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真的慌了

格隆匯
2021.06.17 13:2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華爾街並沒有新鮮事

2005 年 8 月5 級颶風“卡特里娜” 以 200 多千米的時速登陸美國佛羅里達州,使低於海平面的新奧爾良市堤壩潰決而幾乎成了水中的 “龐貝”。令人悲傷的是,這造成了150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 1209 人的死亡,成為美國曆史上十大災難之一。

但大災大難阻擋不了當時極其亢奮的投機熱潮。所謂有錢賺的地方就有人,而有牛市的地方就有瘋狂的散户。正如《世界股市風雲鑑》中描述的那般場景:上至錢袋羞澀的政界人物和腦滿肥腸的財閥,下至擦皮鞋的男孩和掃大街的清潔工,都不顧一切如巨潮一般地湧進股市。

2020 年,全球爆發了大規模的新冠疫情災難。萬萬沒料到的是,15 年前的場景再現,散户、機構瘋狂追逐市場,喜笑顏開,天天數錢。金融資產也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快速膨脹——股市、樓市、大宗期市、虛擬貨幣等,持續再攀新高。在投資者的潛意識裏,美股不會跌,相信美聯儲就對了,現在的市場並不危險。

不過,華爾街並沒有新鮮事。


1

誤判次貸


“卡特里娜” 颶風爆發的當月,知名經濟學家拉詹曾嚴厲預警 CDO(擔保債務憑證)可能會釀成大禍。但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對此不屑一顧,別在這危言聳聽。

轉眼 1 年半過去了,2007 年 2 月 22 日,美股再攀歷史新高。但拉詹的擔心開始顯露冰山,滙豐當日宣佈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業務虧損 100 億美元。不過,市場並沒有太過擔心,但也已經注意到了房屋抵押貸款的問題,並在此後開啓了一波下跌。

8 月 7 日,美聯儲保持利率不變,同時安撫市場:次貸風險可控,就業狀況良好,收入繼續提高,全球經濟高速增長。不過,這並沒有完全打消人們對於次貸的擔憂,反而有些擔心次貸條件惡化會傷害到美國經濟。

短短 10 日之後,美聯儲表態要支持信貸市場。9 月 18 日,美聯儲大幅降息 50 個基點,極大震撼了市場。美聯儲的出手,讓人們覺得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經大幅降低,次貸危害已經被有力控制。

10 月 31 日,美聯儲再降 25 個基點,市場也反彈到前期新高。人們注意到次貸開始到此,已經有 1 年多時間了,但美股還在不斷創下新高。這其中,美聯儲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不厭其煩向市場強調:次貸可控,即便有問題也會得到救助,還會通過降息會避免經濟陷入衰退。

但事以願違,後全部打臉。美聯儲嚴重低估了次貸對於金融體系內部的傳染性,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到底有多麼嚴重,最終釀下全球經濟悲劇。

其實,美聯儲的介入干預,混淆了真實信號,迷惑了大批市場投資者,讓人們覺得次貸並不嚴重,為次貸衝擊金融體系創造了足夠的時間。儘管在 2005 年 8 月開始,次貸公司、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已經開始意識到次貸資產的風險。

Never fight against the Fed。但美聯儲放大了市場風險,最終帶來了大災難,讓全世界為之買單。


2

拐點開端


人們漸漸忘記過去。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美股短短 1 個多月崩潰了 30% 以上,金融危機一觸即發。但美聯儲選擇了兜底所有風險資產,向市場投放了史無前例的美元流動性。

美聯儲力挽狂瀾,金融市場持續走高,讓人們再次相信了強大的、萬能的美聯儲,並認為現在的市場沒有那麼危險。

但大規模放水並不是沒有後果,高通脹惡魔終究還是逃出了魔盒。2 月美國通脹率僅為 1.7%,4 月飆升至 4.2%,5 月高攀至 5%,創下 2008 年 8 月新高,遠遠超過 2% 的平均目標線,也超過了美聯儲表態的 3% 容忍度。

美聯儲宏觀調控兩大目標之一的通脹,已顯現出失控的狀態。市場交易者把目光聚焦在了 6 月 17 日的美聯儲議息決議上。

好了,萬眾矚目的結果於今日凌晨 2 點出爐了。先看市場,美股三大指數聞風下跌,納指期貨盤後一度跌 1%,美元指數一夜大漲 1%,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漲 6.2%,黃金大跌逾 2%。金融市場的異動表現均指向了同一個信號——美元流動性拐點已經開始。

對於通脹前景問題,美聯儲有點認慫。原文如下:我們不排除價格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排除通貨膨脹會比預期持續更長時間的可能性,並助長預期上升;如果看到通脹預期上升,與我們的基本情況相反,我們將採取行動降低通脹。

而在此前不厭其煩的安撫市場:別擔心,通脹是暫時的。但昨晚卻透露了未來通脹可能會比我們預期的更高更持久,併為此前的 “誤判” 做好政策準備。這不就是上週郭樹清的判斷嗎——通貨膨脹像約定好了一樣,如期而至。至於將要持續的時間似乎也不像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短暫。

對於購債問題,鮑威爾的原話是:如果進展繼續,將在接下來的會議上考慮縮減規模的計劃。按照計劃,下一次會議是 7 月,如果經濟繼續恢復,縮債是不是也要安排上了呢!

議息會議還給出了更快的加息節奏:

另外,美聯儲還將超額準備金利率從0.1% 調整至 0.15%,將隔夜逆回購利率由 0% 調整至 0.05%。

此前,回購市場已經有一些危機跡象。6 月 14 日,美國逆回購規模再次刷新歷史,已經攀升至 5839 億美元。巨量貨幣持續堆積到回購市場,導致利率水平跌到 0(金融機構借錢給美聯儲,獲取 0 回報),並有可能有效跌破 0,進入負利率,一旦如此會導致貨幣市場的危機。

為了防範風險,聯儲提高了利率下限門檻,給了 5 個基點的緩衝,又可以穩一穩貨幣市場了,但這一舉措也傳達了一種信號: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了。

當然,美聯儲也不厭其煩放出很多政治正確的煙霧彈,安撫市場:短期不會縮減 QE、討論加息為時過早,通脹是暫時的等等。

總之,美聯儲將貨幣政策掉頭一事説的極其委婉,並對此問題上做了許多遮掩,但市場的反應更為真實,認定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要掉頭。

美元最為氾濫的時代已經結束,投資者也是時候認真交易美元流動性預期拐點的事了。


3

通脹幽靈


去年 9 月,美聯儲很有前瞻性地推出 “平均目標通脹制”,把過去 2% 通脹的加息硬性目標給修改了,變成了平均 2%。半年之後,通脹越來越高,5 月已經衝高至 5%,接下來應該會更高,離平均 2% 的目標也越來越遠。實際發生的通脹數據正在挑戰美聯儲獨立的政策立場。

現在,美聯儲變得越來越願意與市場溝通,不厭其煩,美其名曰:預期管理。但事實上,維穩股市在內的金融市場成為了美聯儲的頭等目標。但維護金融市場的同時,卻有些忽視最應該管理的物價水平(都 5% 了,還不慢不急),是有一定概率出現類似 2007 年對於次貸誤判的情況。

14 年前,美聯儲不厭其煩地給市場傳達信號:次貸可控,沒問題。這一次,美聯儲不厭其煩地強調:通脹是暫時的,沒問題。

要知道,高通脹不僅僅是物價暴漲(有可能會導致社會動盪),還反過來打擊人們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6 月 16 日,美國公佈 5 月的零售銷售環比下跌 1.3%,時隔 3 月再次錄得負值。價格上漲,而銷售額下降,説明物價上漲幅度已經超過了經濟復甦和就業增長產生的推動效果。通脹大幅上行,已經威脅到經濟的復甦,進而可能威脅到就業的復甦。

為了維穩金融市場,美聯儲不厭其煩強調通脹是暫時的。但現實情況是,通脹愈發有些失控。近日,德意志銀行警告稱,美聯儲這種只在乎就業率而忽視通脹的大印鈔做法,可能引發嚴重衰退,在全世界引發連鎖金融困境。

該行還認為,此次通脹類似上世紀 70 年代。那 10 年間,平均通脹接近 7%,期間多次飆升至兩位數。當時,美聯儲大幅加息應對通脹,引發經濟大衰退。德意志銀行擔心,這一幕可能會重演。

不管會不會發生,通脹這隻幽靈,現在已經把美聯儲逼入了牆角,左右為難。


4

尾聲


6 月 17 日,美聯儲鷹派表態,已經在做貨幣轉向的準備,想要政策的緩轉彎。但未來,高通脹持續超預期,是有可能導致美聯儲因誤判形勢,不得已以超預期的速度轉向貨幣政策(緊轉彎),進而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的大動盪。

議息會議出來後,一些投資者並不 Care,認為美聯儲一定不會錯,一定不會讓市場崩潰的。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追逐財富的人性永遠不會變,但不敬畏市場慘遭收割的案列在歷史上太多太多。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的是,一些靠着流動性氾濫推升的金融資產,可能不知不覺將要迎來未來數年的頂部,值得理性的投資者防範。因為美聯儲已經較為清晰地傳達出信號:美元流動性預期拐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