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新股 |RNA 藥物走紅,聖諾製藥申請在港上市

7 月 15 日,聖諾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主板上市。
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 mRNA 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與大規模使用,RNA 藥物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實際上,在日益發展的 RNA 藥物矩陣中,mRNA 只是其中一類。隨着靶點發現技術的進步和化學修飾、遞送技術的成熟,RNA 藥物正在快速成為一個主要的治療板塊。
當前在港股生物醫藥板塊中,尚無一家公司專注於 RNA 類型藥物研究。但聖諾製藥的到來有望填補港股市場在專業 RNA 藥物研發企業投資上的空白。7 月 15 日,聖諾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主板上市。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到,聖諾製藥是一家專注應用核酸干擾技術 (RNAi) 進行新藥創制的生物技術公司,其擁有一套核酸藥物導入技術和新藥創制及產業化平台,深入佈局腫瘤、纖維化疾病和病毒感染的等疾病治療領域。
目前,聖諾製藥已搭建了十餘款產品在研的豐富產品管線,其中核心產品及臨牀進展最快的產品是 STP705 和 STP707,均為針對 TGF-β1 和 COX-2 的雙靶向 siRNA 療法。這兩款藥物通過多肽 (組氨酸和賴氨酸的多肽共聚物) 納米顆粒載體,針對病灶局部注射以實現遞送,用於局部或全身給藥以治療各種類型的癌症和纖維化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STP705 已有 3 項適應症在美獲得 FDA 的孤兒藥認證,包括原發硬化性膽管炎、膽管癌和 HCC(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類型)。此外,該藥物還在中國、美國獲得多項臨牀試驗的許可,包括膽管癌、肝細胞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和增生瘢痕治療等。
從研發進展來看,今年 1 月,聖諾製藥便公佈了 STP705 治療皮膚原位鱗狀細胞癌的 2a 期臨牀試驗結果,據數據顯示:76% 的患者達到組織學上的腫瘤細胞完全清除,兩個最優劑量組中有 90% 的患者達到組織學上的腫瘤細胞的完全清除。目前 STP705 已正式啓動 2b 期臨牀試驗研究,用於治療皮膚原位鱗狀細胞癌 (isSCC)。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RNA 干擾 (RNAi) 是對雙鏈 RNA(其介導對內源性寄生蟲和外源性致病核酸的抗性,並調節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表達) 的一種保守生物反應。RNAi 療法包括一類新的藥物分子,可用於使特定基因的表達沉默來治療疾病。RNAi 分子通常細分為三類:小干擾 RNA (siRNA)、微小 RNA (miRNA) 及短髮夾 RNA (shRNA)。
以 siRNA 為例,siRNA 又被稱為小干擾 RNA,有時稱為沉默 RNA,一類雙鏈非編碼 RNA 分子。從理論來看,如果利用 siRNA 在 miRNA 水平上抑制疾病基因的表達,就能從源頭上阻止疾病的發生。加之 RNA 干擾技術具有高效、靶向性和低毒等優勢,因此應用 RNA 干擾技術現已成為藥物研究領域中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從市場發展潛力的角度來看,隨着近年來不斷的技術突破、臨牀目標範圍的不斷擴大、多項臨牀試驗的成功驗證以及日益增加的投資與合作,RNAi 療法的全球市場正日益增長。
數據顯示,目前 RNAi 療法的全球市場規模由 2018 年的 1200 萬美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3.62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449.2%,估計於 2030 年將達到 210 億美元。截至 2030 年,RNAi 療法應用於常見病及腫瘤學的市場規模將佔總市場規模的 49%。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目前全球 RNAi 療法主要有 6 家主要參與者公司,並已有 4 款 siRNA 藥物獲批上市。其中聖諾製藥研發覆蓋的治療領域最廣。
之所以聖諾製藥能實現多治療領域的覆蓋,在於公司的技術創新以及對 RNAi 技術的核心把握。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RNAi 藥物易降解,難以被靶細胞內吞,故而遞送技術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大多數 RNAi 藥物憑藉 GalNac 技術,從肝實質細胞表面進入胞內,抑制相應靶點基因的表達,但反過來看,它也限制了 RNAi 藥物的應用——只解決和肝實質細胞相關的疾病。
除了 GalNac,Alnylam 還開發出脂質納米粒 (LNP) 導入技術。它將 RNAi 藥物閉合包裹在脂質體內,確保在血液循環中不被腎臟過濾清除,從而成功被靶細胞所攝取。然而,由於規模化生產工藝複雜,其快速應用也受到限制。
在此基礎上,聖諾製藥先後打造了多肽納米 (PNP) 技術、小肽半乳糖胺偶聯 (PDoV-GalNAc) 技術、小核酸化藥偶聯 (siRNA-chemo-conjugate) 技術等平台。尤其是 PNP 導入技術,在進入細胞的靶向性和效率上較之 LNP、GalNac 更勝一籌,因此有望將 RNAi 藥物推向腫瘤治療、纖維化治療和抗病毒治療等領域。
並且從全球以 siRNA 為基礎的腫瘤藥物研發進度來看,聖諾製藥的 STP705 也是全球唯一一款進入 2 期臨牀的藥物。其先發優勢較為明顯。目前聖諾製藥正積極為與公司在美國、中國、歐洲及其他潛在重要市場內部開發的專有 GalNAc RNAi 平台結合的新型結構尋求專利保護,倘獲得批准,保護期將到 2039 年。

不過,與眾多未盈利生物技術公司一樣,由於目前尚無商業化產品,公司也未能取得任何主營業務收入,處於虧損狀態。從公司的費用端來看,報告期內,聖諾製藥整體費用保持穩定增長,主要費用來自於研發費用和行政費用。
之所以公司在 2020 年賬面淨虧損較上年同期出現大幅增長,在於 2020 年公司整體估值提升,對應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賬面虧損大幅增加,實際與公司主營業務活動無關。截至今年 5 月末,公司當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9103.6 萬美元,足以支撐公司未來 2 年的資金需求。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聖諾製藥成立以來經過多輪融資,最新一次 E 輪融資後估值為 6.57 億美元,相當於 42 億元人民幣左右。作為現在在中國及美國首家及唯一一家臨牀階段 RNA 療法生物製藥公司,以及首家在腫瘤學 RNAi 治療領域取得積極 IIa 期臨牀結果的公司,聖諾製藥體現出的稀缺性較為明顯,上市後或將成為港股市場的追捧的投資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