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績暴漲 7 倍股價卻 “不動彈”,TCL 科技被資本看透了?

近段時間,國內科技板塊頻繁掀起上漲之勢。在國家及政策的支持與全球科技行業向好的趨勢之下,A 股科技企業在 2021 年上半年紛紛實現了業績增長。
近段時間,國內科技板塊頻繁掀起上漲之勢。在國家及政策的支持與全球科技行業向好的趨勢之下,A 股科技企業在 2021 年上半年紛紛實現了業績增長。
8 月 10 日,國內面板龍頭廠商 TCL 科技公佈了 2021 年半年度報告,交出了一份成績不錯的答卷。
但與漂亮的財報數據相比,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相當冷淡。在券商普遍給出 “買入” 評級之時,其股價反而沒有多大的波動。截至財報當日 A 股收盤,TCL 股價下跌 0.51%,報收 7.78 元。

自 2021 年伊始,全球顯示面板行業開始進入上行趨勢,TCL 科技作為國內面板龍頭廠商,能夠實現營收增長是肯定的。但是,僅僅半年時間,TCL 科技就一舉扭轉了營收下滑的頹勢。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透過這份半年報,或許能一窺 TCL 科技業績暴漲背後究竟隱藏着什麼。
淨利暴漲七倍的邏輯是什麼?
從基本面上看,在 2021 年上半年,TCL 科技實現營收 743.0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153.3%,其中淨利更是同比大幅增長 461.55% 至 92.52 億元。
令人驚訝的是,在 2019 年、2020 年,TCL 科技上半年淨利潤分別僅有 26.4 億元、12.1 億元,同比增幅分別僅有 69.9%、-42.3%。

2020 年淨利增速為負的原因主要是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但是與 TCL 科技在今年上半年的增速相比,就有些 “小巫見大巫” 了。
為何會有這麼高的增速?
TCL 科技在財報中表示,此次盈利增速明顯,主要受益於行業景氣、自身產能上升及產品結構改善的因素。
如果結合整個大環境來看,能夠發現確實是如此。
首先是全球芯片市場處於景氣狀態。近幾年來,隨着 5G、物聯網、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新興行業的飛速發展,MEMS、MiniLED 等半導體需求迅猛增長。
其次是半導體國產化趨勢持續。在國內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半導體產能開始向大陸轉移,我國半導體市場進入到高速增長階段。
最後是全球半導體產能短缺導致芯片產品價格上漲。僅以高通、台積電、三星等國際半導體巨頭近期的財報就能夠看出,半導體需求大漲帶動了半導體企業的業績大幅增長。
半導體行業景氣週期,是造成 TCL 科技業績爆發的主要因素。業績的快速提升雖然值得肯定,但行業景氣週期無法成為長期現象,一旦行業熱度降温,極有可能造成業績增速大幅下滑。
面板業務助力營收增長,但威脅仍存
雖然半導體行業的熱度帶動了 TCL 科技業績增長,但其中作為其主營業務的半導體顯示板塊貢獻最大。
當前 TCL 科技主營業務分為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產業金融及其他四個板塊。其中主要營收來源於半導體顯示業務,面板銷售主要依託子公司 TCL 華星進行。報告期內華星實現面板銷售面積 1179.2 平方米,同比增長 25.3%;而上半年營收則達到 408 億元,同比增長 93.6%。
對面板消耗最大的主要是電視、顯示器、手機等需要搭載顯示屏的產品,而這些都是疫情期間導致需求快速爆發的產品,這也是為何 TCL 科技面板業務營收能夠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則是在於華星的面板產能高速增長。TCL 科技在半年報中表示,到今年年底,華星將共擁有 4.5 條高世代線。在面板製造行業,高世代產線數量的多少代表着這家企業生產能力的高低。
因此,高世代面板產線的數量增加意味着 TCL 科技的面板產將能實現大幅增長。但是,這並非意味着 TCL 科技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如今,僅在液晶面板市場,中國面板廠商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貨量上已經包攬了全球出貨面積的前兩位,一家是 TCL 華星,而另一家是京東方。
作為國內的另一家面板龍頭廠商,京東方是 TCL 華星距離最近的對手。在經歷了全球液晶面板產業鏈向國內轉移之後,這兩家迅速吃下了大量液晶面板的份額。

與 TCL 科技相仿,在 2021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京東方預計淨利潤將達到 125 億—127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1001%—1018%。
雙方在液晶面板業務上存在高度重疊,同時在顯示面板新技術上,京東方與 TCL 科技處於競爭關係。
根據羣智諮詢預計,全球新型顯示產業已經步入新階段,傳統 LCD 面板技術將逐步推出市場,而 OLED、MiniLED 等全新顯示面板技術將逐步取代 LCD 面板。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顯示面板行業將處於高世代 LCD 產線與 OLED 產線並存的局面。
長期而言,京東方將一直保持着與 TCL 科技在面板業務上的競爭態勢。同時在 OLED、Mini LED 等新面板技術上,LG、三星等外國面板廠商擁有技術壟斷及先發優勢,這將勢必會對 TCL 科技形成較大威脅。
除了賣面板,未來能朝哪走?
在半年報中,有一條值得關注的數。2021 年上半年中環半導體實現營收 176.4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104.1%。
中環集團在被收購之前就已經是國內光伏硅片領域的龍頭企業,其在半導體材料技術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2020 年 7 月份被 TCL 收購之前,中環 2019 年全年營收僅有 168.87 億元,到了 2021 年僅半年營收就已超過了全年營收,可見其業務發展迅速。
那麼為什麼説 TCL 未來應當朝光伏方向發展?
其一是顯示面板產業競爭極其激烈。上文説道,TCL 科技依靠旗下子公司 TCL 華星在半導體顯示材料上已經構築了規模化護城河,但是其仍然面臨着京東方、LG、三星等國內外面板廠商的競爭與圍堵。
從目前 TCL 科技的整體營收上能夠發現,其營收來源更偏向面板產業。一旦面板業務遭遇較大沖擊,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發展。
而收購中環之後,TCL 擁有了在光伏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累積,將幫助其在光伏領域實現進一步的突破。在這點上也能夠看到,中環營收增速十分明顯,從側面反映了光伏賽道所擁有的龐大前景。

其二是將帶動 TCL 科技深入半導體上游產業鏈,並助其形成協同效應。
中環半導體除了光伏硅片業務以外,在半導體材料技術上同樣擁有一定積累。TCL 科技分拆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向科技型企業的轉型,因此向光伏半導體領域發展,有助於 TCL 科技深入到半導體上游產業鏈當中,實現顯示半導體 + 光伏半導體的並行發展。
因此 TCL 科技除了以半導體顯示業務為主要發展重心以外,更應當同步發展光伏業務,最終在兩大業務的協同合作之下,TCL 科技未來將可朝着半導體科技企業靠攏,提升企業價值。
除了進一步深化自身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壁壘,在對海外市場的擴張也應當引起 TCL 的重視。
TCL 華星的大部分面板主要是由 TCL 電子消耗,而 TCL 電子的大部分營收均來源於海外市場,這意味着整個 TCL 的營收幾乎都依靠海外市場。
作為最早出海的企業之一,早在 1999 年 TCL 就在越南建立第一個海外工廠。對於 TCL 而言,海外市場是不能失去的核心市場。
而機遇同時也已經出現。近幾年三星、LG 等外國顯示面板企業紛紛退出液晶面板市場,轉向研發 OLED 等新顯示技術。
短期內,新顯示技術無法替代 LCD 面板,全球顯示產業仍然將以 LCD 為主。在這一機遇下,TCL 科技將能夠加大對海外面板市場的佔領,由中國顯示面板龍頭逐步成長為全球顯示面板龍頭。
半導體技術作為一種高科技技術產業,代表着企業的發展水平甚至是國家的科技水平。而在當前國內產業轉型的機遇期,TCL 科技帶着國內企業走出去,踏上海外市場,除了對 TCL 科技自身有着戰略意義外,更是對於中國產業升級同樣有着非凡的意義。
疫情之後,全球經濟遭遇劇烈衝擊。但與此同時,這也是全球產業格局大洗牌的最佳機遇期。TCL 科技作為國內面板龍頭企業,帶領技術走出去,成為開拓海外市場的排頭兵,這才是實現 TCL 科技價值提升的最佳路徑,也是其應當做的。
2021 年的上半年時間已過,TCL 科技也成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但在風雲變幻的全球市場上,TCL 科技在下半年又能給出怎樣的答案,《松果財經》將持續關注。
作者:松鼠魚
原創文章,作者: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説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本文圖片來源:IC photo 正版圖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