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了早期亞馬遜和特斯拉,如今這家長期投資巨頭認為最大機會在中國

BG 認為中國是最引人注目的機會來源,以應對未來二十年,全球市場可能發生的劇烈變化和技術顛覆。“當你和中國一些創始人交流的時候,不得不將某些質疑暫時擱置一旁”。
遠離世界金融中心的英倫半島,坐落着一家 110 年曆史的骨灰級投資基金,17 年前它就發掘了亞馬遜,8 年前便相中了特斯拉,全球經濟動盪之際,它如今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據英國金融時報,Baillie Gifford(BG)認為中國是最引人注目的機會來源,以應對未來二十年,全球市場可能發生的劇烈變化和技術顛覆。
該公司一名基金經理 Tom Slater 談及在中國的投資時稱:
我發現,當你和中國一些創始人交流的時候,不得不將某些質疑暫時擱置一旁。
他回憶説,2015 年他在舊金山遇到美團創始人王興時,覺得每天配送幾千萬頓外賣的目標 “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但投資騰訊的經歷又提醒他,“在中國,並非不可能”。於是就在那一年,BG 首次投資了美團,如今事實證明,美團確實達成了其每日訂單目標。
其餘中概股方面,蔚來、百度、好未來、拼多多等都是 BG 的 “囊中之物”。
值得一提的是,BG 相中美團早在其公開上市 3 年前,而自 2018 年 IPO 以來,美團股價已經上漲了 319%。
類似的情況出現在對字節跳動和阿里巴巴的投資,兩者 IPO 前就已成為 BG 風投領域潛在的巔峯之作。BG 約 10 年前進入風投領域,以其旗下產品蘇格蘭抵押貸款信託 (Scottish Mortgage Trust) 為例,風險投資目前已佔其總資產的五分之一。
BG 是一家 1908 年成立的英國機構,真正資管界的 “百年老店”。過去 20 年裏,優秀業績推動其資管規模增長了 15 倍,從 2000 年底的 220 億英鎊增加到 2020 年底的 3260 億英鎊,其中包括權益類、固定收益等多元資產投資組合。這一數字是通過穩定增長,而不是通過合併或收購實現的。

除中國市場外,BG 一些著名的成功例子包括特斯拉、亞馬遜、Illumina 和 Moderna 等。
它在 2013 年初耗資 8900 萬美元建立了 230 萬股的特斯拉頭寸,平均持股成本僅 38.7 美元;隨後三年繼續買入,2017 年持有約 1400 萬股,從此穩居特斯拉二股東席位。去年,特斯拉的連續暴漲在北美對沖基金業掀起巨浪,不少大中型基金因做空特斯拉而關門,BG 則浮盈超 200 億美元(摺合 1400 億人民幣以上)。
自其 2013 年首次投資特斯拉以來,特斯拉股價上漲近 9000%。此外,自 2004 年首次投資亞馬遜以來,亞馬遜股價漲超 6500%;Moderna 公開上市前 BG 便持有其股票,該股 IPO 以來一年,股價已上漲逾 1000%。
多年來,BG 以長期投資著稱。在 BG 公司總部的入口處,寫着這家其直觀易懂的投資理念——“真正的投資者不會只關注幾個季度,他們會放眼數十年(Actual investors think in decades. Not quarters.)”。
在 Baillie Gifford 看來,“長期投資於最具競爭力、創新性和成長效率的極少數優質企業,並取得超額回報”,這才是真正的投資(actual inve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