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朱少醒連續 4 季度加倉的公司

格隆匯
2021.07.07 08:5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繼匯川技術之後,又一家機器人概念股被頂級機構盯上了。

7 月 6 日,埃斯頓發佈公告稱已完成定增,發行價格為 28 元,較現在股價折價 30%,7 家個人及機構獲配認購,金額 7.95 億元。大小摩、南方基金、安聯環球一眾知名國內外機構也出現在定增名單中。

中最顯眼的是頂流基金經理朱少醒,其旗下的富國基金認購 1017.86 萬股,合計金額 2.85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三季度以來,朱少醒已經連續4個季度加倉埃斯頓,他管理的富國天惠從最初的550.94萬股加倉至目前的2357.19萬股,其中富國天惠成長混合在2020Q4建倉1350萬股。此次定增完成後,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對埃斯頓的持股比例為2.71%,仍為第5大流通股東。

受定增消息影響,埃斯頓今日收漲 3.6%,報 40.03 元,總市值為 348 億元。而自去年 4 月份以來,埃斯頓股價已經大漲了 333%,富國天惠收益至少在 30% 以上。

從零部件到工業機器人的跨越

埃斯頓成立於 2002 年,早年從金屬成形機牀數控系統起家,2008年以交流伺服電機打開市場,在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領域實現了領先,隨後開始向下遊延伸,於2012年推出首台工業機器人,完成了從核心零部件製造到整機制造的跨越。

此後,埃斯頓就圍繞 “機器人本體及智能系統製造 + 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 兩大核心業務迅速發展,2015 年成功上市。以此為節點,埃斯頓接連進行了各種收購,拓展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並在 2019 年通過可交債融資將全球焊接機器人巨頭 Cloos 攬入麾下。

2020 年,埃斯頓實現營收 25.1 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業務佔比擴大為 67%,扣非歸母淨利 0.61 億元。上市 6 年中,公司營收年複合增速高達 39%,毛利率保持在 35% 左右。

據 MIR 統計,2020 年埃斯頓工業機器人在國內的出貨量為 5600 台,超越日企那智不二越、三菱躋身全球第八,在國內企業中排名第一。2021 年,通過收購的 CLOOS,埃斯頓連續斬獲了三一重工、駿通汽車兩個 1 億級別的訂單。

工業智能化是門好生意

在工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上,埃斯頓和匯川技術均是國內廠商中做的最大也是最好的。不過,二者所處的賽道並不全然相同,埃斯頓聚焦的是工業機器人,而匯川走的是向各行業提供自動化技術的路子,工業機器人只佔其 1% 左右的營收。

在日前匯川的定增中,同樣是眾星雲集,投資機構的重合度也很高:高瓴出資 4 億元認購 689.66 萬股,瑞銀集團認購約 1.9 億元,摩根大通出資 1.5 億元認購了 258.62 萬股,摩根士丹利出資 1 億元認購 172.43 萬股。

他們的長期邏輯是一致的——工業智能化。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大動力是人口紅利。時至今日,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成本上升已經成為新趨勢,減少人工帶來的不確定性,向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是國內製造業發展的必然走向。

根據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為 237068 台,同比增長 19.1%;2021 年 1-5 月的產量為 136405 台,同比增加 73.2%。根據機構預測,2026 年這一市場規模可達 172 億美元。

機器人產業在 2018-2019 年經歷了一段低迷期,如今期望轉變的大邏輯是下游行業的需求變化。以 2020 年為例,拉動機器人需求增長的是以智能穿戴、智能手機、PCB、半導體為代表的 3C 產業爆發,而在未來,還有新能源車等產業成為助力。

至少和日、韓兩國相比,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市場風格轉變時,擁抱成長股

“我們並不具備精確預測市場短期趨勢的可靠能力,而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遠大前景的優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週期性迴歸。”

作為基金界的傳奇人物,朱少醒的持倉風格以均衡為主,相對來説更偏成長,埃斯頓符合他的投資偏好。

同樣地,市場風格也在向 “埃斯頓們” 切換。春節前後國內流動性有一波大的收緊,在二季度又重新趨松,原因包括財政發力遲緩、國際流動性外溢、人民幣升值等,所以股市債市都出現大反彈,不少抱團股已經收復失地。

但進入三季度,流動性寬鬆的窗口正在收窄。外部以美聯儲為首的各國央行逐步開啓縮減 QE 進程,外資流入規模見頂回落;國內,貨幣政策還是以穩為主,在 PPI 高位徘徊、財政端加速發債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空間有限。

所以下半年來看,整體的趨勢是,資金面從增量入場轉向存量博弈,市場張開雙手擁抱高景氣賽道成長股,近期外資機構參與定增的上市公司都主要集中在醫藥、新能源材料和智能製造產業,具備高成長的方向。

具體到埃斯頓,市場風格切換對其股價的影響要比一次定增會大,畢竟富國基金、大摩、張忠孝本來就是持股靠前的大股東。

目前,投資者更應該關注它的中報,能否繼續驗證其高增長的邏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短期的原材料漲價、中游缺芯片可能會對埃斯頓的業績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