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a 市值一度超越默克,BioNTech 是拜耳的兩倍,mRNA 改變了醫藥股版圖

華爾街見聞
2021.08.11 03:4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藉着新冠 mRNA 疫苗的風口,醫藥新鋭紛紛將百年老牌巨頭甩在了身後。但質疑聲也不斷,美銀認為估值已經到了 “荒謬” 的地步,摩根大通則表示,現在的估值彷彿是它們 “拯救了全宇宙”。

隨着 mRNA 疫苗大火,無論是 Moderna 還是與輝瑞合作的德國公司 BioNTech 都受到了市場熱捧。

週一美股盤中,Moderna 股價創歷史新高,上漲 17%,市值飆升至 1955 億美元,一舉超過擁有 130 年曆史的老牌醫藥巨頭默克。週二,Moderna 股價回調,收跌 5.72%,市值回落至 1834 億美元,暫時落後於默克。

年初至今,Moderna 股價已經翻了三倍。上週四,Moderna 發佈二季度財報,營收猛增 6516%,超 70 億美元,淨利潤為 27.8 億美元,每股收益 6.46 美元,均超出預期。

另一邊,成立僅 13 年的 BioNTech 市值如今已經是 158 年曆史的德國醫藥老大拜耳的兩倍!截至週二收盤,BiNTech 市值為 1005.93 億美元,而拜耳市值僅為 548.53 億美元。

BioNTech 9 日公佈財報,受惠於新冠疫苗大賣,今年第二季度營收 53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 4770 萬歐元暴增 100 多倍,預估全年營收可達 159 億歐元。

從營收來看,BioNTech 今年有機會超越百靈佳殷格翰和默克等傳統大藥廠,躍居德國第 2 大藥廠,僅次於龍頭拜耳,改寫了德國製藥業的版圖。

mRNA 疫苗的崛起

2020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開了疫苗的 mRNA 時代,這個此前絕大數人所不熟知的生物技術詞彙,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受到了全球市場關注。

新冠疫苗有五大類技術路線:1.滅活疫苗,2.腺病毒載體疫苗,3.重組蛋白疫苗,4.核酸疫苗,5.減毒疫苗。

mRNA 疫苗和 DNA 疫苗同屬於核酸疫苗,是將編碼某種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 (DNA 或 mRNA ) 直接導入動物體細胞內, 然後通過宿主細胞的表達系統合成抗原蛋白,從而誘導宿主產生對該抗原蛋白的免疫應答,來達到預防的目的。

簡單可以理解成,這些外源基因是攜帶有 “製藥” 信息的信使,它進入人體後,每個人的身體就變成了一個疫苗工廠,根據這些信使提供的信息來直接製造抗原,進而引起免疫反應。

mRNA 技術路線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迅速跟上病毒突變的速度,可以根據突變進行新一輪的抗原設計。這對於當下變種病毒肆虐的疫情來説,尤為重要。

Moderna 和 BioNTech 都屬於 mRNA 技術路線的先驅。早在 2010 年,Moderna 獲得了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研發 mRNA 抗病毒疫苗;BioNTech 則專注於將 mRNA 技術用於研發抗腫瘤疫苗。

此前,這兩家公司雖然都掌握 mRNA 疫苗核心研發技術,可因為缺乏商業化機會,常年處於虧損狀態。隨着疫情將 mRNA 技術推向前台,Moderna 和輝瑞/BioNTech 疫苗憑藉着高達 95% 左右的保護率,快速登上了 “疫苗神壇”。

估值膨脹過頭了?

儘管頂着 “mRNA 技術先驅” 的光環,有不少分析還是認為,目前對相關公司的估值已經高到不合常理了。

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 Geoff Meacham 在給客户的一份報告中寫道:“Moderna 的估值已經從不合理到荒謬了。”

Meacham 指出,雖然 Moderna 的新冠疫苗是全球復甦的主要貢獻者,但要證明近 2000 億美元的市值是合理的,必須符合兩個前提假設:

首先 Moderna 要能夠在 2038 年之前每年提供 10 億至 15 億劑新冠疫苗。

其次,該公司的所有項目 (包括 4 個二期試驗項目、10 個一期試驗項目和 8 個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的臨牀前項目) 的成功概率為 100%,使得總銷售額最高可達到 300 億美元。相比之下,Moderna 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總收入僅為約 70 億美元。

Meacham 認為,這些假設是不可能被實現的。這位分析師承認,他看好 Moderna 的疫苗所基於的 mRNA 技術,但是市場對該公司的估值讓他不得不看空該公司的股票。

Meacham 重申了他對該股遜於大盤的評級,並將目標價維持在 115 美元,較當前水平有 75% 的下跌空間。

摩根大通此前也表示了類似看法。

該行分析師在近日一份報告中表示:“即便市場認為 Moderna 能夠拯救世界,但它當下的估值就跟拯救了宇宙差不多。”

摩根大通給予 Moderna 中性評級,目標價 170 美元,較當前水平有 63% 的下行空間。該行表示:“新冠疫苗可能存在供應過剩的可能性,以及疫情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對市場已經賦予這一產品的巨估值越來越謹慎。”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