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蓋板巨頭伯恩光學赴港上市,依賴兩大客户能修 “正果”?

伯恩光學赴港上市與藍思之爭如何演繹?
藍思科技(300433.SZ)的主要競爭對手伯恩光學終於邁出 IPO 實質一步。
據港交所 7 月 30 日披露,伯恩光學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小摩、滙豐、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
時至今日,網絡上還流傳着各種版本,關於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羣飛及藍思科技與伯恩光學的恩怨情仇。不可否認的是,比伯恩光學晚 14 年成立的藍思科技已實現後發制人。自 2015 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藍思科技已經成就了一段造富傳奇,目前市值超過 1200 億元人民幣。2020 年藍思科技實現近 370 億元人民幣的營收也壓過伯恩光學一頭。
此前,有市場傳言稱,伯恩光學在香港 IPO,有望籌資至多 20 億美元。那麼,這家手機玻璃蓋板解決方案的先驅者,能否利用好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實現新的躍升?
全球最大智能設備外觀結構及模組方案提供商
據招股書,伯恩光學的歷史可追溯至 1989 年,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為機械手錶生產玻璃蓋板。到 2000 年代早期,公司開始探索將玻璃蓋板使用於手機上以提高其耐用性、性能及設計的可能性。
截止目前,伯恩光學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外觀結構及模組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覆蓋智能手機蓋板解決方案、可穿戴設備蓋板解決方案、平板電腦蓋板解決方案等領域。2021 財年,伯恩光學實現收入 299.13 億元 (港元,下同),年內溢利 31.6 億元。其中,智能手機蓋板解決方案業務營收達到 205.34,佔比 68.6%。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於 2020 年,按出貨價值計,公司在全球智能設備外觀結構及模組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佔有 17.6% 的市場份額。

伯恩的光學進化論
伯恩光學未來市佔率是否有望進一步提升,可以從公司的業務模式為切入點進行判斷。
招股書顯示,伯恩光學的業務流程為,通過的產品、材料及技術創新在客户的產品開發過程創造價值。在 “共同研發,量化生產” 的合作模式下,公司參與客户產品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從最初的產品概念、設計及分析、產品原型設計、產品改良到批量生產,提供可滿足客户特定需求及要求的定製產品解決方案。

據伯恩光學的業務模式可知,公司的業務要做大,核心脈絡是以研發實力獲得客户青睞,以產能擴大業務規模。
憑藉領先的研發能力,伯恩光學提供的蓋板解決方案持續進化。2004 年,公司為世界首家公司提供手機玻璃蓋板解決方案;2013 年提供智能手機 3D 玻璃蓋板;2009 年提供可摺疊智能手機 CPI 薄膜蓋板解決方案及 2020 年提供智能手機微晶玻璃蓋板解決方案。
2020 年,伯恩光學的研發成本達到 16.45 億元,佔營收比重為 5.5%。截至 2021 年 7 月 21 日,公司已在生產基地設立多個產品技術研究中心及中心實驗室,以進行自主研發項目,且在中國擁有 239 項實用新型專利、20 項發明專利及 1 項設計專利。
產品的持續進化,為伯恩光學的盈利能力帶來明顯提升,公司銷售毛利率由 2019 財年的 22.2% 提升至 2021 財年的 27.2%,同期淨利率由 4.9% 提升至 10.6%。

與此同時,伯恩光學下游客户保持穩定。截至 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 3 月 31 日止年度,前五大客户於各年的採購額分別佔公司總收益的 83.9%、83.8% 及 82.7%,前兩大客户的採購額分別佔總收益的 60.0%、63.7% 及 70.3%。
智通財經 APP 注意到,客户高度集中,同樣為伯恩光學帶來了高額的應收款項。例如 2020 年,公司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金額達到 73.76 億元,佔流動資產比重 41.4%。

好的一方面是,伯恩光學平均貿易應收款項週轉效率較快,2021 財年下降 7 天至 57.7 天,這樣的週轉效率有望令公司以相對健康的財務狀況迎接未來行業發展。

行業發展將提速,伯恩以充裕產能應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智能設備外觀結構及模塊方案市場於過往數年一直經歷適度的增長,於 2020 年,按出貨價值計算,其市場規模約達 243.68 億美元,相當於 2015 年至 2020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2.1%。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市場將由 2021 年 264.36 億美元增加至 2025 年 333.58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6%。

其中,來自汽車、VR/AR、智能家居設備、人工智能設備及機器人等多個領域對智能設備外觀結構及模組的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

行業提速增長,對業內企業的產能是一大考驗。據悉,伯恩光學共有九個生產基地,分別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及惠州市、內蒙古通遼市以及越南北寧省。目前公司擬於瑞士 Grenchen 設立生產基地。
產能利用率方面,截至 2021 財年,伯恩光學生產基地中,除了橫崗生產基地和淡水生產基地的產能利用率超過 80%,其他生產基地均保持了充裕的產能,可以應對未來需求增長。

一方面行業有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伯恩光學也將以上市公司之姿謀求新的發展。可以預見,伯恩光學與藍思科技之間的較量,還有很長的故事要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