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新股 | 新三板摘牌,中天建設欲三度闖關港交所

再不上市,就晚了?
格隆匯新股消息,中天建設(湖南)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天建設”)向香港主板遞交了招股書,均富融資有限公司為其獨家保薦人。這也是繼 2020 年 5 月 25 日和同年 12 月 24 日遞表失敗後,第三次衝擊香港主板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中天建設於 2017 年 5 月 16 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 871407.OC,後於 2019 年 1 月 21 日摘牌退市,招股書中顯示,從新三板摘牌退市的原因,則是因為新三板掛牌期間無任何股份交易。
實際上,熟悉香港上市規則的朋友看見 “屢敗屢戰” 衝擊香港 IPO 的公司,應該已經見怪不怪了。深究其上市失敗原因,要麼是由於負債過高,盈利能力不穩定之類的財務問題,要麼則是公司的發展以及公司當下的成長路徑,並不符合現在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投資的節奏。
1
負債重壓、短期難盈利
中天建設來自於湖南株洲,是當地一家有着 40 年經營歷史的老牌總承包建築集團,儘管有一定歷史基調,但市場佔有率僅 0.2%。在招股書也曾透露,2018 年至 2021 年,依靠當地湖南省的收入均超過 70% 以上,擁有着濃厚的地域色彩。

眾所周知,資本密集型行業,資金週轉慢,重資產是該類行業的特徵。而此特點在建築行業尤為典型。建築行業中的承包商,需要先行墊付相關的工程、材料款項,再從項目方收取相關收入,而如果客户議價能力強,則賬期難免會更加長。
招股書顯示,2018 年-2020 年,公司平均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週轉天數分別為 50.9 天、76.9 天、103.9 天,呈大幅增長趨勢。2018 年至 2020 年中天建設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的金額分別為 2.79 億元、4.89 億元、5.19 億元,佔比達到 20%、26.2%、27.8%,為雙升態勢。更為 “致命” 的是,該公司流動負債也一直居高不下,2018-2020 年末,中天建設流動負債分別為 12.05 億元、16.86 億元和 12.27 億元。
拆解其收入看,中天建設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建築合同收入,其中,民用建築工程合同為主要收入貢獻項。在盈利方面,增速明顯放緩,2019 年至 2020 年,中天建設整體毛利率分別為 10.1%、10.7%,淨利潤方面,2019 年中天建設錄得淨利潤 5090 萬元,而 2020 年降至 4960 萬元,降幅 2.55%。

僅從經營層面看,中天建設債務重壓之下,顯然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經營收入妥善解決,這裏則能更加明顯看出該公司上市三闖港交所執着 IPO 的意圖,一方面,上市後需要獲取更多的資金,緩解壓力,尋求 “水源” 用以 “解渴”,同時,讓收款週期變長,解決運營問題。
2
股東結構複雜
一直以來,這家公司的關注度除了財務問題和發展路徑,股東結構複雜也是外界關注情況之一。
中天建設由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而來,其控股股東構成十分複雜,由 79 名個人股東持有,包括 12 名為集團董事或高級管理層成員的個人或彼等聯繫人持有約 49.04%,其中,董事長楊中傑持股 25.24%,其妻其妻甘映華持股 3.88%。曾一度讓股東數趕超員工數。

中天建設方面稱,其股東基礎分散,股東或彼等各自股東之間就出售股份的安排缺乏協議。
3
結束語
出於對流動性的考慮,選擇由新三板轉戰港交所,無疑對公司拓寬融資渠道有一定益處,但是,根據個人過往投資經驗,該公司縱使能夠順利上市,似乎盈利能力和企業的想象空間都會有一定短板,深耕湖南省的中天建設,恐怕業績想象力並不高,債務重壓待釋,同時,資本市場的認可度也表現一般,第三次能否敲開港交所的大門還要時間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