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押的 B 系,能否驅動阿里的巨型 “雙輪”?

華爾街見聞
2021.08.06 00:0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業務新增、架構變動、業績披露,頻繁的曝光表明,如今阿里巴巴已將 B 系重新推到前線,用以抗擊外部競爭。B 系這位老兵雖集全公司資源於一身,但也承擔着史無前例的壓力。面對重點賽道中拼多多、美團等勁敵,B 系要如何為阿里衝鋒陷陣?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閲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 APP。

作者 | 張超 編輯 | 羅麗娟

一直以來,淘系電商都是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業務,最主要的傳播板塊。但在各行各業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之際,阿里巴巴的重心同樣也有了轉移。

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是,阿里巴巴財報逐漸在弱化傳統電商業務的宣傳,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其它業務的曝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發佈的 2022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2021 年 4 月-6 月)中,阿里巴巴不僅首次公佈了社區電商業務的經營數據,還特別強調了淘特在下沉市場越來越受歡迎。

在公司內部,社區電商和淘特表面上看分屬兩個不同的事業羣,實際上都來自阿里巴巴 1999 年創立的 B2B 板塊(後業務範圍不斷增加,又被稱作 “B 系”),屬於 “同源兄弟”。

阿里巴巴在財報新聞稿中特別提到了這兩項業務的增長數據,由此也可以看出集團對 B 系業務的重視程度。

而在 7 月底公佈的 2021 財政年報告中,阿里巴巴還正式確認了分管淘特和 1688 業務的副總裁汪海(花名:七公)的合夥人身份。

阿里巴巴部分現任合夥人名單(來源:公司財報)

種種跡象表明,如今阿里巴巴這艘巨輪或已將 B 系重新推到前線,用以抗擊外部競爭。

重押 B 系

“阿里巴巴希望成為一家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結合得更好的公司,這是阿里巴巴走向未來非常重要的定位和方向。”

本次財報發佈前一週,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致股東信中強調,產業互聯網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重要機遇,阿里巴巴要成為一家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 “雙輪驅動” 的公司。

放眼阿里巴巴內部,目前已經表現出這個趨勢的業務板塊,着眼下沉市場、深耕產業帶的 B 系則是其中代表。

B 系中的淘特(於今年 5 月改名升級,原名:淘寶特價版)於 2020 年 3 月正式上線,主要通過與原產地製造商合作,設計和生產面向下沉市場的極致性價比產品,從而在產銷兩端實現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結合。僅用 9 個月的時間,淘特月活就跨過了億級關口。

為了加深與產業帶工廠合作、豐富供給側內容,去年 9 月,淘特打通了阿里內貿 B2B 平台 1688,通過 “工廠直供” 模式讓 1688 平台批發貨源直接觸達 C 端消費者,不僅幫助商家實現了外貿轉內銷,也迎合了阿里巴巴業務 “雙輪驅動” 的大趨勢。

根據阿里巴巴發佈的最新財報,淘特年度活躍消費者已經增長至超 1.9 億,單季新增活躍消費者達到 4000 萬;相較而言,整個阿里巴巴全球生態系年活躍消費者單季新增人數為 4500 萬。

淘特最新年度活躍消費者數據

如果不算 Lazada、全球速賣通、Trendyol 和 Daraz 所服務的 2.65 億海外消費者,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在阿里巴巴生態系統中有 9.12 億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中國地區。按此計算,淘特貢獻了其中 20.83% 的用户,重要性不言而喻。

B 系業務中同樣面向下沉市場的,還有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社區電商業務——MMC,內部稱作 “買買菜”。

不同於淘特在誕生之初就被集團大肆宣揚,MMC 成立以來都顯得更為低調、神秘。阿里巴巴鮮少在公開的會議或活動上對外介紹 MMC,外界更多是從媒體獲取的消息中一點點了解這個新生業務。

但在最新發布的財報中,阿里巴巴一反常態地公佈了社區電商業務的數據:今年 4 月-6 月,GMV 環比增長約 200%,區域分撥中心(RDC)的建築面積環比增長 260%。這也是阿里巴巴首次公佈社區電商業務 “成績單”。

成立於新舊財年交匯之際的 MMC,僅用了一個季度就登上財報,不難看出公司對該項業務的重視和滿意。財報還指出,MMC 數據大幅增長意味着該業務的物流和履約基礎設施在穩步擴大,反應出業務未來仍具有較大增長潛力。

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集團整體已經過了利潤保增長的階段,開始重點加大對新業務的投資,為未來增長蓄力。

在 2021 財年結束時,阿里巴巴集團曾宣佈,“計劃將 2022 財年所有增量利潤及額外資本用於支持平台商家,以及投資於新業務和關鍵戰略領域。”

此次財報也披露了阿里加大投入的方向,其中四個 “策略領域” 分別是:社區商業平台、淘特、本地生活服務及 LAZADA。這個排序或表明,社區商業確為阿里當前最看重並且重投入的新業務。

“中供鐵軍” 捲土重來?

熟悉阿里巴巴的人都知道,B2B 業務在公司內部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中供鐵軍”。

之所以叫 “鐵軍”,説的是團隊優秀的執行力和突出的實戰成績。

作為阿里巴巴誕生的第一個業務,它們幫助數以萬計的 “互聯網小白” 走到線上、開展交易,成就了阿里巴巴最早的收入來源,還為淘寶和支付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用馬雲的話説,“沒有 B2B 就不會有阿里巴巴(集團)。”

從這裏走出了幹嘉偉、陸兆禧、呂廣渝、程維等多個可以寫進中國互聯網史的人物,他們後來都成為了各大互聯網企業的 “CXO”。

只不過,這樣的光芒很快被淘系、支付寶等 “後浪” 掩蓋,“中供鐵軍” 的名字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直到最近兩年,沉寂已久的 B 系又重新走進了大眾視野。包括業務新增、架構變動,頻繁的曝光受到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而 B 系也在一系列調整中有了脱胎換骨的變化。

今年 5 月,阿里巴巴集團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一改過去業界通用的事業羣 “樹狀” 架構,轉而採用多業務協同並行的 “板塊” 架構,並在阿里雲和 B 系這兩個單位最早試行。

調整後的 B 系,已經演變成了兩大事業羣:一個是由 B2B 升級而來的 MBC,另一個是新組建的 MMC。

其中,MBC 事業羣中文名為產業電商事業羣,業務涵蓋:Alibaba.com(阿里巴巴國際站)、1688,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淘特,阿里數字農業;MMC 事業羣中文名為阿里社區電商事業羣,由原 B2B 事業羣的阿里零售通和原盒馬事業羣的盒馬集市組成。

而在人事安排上,MMC 和 MBC 均由 “阿里十八羅漢”(創始人)之一、工號 11 的戴珊親自掛帥;阿里巴巴副總裁、淘特和 1688 業務負責人汪海擔任 MBC 副總裁,並向戴珊彙報。

回看這兩人的經歷可以發現:戴珊早年積累了豐富的銷售經驗,2017 年起擔任 B2B 事業羣總裁,2019 年起還代表集團分管盒馬事業羣,同時統籌着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涉農業務,由她帶領 MMC 業務,可以調配的資源自不必説;而從汪海今年被列入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也能看出其及其所帶領的業務在公司的地位。

同時,B 系也在頻繁交出不錯的 “答卷”。

除了淘特活躍用户數和社區電商 GMV 的大幅增長,其它業務也在開花,阿里巴巴第一個業務阿里巴巴國際站 2020 年 GMV 同比也增長了 101%,2021 年上半年其增速又攀升至 111%。

阿里巴巴國際站 2021H1 業績表現

無論業務範圍如何拓展,業務形態如何變動,僅從 MBC 和 MMC 這兩個名字就能看出,B 系的目標還是在加強 M(製造商)和 C(消費者)的聯繫,將阿里巴巴 “雙輪驅動” 的目標貫徹到底。

“老兵” 衝鋒能否奏效

集全公司資源於一身的 B 系,看似成績突出,但也承擔着史無前例的壓力。

在下沉市場,MMC 所在的社區電商賽道、淘特所在的性價比電商賽道,巨頭角逐十分激烈,阿里巴巴甚至從一開始就失了先機。

從盒馬集市到新組建 MMC,重新出徵的阿里,在迎戰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串聯三個社會基礎產業(小店、農業、工廠)的獨特模式——

在前端,基於阿里零售通已經連接的 150 多萬夫妻老婆店,進行數字小店改造;在後端,通過 “5 盤貨”(盒馬、大潤發、零售通的源頭直採供應鏈、1688 及淘特的合作工廠、阿里數字農業基地)連接產業帶和農產品基地。

既要在社區銷售端 “大刀闊斧” 改革,又要串聯起供給端產業基地,註定是一個 “非常重” 的模式。

而承載阿里巴巴社區電商業態的盒馬集市(前身 “盒馬優選”)去年 9 月才上線,推進速度一度相對較慢,目前陸續在四川、陝西、湖北、江蘇、江西、山東等省份開通。

相較而言,早先入局的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就覆蓋了國內所有省份,優勢更為明顯。

不僅如此,此前有媒體還曝出,美團優選 2021 年 GMV 目標 2000 億,並將衝擊 5000-6000 萬/天的單量;多多買菜 2021 年 GMV 目標則是 1500 億;橙心優選和興盛優選也分別達到 1000 億、800 億左右。

一個個上千億的 GMV 數字,無疑都成為了壓在阿里 MMC 頭上的大山,讓其在拓展社區電商業務的路上變得更坎坷。不過,來自行業的強監管阻止了新業態的一路狂飆,令各個平台紛紛放緩腳步。

另一邊,淘特頂着對戰拼多多的壓力而生,通過 “1 元更香節”、降低商家支付手續費等方式,試圖在供需兩端獲得更大增長,但其與對手的差距似乎也還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到,2021 年一季度,拼多多在年度活躍買家數已經達到 7.8 億規模時,環比增長仍有 3540 萬;而淘特單季增長 5000 萬後,年活躍買家規模為 1.5 億。由此看來,淘特任重道遠。

2022 財年一季度,阿里巴巴營收 2057.40 億元(約合 318.6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稍低於市場預期的 2093.8 億元;Non-GAAP 下淨利潤達到 434.4 億元,同比下滑 8%,但高於市場預期。

這樣一份財報數據當然無法與鼎盛時期的阿里巴巴相比,但集團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下,阿里增加業務露出釋放了一個信號:阿里巴巴正試圖通過 “板塊式治理”,打造 “更多引擎”;而曾經被譽為 “中供鐵軍” 的 B 系,正在回到電商的主戰場。

在業務端摸爬滾打 20 多年的 “老兵” 再次衝鋒陷陣,能否幫助阿里巴巴在新業務上獲得強勁增長、迎擊強大的外部敵手?

阿里巴巴在最新財報中提到,MMC 業務的優勢是能夠利用高鑫零售(大潤發)的供應鏈能力,來確保商品的品質、穩定供應及維持具競爭力的價格。

隨着社區電商戰全面深入較量,行業逐漸認識到這是一場長期拉鋸戰,考驗各家成敗的關鍵在於 “耐力”,也即供應鏈。

但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籠罩下,阿里巴巴也走到了新的階段,還需要應對更多變量挑戰。專注電商故事時代已經翻盤了,由此,阿里巴巴也更多強調 “互聯”、“開放”、“多贏”。

在阿里巴巴 2022 財年一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張勇特地提及,平台之間互聯開放,結果會是多贏。對中小企業,解除外鏈屏蔽能降低流量費用,有利於降低經營成本,帶來更好的經營便利;對消費者而言,則有助於提升生活便利度。

“與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 張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