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瘋狂造富的大時代,一去不返

生在那個時代,你會是楊百萬嗎?
1988 年 3 月,上海鐵合金廠,一名倉庫管理員辭職了。
他憋屈了一個多月,起因是倉庫丟失一噸銅材,妻子承包的電線廠正好用銅材,於是他被懷疑監守自盜。雖然最後被清白,但他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但是,辭職後靠啥謀生?
4 月的一天,喜歡讀報的他,看到消息:經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地內的公民可以自由買賣國庫券。國庫券轉讓政策,從我國 7 座試點城市,逐步增加到在 61 座。
也許是天生的投資敏感度,他意識到炒賣國庫券的大好機會來了,於是一邊借錢籌款,一邊打聽國庫券買賣,並連夜上了火車到合肥銀行,一口氣買了 10 萬國庫券,第二天,又馬不停蹄趕回上海,倒賣給當地銀行,賺了 2000 元的差價。
這 2000 元,比他幹四年管理員的工資總額還要高,從此開始不分晝夜地全國跑,倒買倒賣幾個月後,他就賺到了人生第一個百萬。“楊百萬” 的綽號開始名震上海灘。那時,上海銀行國庫券日成交額約 70 萬元,而他一人就佔去了 1/7。
這個人到底何方神聖?
他就是過去 30 多年中國資本市場的親歷者、見證者,楊懷定,人稱 “楊百萬”。

昨日,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江湖上關於他的傳説,仍在流傳。
1
大時代贏家
時間撥回 30 年多年前,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
當時的中國,經過長達 10 年的摸石頭過河,改革開放在南方的試驗田已經取得突破,但舊有的利益格局盤根錯節,阻力仍然很大,加上美蘇格局的鬆動,使得中國在前進大方向上出現了很大分歧,究竟往哪個方向走?
在經歷過多次風波後,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拍板,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並效仿西方,向市場經濟體制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塵封了近 40 年的中國資本市場開始重啓。
屬於新中國的證券投資時代,就這樣出現在世人面前。
新時代意味着新機會,證券投資作為合法的倒買倒賣,造富的效應毋庸置疑,靠各種炒賣一夜暴富的神話,伴隨資本主義的發展綿延數百年,期間從未間斷,楊百萬正是第一批看到機會並牢牢把握住的人。
賺取第一桶金後,楊百萬看到國庫券價格上漲,套利空間越來越小,轉而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他把目光瞄準了新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
楊百萬入手的第一隻股票是 “老八股” 之一的 “真空電子”,當時股票還是新鮮事物,很多人都對此半信半疑,舉棋不定,這也導致了 “真空電子” 股票的價格低迷,100 元的面值,只賣 90 元。楊百萬堅定地認為,國家設立證券交易所,一定會有大發展,自己沒有理由不積極參與,於是大量買入 “真空電子”。

1990 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的第一天,楊百萬一個人獨攬了交易量的一半,引起了巨大轟動。半年後,股市進入狂熱,“真空電子” 價格狂飆至 850 元,楊百萬獲利了結賺超過 150 萬。此後 “真空電子” 下跌,他又逢低吸納 500 股,股價漲到 500 多元出貨,跌回 370 多元再次分批買進,不斷高拋低吸,賺取差價。
那是萬元户及其稀缺,大城市居民的月工資還不足 100 元的年代,楊百萬的股市神操作被熱烈追捧,被奉為 “中國第一股民”。
股市的發家致富,楊百萬開始了許多的第一: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主動到税務部門諮詢交税政策、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等等,他是中國股市 “牛散” 的真正開端。
2
兩次絕妙逃頂
1992 年,中國資本市場遭遇自開市以來的最大熊市。上證指數跌至 400 多點時,楊百萬認為指數已見底馬上進去抄底,後股指又跌至 300 點左右,他被套牢,曾試過一天虧 8 萬元。
然而,楊百萬並沒有慌,他仍然多方收集信息,密切注意政策的動向。其後從報紙上敏鋭覺察到政府即將出台救市政策,楊百萬立刻將股票資金賬户中最後的 2 萬元投入股市。
果不其然,第二天證監會就宣佈了三大救市政策,股市很快從 300 多點暴漲至 1500 點,僅用兩週時間,他手中股票就翻了四倍。
但此時,楊百萬卻嗅到了危機,除了股指上漲過快,還夾雜着宏觀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等問題,於是他反其道而行,選擇在 1500 點時拋售。
很快,國家開始整頓經濟過熱現象,貨幣收縮、打擊投機,股市也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深度調整,上證跌幅高達 8 成,但楊百萬卻憑藉成功逃頂,一戰 “封神”。

2008 年上半年,A 股再一次出現普天同慶的大牛市。
和 1993 年一樣,楊百萬再次嗅到不詳,股指上漲過快,經濟過熱,投機盛行。5 月 19 日,他高調宣佈自己已經全部空倉。10 多天後,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調高之後的大跌,發生了知名的 “5·30” 行情,最低一度跌至 3400 點附近。
雖然此後股指繼續上漲,但楊百萬仍然相信自己對危機的判斷。9 月 28 日,他再次預言:現在又到了 “5·30” 前夜,我手上的股票已經全部走完了。之後的 10 月、11 月,上證從 6100 多點的高位回調,這一次是漫長的下跌期,伴隨 08 年金融危機爆發,上證最終跌至 1600 多點,跌幅超過 7 成。

和上次一樣,楊百萬成功逃頂。
3
成為楊百萬,靠什麼?
説起楊百萬,很多人都會津津樂道他從一介草民,逆襲為股壇大佬的輝煌史,也有很多人暗自慨嘆,自己沒有生在楊百萬那個時代,錯過了很多炒股發財的大機會。
但是,要成為大佬,時代進程要考慮,自身的奮鬥也是絕對不可或缺。
楊百萬是勤奮之人,深知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受到過系統性的投資訓練,需要不斷學習獲取知識,好在從小就是愛讀之人,書、報就是源源不斷獲取知識的地方,近視眼問題也是這樣造成的。博覽羣書的好處,他常用二戰時蘇聯軍官對德國報紙的解讀,破解德軍機密情報一事來比喻,説白了就是發現普通人看不到的重大機會。
當年投資國庫券,就是從報紙上看到國庫券可以自由買賣的新聞,再不斷分析各種信息、政策文件,從而得出各地國庫券價差存在的可能性,可以通過倒買倒賣獲利的結論。
楊百萬也是一個十分強調實地考察以獲得第一手真實資料的人,在得出國庫券可能存在投資機會的時候,他就親自跑到各地銀行去實地詢問價格,一對比,有沒有價差,潛在獲利多少,一目瞭然。
楊百萬的成功,同樣離不開獨立思考、不喪失常識、不盲目從眾。
他的年代,中國的經濟經歷過狂熱、膨脹,股市作為新生事物,也一路往上串,造就了很多財富神話,但只要稍微靜下心來,從常識就可以判斷,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只漲不跌,泡沫吹大了會破。
只可惜,和楊百萬不同,很多人在財富幻想面前,拒絕了常識,落入了 “一隻大雁飛過、下一隻大雁飛過,再下一隻還會是大雁” 的羊羣思維中,説到底不過是盲目從眾和貪婪心理在作祟。
最後,楊百萬的成功,還在於他對局勢的判斷,以及對心性的修煉。
1980 年代末,zhengzhi 氣氛焦灼,雖然領導人一再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允許一部分人先富,然後帶動後富。但是私自的百萬身家,尤其是通過炒賣起來的人,容易被批為投機倒把,搞不好就身陷囹圄。
楊百萬雖然膽子大,也不可能大到跟國家對抗。所以他在異地倒賣國庫券賺到第一桶金後,主動去税務局詢問是否要繳税,得到不用繳税的答覆後,才安心繼續做下去。
在股市揚名立萬後,很多人找上門,給錢讓他幫炒股,他也都拒絕了,事關當時的私人投資機構政策尚未開放,雖然本金多了可以賺更多的錢,但在合法問題上稍有差錯,就可能千年道行一朝喪。
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經有 8 位 “牛散級” 人物,人稱 “八大金剛”,和楊百萬一樣,他們也曾經呼風喚雨,被股民奉若神明。然而,經過幾輪牛熊洗禮,仍舊活躍的,就只剩下楊一人了。
2013 年,楊百萬年過 6 旬,逐漸淡出股市,在接受採訪時,他坦言 “比起當年的 2 萬塊本錢,今天我股市的 2000 萬,資產增加了 1 千倍,錢夠用就好,養老也可以不靠國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煙、喝個茶,沒有什麼奢侈的愛好。

在金錢至上的股市中能進能退,楊百萬對心性的修煉算是到家。
4
結語
中國股市誕生至今已經 1/3 個世紀,這 30 多年裏,各路神仙、各方妖魔,如過江之鯽,沉沉浮浮,繪製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回首往事,你會發現,我們也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大時代,一個跟當年的歐洲、美國、日本和香港一樣的股市狂熱造富時代,一個普通人可以 “魚翅撈飯” 的時代,也是一個逐漸被人遺忘的時代。
現在,楊百萬走了,也帶走了一個時代。
但什麼樣的素質、品質、稟賦仍然值得堅守,這大概就是我們回憶那段餘温尚在的有時甚至仍然滾燙的往昔歲月最大的意義。
還有的就是,如果時代再來一遍,你能成為那個楊百萬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