對於海外市場,理想汽車目前有什麼規劃嗎?
沈亞楠:理想汽車已經組建了一個團隊,目前正在非常專注地去思考和研究我們如何進入海外市場。我們的思維模式是希望能夠謀定而後動,不是簡單的為了出海而出海。我們會思考如何贏得海外市場的認可?我們要建立哪些競爭優勢?這個事情還請大家再耐心等待。
提問:理想汽車是不是考慮在北京建廠,因為在招股書裏面有提到我們和一家本地順義廠簽訂了框架協議,這個工廠是不是要生產純電動車?
沈亞楠:關於北京建廠,理想汽車會有在北京增加產能的計劃,同時確實是為了生產純電車做準備的。
提問:看到理想汽車現在正在加大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在接下來的現金流儲備和研發支出二者的平衡上是不是會策略性地減少現金流的儲備?
沈亞楠:理想汽車目前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已經是 400 人了,到今年年底會擴展到 600 人,我們在不斷招募行業非常優秀的人才。從我們目前的現金儲備來講,還是能夠支撐在自動駕駛方面的高速投入的,儲備是沒有問題的。
提問:這次融資主要是用於技術開發,研發人員與整體團隊的比例是什麼?研發團隊到什麼樣的峯值可能會放緩人員進入?
沈亞楠:理想汽車的研發團隊已經接近 2000 人。在我們可見的未來,都會持續招募更多的研發人才。智能電動車這個行業的賽道非常長,對人才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目前看是不會放緩優秀人才的招募時間點。
9 月前月銷過萬
提問:理想汽車這次上市也説要發展純電動雙輪驅動,純電動要發展很重要的是充電設施,我們募集的資金,包括未來的發展,會不會在充電設施方面有比較大的投入?
沈亞楠:理想汽車正在研發的 400kW 超快充的技術,當我們在 2023 年推出純電動車型的時候,務必要有基礎設施的配置。我們在募資的時候,一部分資金也會計劃用於充電基礎設施上的鋪設。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未來服務用户的是三層充電網絡架構。第一層是家用充電樁;第二層是我們目前已有的公用的充電樁,以及下一步我們也要發展小直流的公共充電樁,在商超、辦公樓鋪一些對電容量要求沒那麼高,但是能夠讓消費者更日常便捷補能的小直流的方案。第三層是我們 400kW 高速快充的方案,能夠在高速、在一些密集區解決用户希望能夠快速補能的要求。
提問:理想汽車首款純電車型要到 2023 年才會推出,現在這兩年,包括一些友商也好,他們的電車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市場號召力,理想汽車到 2023 年推出,如何保證首款純電的競爭力?
沈亞楠:從競爭力的角度講,理想汽車對於市場的看法是,我們並不是簡單地在純電車市場來競爭,我們更多看的是整個乘用車市場。整個乘用車市場,我們無論是用我們的增程,還是純電,更多地替代燃油車,這是我們的出發點。替代燃油車的瓶頸是什麼?現在大家公認的無論是增程還是純電,在駕乘感受方面、智能化方面都是領先的。之所以沒有更多的消費者去選擇新能源汽車,還是由於充電體驗的問題。所以我們 2023 年純電的專注點,是怎麼能夠基本解決用户的充電體驗問題。之所以做 400kW 的高速充電,是因為想讓我們的用户在補能體驗上基本等同於燃油車,和加油一樣方便快捷。
提問:關於純電平台的 SUV 和 MPV 車型,預計會安排在哪一個價位區間內?
沈亞楠:從純電平台的角度來講,理想汽車會在 2023 年陸續推出,我們並不是非常糾結於車的形態,更多的還是堅持為家庭造車。我們的價位區間是 20-50 萬元,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會去想到底什麼樣車的形態是最適合家庭用户出行場景的,我們將會更好地滿足客户的要求。
提問:理想汽車會推出純電產品,未來也會有高壓平台,超充樁是提前佈局,還是產品出來以後陸續開始佈局?
沈亞楠:關於充電樁的鋪設,理想汽車認為一定要提前佈局。可能在今年晚一些時候,大家就會看到我們有一些動作了。2023 年下半年開始推純電動車,務必在純電車出來之前,我們就有一定的充電樁的佈設。
提問:理想汽車為什麼選擇地平線的芯片?
沈亞楠:關於地平線的選擇,首先理想汽車和地平線合作是非常順利的。我們用了比較短的時間,就從 Mobileye 轉向了地平線的方案。過去 Mobileye 的方案也不錯,但是因為 Mobileye 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也就是説它是一個黑盒子。我們研發能夠參與的部分是相對比較少的,在自動駕駛上的一部分核心能力是沒法積累的,所以我們選擇了更加開放的平台,像地平線。
剛剛我也説了,我們跟地平線的合作實現了全棧自研,非常有利於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我們在芯片的選擇上,並沒有説非要選中國的企業。大家也應該知道,2022 年推出的產品將會是全球首批使用英偉達 Orin 平台的車型。總體而言,我們基本上還是會抓住自動駕駛核心軟件的部分、硬件整體架構的部分、傳感器管理的部分,把這些核心的技術抓在我們自己手裏,實現全棧自研。
至於説選擇哪些芯片公司跟我們合作,實際上要看技術,首先技術的時間要跟我們車的上市時間能夠匹配得上,再接下來要看技術支持的能力以及成本的競爭力。
提問:理想汽車下一款 L4 自動駕駛的車型會不會上激光雷達,激光雷達會和哪個供應商的廠家進行合作?
沈亞楠:下一代車型將標配自動駕駛的激光雷達,供應商我們目前是跟禾塞和大疆兩家企業在合作。
提問:理想汽車在上半年銷量和服務有着很出色的成績,請問下半年的銷量有怎樣的展望?
沈亞楠:對於下半年銷量,我們是非常有信心的。在 9 月之前,理想汽車會努力突破月銷 1 萬台。最近全國各地的疫情,包括江蘇、武漢的疫情重新爆發,實際上對我們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我們也不能過度樂觀。我們的訂單是非常強的,但最後的交付的確會受到疫情一定的影響,同時芯片的供應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會較長一段時間處於無盈利狀態
提問:這次發行的最終定價比較低,這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沈亞楠:實際上在公司內部我們並不是特別關注於短期的股價,我們更多的考慮的是能不能有效地開闢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儲備足夠的彈藥,讓我們能夠有效地進入下一階段的競爭。
智能電動車這個賽場實際上剛剛開始,在初期的時候,大家都各展其長去做。對理想汽車而言,我們的優勢是三個基礎的方面和兩個核心競爭力。
三個基礎的方面,第一我們選擇的是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來競爭,不是僅僅看比如今年 250 萬台的新能源汽車,還有 1800 萬的用户選擇了燃油車。我們要問,我們能不能做出來更好的智能電動車,讓這 1800 萬用户更多的轉化為新能源汽車的用户,這是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第二,我們關注於為家庭造車,關注於價位段是 20—50 萬元的豪華智能電動車。第三,我們會花很多很多的精力,在智能自動駕駛以及自動駕駛相匹配的智能座艙,把整個車作為智能空間來設計。
兩個核心競爭力:第一,我們的產品能力。從理想 ONE 的熱銷可以看到,一款車一個配置就吸引了大批的用户,證明我們定義產品的能力是比較突出的。第二,我們的組織能力,內部不斷的迭代、體系的建設、組織的文化、組織的效能。我們認為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提問:理想 ONE 今年銷量非常好,再過一、兩個月,理想 ONE 整個銷量可能就會超過 10 萬輛,這是不是意味着這款車的平台已經開始進入盈利區間了?
沈亞楠:從我們的財報也可以看到,目前我們只有一款車,可以很清楚看到這款車型的盈利性。根據之前的預估,今年整體毛利會達到 19-20%。關於淨利潤,由於我們把更多的錢投入到了研發,所以從淨利的角度,我們會有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處於沒有盈利的狀態。
提問:新一輪募資之後,理想汽車會不會加大線下店面的鋪設速度?
沈亞楠:是的,募資之後有很多方向要加大投入。在渠道方面我們已經在加大投入,到今年年底,我們將會建成超過 200 家直營中心。(截至 8 月 11 日為 110 家。)
提問:在山東淄博這樣人口 300 萬、400 萬的城市,理想汽車也是今年才進入,理想汽車在國內的終端佈局會下沉到什麼樣的程度?
沈亞楠:關於市場下沉,因為理想 ONE 是一個增程車,所以我們在全國銷售,它的分佈是非常均勻的。我們的分佈不像純電動車一樣,僅僅集中在一線和超一線城市,我們的市場基本上跟豪華品牌在全國各個城市銷量的分佈是完全一致的。對我們來説挺簡單的,就是看今天所有 20-50 萬元乘用車在全國的銷量分佈,我們根據這個分配來配置我們的店。
提問:前段時間工信部出了一個關於電動車的利好政策,理想汽車會不會針對 SEV 車型有新的佈局?
沈亞楠:之前我們做了 SEV,現在迴歸到我們自己的戰略,我們的專注點還是 20-50 萬之間的家庭用車。因此,雖然低速電動車有了明確的政策,但是我們還是專注於目前的業務,不會在 SEV 上做投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