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盤飆漲 4 倍,市值破 2000 億,鉅虧 450 億的鉀肥王回來了!

格隆匯
2021.08.10 03:4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變身 “鋰礦王”

今天早盤萬眾矚目的焦點一定是 *ST 鹽湖了,2020 年 4 月最後的停牌收盤價僅為 8.84 元/股的鹽湖股份今天開盤後直接翻 4 倍,最高衝上 43 元/股,因暴漲 388% 一度臨時停牌;市值也從 460 億元直接突破 2000 億元。隨後鹽湖股份已經復牌,截至上午收盤報 37.15 元/股。

其實投資者們早就對這隻鹽湖股票翹首以盼,甚至已經 “意念漲停” 了,消息面上,7 月 31 日晚間,沉寂了一年多的 ST 鹽湖終於發佈了 “關於申請撤銷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告”,並宣佈 8 月 10 日正式復牌上市。

而鹽湖股份為何能在復牌首日就暴漲 388%,甚至瘋狂到被迫臨時停牌?

不得不説,鋰可真是個好東西!


1

逆勢反轉,乘風而上


如今的這個鹽湖股份的歷史其實相當久遠,曾經歷了借殼上市、退市註銷、再度合併上市的過程,而公司的主營業務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

自成功重組之後,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是由鉀肥板塊、化工板塊、鎂板塊、鋰板塊四部分構成,但受到前期鉀肥項目投入過多,但行業週期下行的影響,公司營收自 2017 年開始到 2019 年的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連續為負值,淨利潤分別為-41.6 億、-34.5 億、-458 億元。

因此公司在 4 月 30 日披露了 2019 年報後,就已經停牌,並接到深交所進一步通知,公司自 2020 年 5 月 22 日起暫停上市。

自此市場有很多猜測,市場紛紛猜測鉅虧 450 億的鹽湖股份是不是會就此退市。

但 2020 年隨着國內疫情的逐步好轉,市場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鋰電池的新能源車迎來了全面的爆發,因此碳酸鋰的價格應聲大漲;與此同時,今年 5 月,《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行動方案》的初稿出爐,鹽湖提鋰概念自此一鳴驚人,6 月 2 日剛剛上線的鹽湖提鋰指數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暴漲了 45%。

具有鹽湖提鋰概念的西藏礦業、西藏珠峯、久吾高科股價均實現翻倍。而 9 日,西藏珠峯因為 2021 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增 248%,股價大漲近 9%。

在此情況下,*ST 鹽湖發佈公告稱,公司在進行破產重整完成後,將集中資源優勢發展核心鉀、鋰產業,進一步在現有鉀、鋰主營業務上加大研發投入,以高端品牌氯化鉀為核心,以優質電池原料碳酸鋰為補充性業務,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盈利能力。

且公司在鋰業務領域,已經形成一整套集吸附提鋰、膜分離濃縮技術耦合為一體的工業化示範裝置。2020 年,碳酸鋰產量 13602 噸,同比增加 2300 噸。2 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部分裝置已投料試車,2021 年將全部投入運行。

而業績中也有所表現,2020 年,鹽湖股份實現營收 140 億元,歸母淨利潤實現 20.4 億元,實現扭虧為盈;而公司於 7 月份進一步披露了 2021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 2021 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0 億元至 22 億元,同比增長 44.69%-59.15%。

因此 *ST 鹽湖才得以摘帽,並且 “起死回生” 重新復牌上市。


2

狂喜之下,也有隱憂


據今年 3 月最新公佈的數據來看,*ST 鹽湖的股東數為 5.72 萬人,平均每户持股 94866 股,但考慮到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合計為 66.74%,以每個股民持 500 股、並按照目前臨時停牌的價格來計算,5 手就能狂賺 17 萬元。

鹽湖股份作為國內最大的鉀肥企業,同時還擁有碳酸鋰產能佈局。所以即使是在暫停上市期間,也吸引了眾多公司的調研,中信證券預測,公司市值有望達到 1800 億元,目標價格 33 元/股,接近停牌價格的 4 倍。

而中國銀河證券在 9 日晚間發佈的研報中稱,“基於可比公司估值,我們給予公司氯化鉀業務 20 倍 PE、碳酸鋰業務 40 倍 PE。考慮到公司碳酸鋰業務的成長潛力,結合各業務景氣度,我們認為公司估值應該在 1300 億至 2000 億元之間。”

正式恢復上市的鹽湖股份在今天市值已經衝破 2000 億元,其最高峰的市值(2300 億)已經超過了另外兩家最近勢頭正猛的鋰礦龍頭天齊鋰業和億緯鋰能。

在情緒刺激下衝高的鹽湖股份到底到底值不值?

就目前來看鹽湖股份的估值最主要的是目前市場最為關注的鋰資源。截至目前,公司旗下藍科鋰業新建 2 萬噸產能先行利用擴產項目中的部分裝置與現有 1 萬噸/年碳酸鋰車間進行融合生產,生產情況穩定,碳酸鋰產量已提升到單日 100 噸。隨着電池級碳酸鋰新產能在行業紅利期投產,公司增長邏輯或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股價瘋狂背後,鹽湖股份還有諸多隱患。

雖然鹽湖股份已經剝離了主要虧損的子公司(鉀肥綜合利用一二期和鹽湖鎂業),但其體內仍有部分企業處於虧損狀態,有些子公司通過自身經營實現扭虧增盈的難度較大,未來仍需要公司逐步消化和處置。以青海鹽湖機電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為例,僅 2020 年便虧損 1.06 億元。

此外,鹽湖股份還存在賬務隱患。截至 2020 年底,公司對青海匯信資管(下稱匯信)及其子公司合計存在 6.72 億元的其他應收款;且鹽湖股份對鹽湖鎂業、海納化工重整後形成的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合計 9.84 億元,短時間內也將無法還清。

與此同時,鹽湖股份以資源開發為主,處於產業鏈上游且產品單一,屬於典型的週期型公司。以此次備受關注的藍科鋰業為例,其 2020 年實現營收 3.85 億元,然而淨利潤為虧損 0.39 億元。雖然目前鋰電行業迎來了順週期,市場也對未來的盈利抱有美好的預期,但也會成為股價的負擔,此後的利潤增速一旦有所放緩,股價必定會遭到回撤。

但從目前來看,碳酸鋰的市場規模在未來必定是呈現持續高增長的態勢,在全球 2060 年實現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以合理的假設,2060 年全球已完成新能源車 100% 滲透,80% 化石能源被風光新能源取代,配套儲能設施以功率配比 100%,時長配比 2 小時進行預測,2060 年全球碳酸鋰需求將升至 2692.2 萬噸 LCE,鋰需求呈百倍增長。


3

結語


就目前來看,受海外疫情的影響,鹽湖股份所主營產品氯化鉀及碳酸鋰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在上漲,目前公司 60% 氯化鉀最新出廠報價為 3270 元/噸,而國際市場俄羅斯 62% 白鉀報價已升至 4200 元/噸。

其次公司持股 51.42% 的子公司藍科鋰業擁有約 3 萬噸的碳酸鋰產能,且二期 2 萬噸的項目因為正處於設備建設週期,公司整體產能還處在爬升階段。合理估算藍科鋰業 2021 年有望實現量產 2.4 萬噸。

且隨着碳酸鋰價格的持續飆升(年初至今已上漲超 70%),且無錫盤 10 月碳酸鋰交割價已升至 13.45 萬元/噸,後續碳酸鋰價格還有望持續高增,藍科鋰業有望將充分受益鋰鹽量價齊升,因此鹽湖股份 2021 下半年的業績還會實現更加爆發式的增長。

但截至目前,鹽湖股份的市淨率已經來到了 42 倍,已經遠遠的高於天齊鋰業的 32 倍和億緯鋰能的 13 倍;其滾動市盈率也已經來到了 100 倍,對比億緯鋰能的 103 倍來説也已經處在了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

在市場情緒炒作明顯的情況下,投資者還是需要明辨公司具體的情況,謹慎操作。而最近鋰概念相關的板塊都面臨着回撤的情況,今日整個鹽湖提鋰板塊也僅有鹽湖股份走出了逆勢上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