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數跌近 4% 騰訊、美團、小米等科技龍頭年內累跌超 30%

華爾街見聞
2021.07.08 09:1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港股多家大型公司面臨的本輪下跌,基本上就是歷史最大的資金回撤幅度。

7 月 8 日,香港恒生指數一度跌超 3%,恒生科技指數跌近 4%。

恒生科技指數一直備受國內市場的青睞,但半年多以來已較年初下跌超 12%,相較 2 月份高點下跌超 30%。

騰訊跌超 4%,較今年高點已累計跌超 30%。

騰訊此前在 2018 年初就出現過暴跌 42%,當時下跌的主要有多重負面因素加持:遊戲版號停發、字節跳動崛起等,而騰訊的短視頻業務無大幅進展。

同期恒生指數下跌 23%。2018 年 11 月騰訊跌至 250 港元左右開始反彈,隨後一路上漲至今年最高價 775 港元。

美團現跌超 6%,較今年高點已跌超 40%。

2018 年 9 月美團在港股上市,同期阿里宣佈成立由餓了麼與口碑合併組成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美團也面臨着多家互聯網公司的激烈競爭。但上市即破發,當時的下跌一直持續到 2019 年 1 月,創下美團歷史最低股價 40.25 港元,隨後才慢慢漲至今年最高點 460 港元。

小米集團同樣出現下跌,較今年高點跌近 30%。

2018 年 7 月小米在香港上市。彼時雷軍曾表示 “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但一年後股價腰斬,市值縮水過半。

但在幾輪迴購後,小米股價隨後上漲,在今年 1 月份達到 35.9 港元。

阿里健康下跌超 4%,較今年高點已腰斬,跌超 50%。

阿里健康股價從 2015 年初開始下跌至 2016 年 2 月,期間跌幅接近 80%。隨後整體箱體震盪兩年時間,從 2018 年最低 4 港元附近開始上漲,最高漲至今年 30 港元。

比亞迪電子跌近 7%,較今年高點已跌 28%。

2017 年,比亞迪電子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的增長率,皆低於汽車整車行業的平均水平。

2018 年財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 31.63%;2019 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財政補貼相比 2018 下跌幅度超過 50%,此後車輛地方補貼將完全取消。

新能源車國家補貼大幅縮水 50%-60%,這將對十分依賴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比亞迪帶來負面影響。比亞迪電子從 2017 年中開始下跌至 2018 年中,隨後箱體盤整兩年,在 2020 年初開始發力,從最低 10 港元附近漲至年初最高 63 港元。

同樣,嗶哩嗶哩跌 7%,京東健康跌約 5%,京東跌約 4%,快手跌超 3%。

其中多家公司都是近兩年左右才在港股上市,本輪下跌基本上就是歷史最大的資金回撤幅度。其他幾家上市較早的科技公司目前跌幅相對歷史最低還有一定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