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代工 iPhone 13,而富士康去造車了?聊聊蘋果代工龍頭的那些事 | 見智研究所

華爾街見聞
2021.06.29 12:0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立訊拿到 iPhone13 訂單,22 年預期將超越和碩成為蘋果第二大代工廠? 富士康入股了寧德時代,與北汽集團共同研發生產新一代動力電池。龍頭企業最新情況如何?

蘋果的產品一直是消費電子市場中備受關注的,隨着新款 AirPods 3 和 iPhone 13 在今年三季度的發佈時間臨近,消費電子又將迎來狂歡。立訊精密拿下了 iPhone 13 訂單的消息可謂是點燃了市場,預測立訊精密將在 21-22 年組裝 1150 萬到-1700 萬部 iPhone 13 系列手機。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 今天就來聊聊蘋果代工的那些事。

鴻海精密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廠,目前年收入 12 萬億新台幣,同時也是是蘋果 iPhone 手機的代工廠商,我們熟知的富士康就是隸屬於鴻海精密,是中國內地最大的蘋果加工廠,佔蘋果七成的訂單量。自 1991 年至今,集團年均營業收入保持 50%+ 的複合增長率。

早在 2013 年以前,富士康幾乎是 iPad 和 iPhone 唯一的加工廠,但是就在 iPhone 5 生產期間,和碩異軍突起,拿到了 iPhone4S 以及 iPad mini 的訂單。此番和碩的競爭力取決於比富士康更低的價格,因為代工本就不是技術很強的領域,主要看產品良率和代工價格,只要是這兩點可以滿足基本上就沒有壁壘可言了。

和碩從富士康手裏搶到 iPhone 訂單的那年,單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了 31%,淨利潤增長了 53%,也是創新了公司收入記錄。再觀同期的富士康,營業收入遭遇 10 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下滑。和碩來自蘋果的訂單佔到公司收入的 7 成以上,但是佔蘋果訂單總量僅有兩成。

立訊精密的那些事

公司的創始人王來春女士曾是富士康的員工,在富士康近 10 年的工作中為她提供了很多產業以及電子組裝的經驗。立訊最早期的訂單有一半都是來自富士康,自此也看得出立訊和富士康的淵源,以及未來商業道路某些相似之處。

早期的立訊主要是銷售連接器,在 2011 年收購崑山聯滔 60% 的股權後使得公司首次進入蘋果的供應商行列。後來公司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收購和併購操作,分別於 2012 年併購珠海雙贏切入 FPC 領域;2015 年併購美特介入聲學。自此擁有了 “零件——模組——整機” 的垂直整合能力。而此次拿到 iPhone13 的代工,得益於公司 2020 年 7 月全資收購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和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

據瞭解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是緯創目前唯一的 iPhone 代工基地,此次被收購也意味着緯創放棄了其在大陸的 iPhone 代工業務,但在印度的同業務工廠目前依舊正常運轉。而前幾日印度納爾薩布爾(Narsapur)的 iPhone 製造廠頻頻出事,預計將很大程度影響 iPhone 的生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緯創的訂單僅僅是蘋果的不到一成,如果立訊精密能在 2022 年下半年順利取得新款 iPhone NPI 的訂單,在 2022 年的 iPhone 出貨量將顯著增長至 3000 萬部–3500 萬部,並在 2023 年 iPhone 出貨量超越和碩。

更有傳聞説這次蘋果公司對於新款 iPhone 手機非常重視,並且希望立訊能將 AirPods 耳機代工業務放下,全部訂單轉給另外的國內公司歌爾聲學,轉單廠商中首次沒有台灣產業鏈,全部交給大陸的公司。但是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認為該消息可能不屬實,畢竟立訊曾一度靠着 AirPods 實現了近兩年的輝煌。

AirPods 的那些事

下面是 AirPods 發佈時間軸,通過它們來進一步分析立訊這兩年的成長。

2016 年 9 月 7 日—AirPods 第一代發佈—售價 1288 元

2019 年 3 月 20 日—AirPods 第二代發佈—售價 1599 帶充電盒 - 延長續航能力

2019 年 10 月 29 日—AirPods Pro 發佈 --- 售價 2000 元

2021 年三季度—預計 AirPods 第三代發佈

AirPods 第一代自從 2016 年的上市時就瞬間火爆市場。在 AirPods 發售以前,Beats 和 Bose 是無線耳機的王者,市場份額分別為 24.1% 和 10.5% 位居第一、第二,而在 AirPods 第一代開售當年便以 26% 的市場份額獨領風騷。可見蘋果的新品類是足以引領消費電子市場。

蘋果用了三年時間培養這個市場,直到到 2019 年 AirPods 第二代的發佈,銷量開始爆發式增長,當然同時期的華為、小米等無線耳機也沒有消停。自此開啓了無線耳機的新元年。

目前,全球 TWS 無線耳機的市場份額依舊是以蘋果為首,雖然近兩年隨着小米等低價耳機的快速投放,蘋果從 19 年最高 53% 的市場份額開始小幅下滑,但是在 100 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中,依舊是蘋果佔據了主導性的 57% 的市場份額。

從 2019 年的銷售數據來看,該年為近五年內增速最快的一年,共銷售 1.29 億台,而 2018 年即使是翻倍的增長也僅有 4,600 萬台。説明從 2019 年起無線耳機開始走入大多數人羣的視線中,直到 2020 年無線耳機的銷售量達到 2.33 億台。

就最新給出的預測數據來看,今年全球銷量預計為 3.5 億台,這個領域將依舊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一般是消費電子的淡季,但是在今年一季度的 TWS 耳機銷量依舊同比增長 44%。近三年可謂是無線耳機行業的黃金期,目前市場預期這個賽道還會繼續享有高紅利。

AirPods 給立訊帶來了怎樣的成長?

從立訊精密近五年的收入看來,平均增速值為 56%,而在 2019 年的增速是近幾年最快的,高達到 74%,當年實現營業收入 625 億元,而 2016 年公司才僅有 137 億元的收入。

這很大程度取決於無線耳機銷量的爆發,使得公司的業務量增長。2017 年公司營業收入飛速增長,這是因為當年蘋果找了立訊精密來做 TWS 的供應商,為什麼拿到訂單?原因也很簡單,公司的良率在市面上可謂是頭把交椅,並且價格低廉。

AirPods 上市後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期初消費者從下單到拿到產品的時間一般為一週左右。自從立訊的加入使得這個週期縮短為 1-3 天,可以説立訊精密在 AirPods 的快速出貨中功不可沒。

富士康、立訊最新部署:汽車

在 2021 年 5 月 27 日,立訊精密工業(鹽城)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方向為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該公司是由立訊精密全資控股。如果説改變生活的科技產品早期看手機,前兩年看無線耳機,那麼未來最大的市場將在新能源車。所有巨頭都在加足馬力在這個領域想要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設計廠還是代工廠,生怕錯過了行業變革帶來的紅利。

要想了解立訊未來在汽車電子上的方向,不妨來看看作為立訊的老師,富士康做了什麼?

富士康在 2021 年 5 月 19 日聯手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 Stellantis 集團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 “Mobile Drive”,宣佈邁入造車領域,並且新車會搭載全新的平台,支持 L2 級自動駕駛,首款車鎖定純電動車型,有望在年底正式推出。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認為,消費電子代工商進入汽車電子領域,有以下這些特點:

簡單的説一個公司想要跨領域生產,必須要合作或者採用併購的方式,就如同立訊進入蘋果產業鏈的一些列操作。此番富士康進入汽車領域的遠景規劃要優於立訊精密。

立訊精密工業(鹽城)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更多做的是連接器、汽車零件加工,依舊屬於低端代工。而富士康推出了電動模塊化平台,被命名為 MIH,該平台是富士康與裕隆汽車合作打造的,將對所有汽車公司開放。富士康甚至還標榜其平台為 “電動汽車行業的 Android 系統”。這麼來看富士康的路線和定位依舊是代工行業的佼佼者,連同這番跨界都可謂是與眾不同。

其實早在 2005 年富士康就進入了汽車行業,不出意料的是,跨界終究離不開收購。2005 年富士康收購了台灣安泰電業,該公司是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此後於 2013 年公司拿到了特斯拉 Model S 的車內面板訂單,於此同時富士康還是寶馬、奔馳的供應商,主要方向是電動機械、中央控制、汽車電子系統。

富士康的領導團隊是非常有遠見的,此番還入股了寧德時代,並且與北汽集團共同研發和生產新一代動力電池。

回到立訊來看,公司在汽車領域的涉足也很早,但是僅僅在汽車組件的小範圍。從另一個角度來説,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未來的成長空間廣闊,但同樣意味着挑戰更大。

代工商尷尬的賺錢能力

從立訊精密的收入佔比來看近乎九成都是消費電子帶來的,除了 AirPods 的絕對地位,當然也有 Apple Watch 的一些貢獻。

汽車組件此前佔公司收入的 3%,毛利率為 16.52%,消費電子的毛利也僅有 17.85%,相比龍一龍二來説立訊的毛利率算是很高了,鴻海公佈的毛利也只有 5.80%,和碩約 3.54%。不得不説代工這門生意真的是苦力活,無論我們買到的手機、無線耳機,智能手錶怎麼漲價,代工依舊是辛苦錢,拿最少的油水,幹最累的活。

從近端數據來看,進入 2020 年,公司的收入增速開始放緩,一方面無線耳機的銷量增長速度較 19 年開始有放緩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無線耳機的低端市場被搶佔,AirPods 主打高端市場,而低價位市場被小米等產品搶去,導致公司的收入開始放緩。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從 2020 年開始,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增長較快,也同樣反應在了淨利潤中。未來在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方面公司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通過對財務的分析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也發現,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呈現明顯的規律性,這也進一步説明公司的效益在下半年情況比較好,於四季度達到峯值,完全匹配消費電子的景氣週期。

總的來説,隨着 iPhone13 和 AirPods 第三代的發佈,下半年會給立訊帶來不錯的收益,iPhone 13 系列將會是立訊下半年到明年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但是公司在汽車領域的佈局還是做廉價生意。新能源車確實會對汽車領域進行產業鏈價值的重建,不知道未來立訊會不會向富士康一樣進入汽車系統等高毛利領域,還是依舊做代工生意,我們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