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資產都在瘋漲,A 股怎麼就漲不動了?

靜悄悄地努力,然後驚豔所有人
不知不覺,A 股的上半年行情就快要結束了。
回顧上半年過山車一樣的市場走勢,讓很多人的賬户的在大幅盈虧之間來回轉換,更慘的是也有很多年初追進去後遇到 “殺茅” 大逆轉,直熬到 3 月初幾日接連暴跌而恐慌割肉出逃的。
這些的投資者中有很多買的是各種 “行業茅”,當時沒有足夠的定力長期拿着而最終 “高買低割”,後來也沒有足夠的勇氣重新撿回來。如今很多行業茅又回來了,卻沒有了這些人的身影。

另一方面,上半年的全球資產在放水的大背景下卻是一通瘋狂亂漲,原油能化、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甚至各受疫情衝擊嚴重的國家股市都反彈力度驚人,甚至創出歷史新高。
相對來説,A 股的整體表現是最為剋制。
但畢竟國別制度、政策及經濟形勢不同,A 股市場整體剋制的表現也是有自身內在原因的。
用句時髦的話來説,今年來全球資本市場風雲變幻,A 股如今 “棋至中局”,下半年及更遠的未來又該怎麼看?
1
全球資產都在瘋漲
自從去年因為疫情衝擊帶來的連鎖反應以及各個國家的各種騷操作,讓絕大多數投資者經歷了這一輩子從未想象過的魔幻歷程。即使是到今年,資本市場仍在上演令人驚訝的誇張表現。
今年的資本市場暴漲根源是全球性大放水,直接的導火索是國際大宗商品。截至目前,國際原油期貨重新站上了 70 美元/桶的大關,紐約原油期貨指數從去年最低點漲了 10 倍。銅鋁鐵等工業金屬自從去年 4 月來翻了個倍,年內也最高飆漲 30%。
在國內,大宗商品最瘋狂的時候,甚至迫使數個監管部門合力 “圍剿” 降温,即使如此,也未能澆滅市場做多的熱情。

美國作為放水比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加起來還多的帶頭大哥,股市當仁不讓繼續強的一塌糊塗。雖然大家都知道現在美股的風險比它的泡沫還大,美國也知道自家股市的風險泡沫都很大,但任憑機構大佬喊空,美股就是巋然不跌。

很多疫情形勢嚴峻,甚至衝擊了經濟產業基礎的國家,在抄帶頭大哥作業的努力下,還硬生生成功復刻了美帝去年來的天量放水刺激資產泡沫的騷操作,股市不但沒有崩,甚至也跟着要麼創新高,要麼在創新高的路上。
比如今年全球疫情黑洞的印度,每天幾十萬的新增確診,絲毫不妨礙印度股市創新高的熱情。
重新陷入水深火熱的疫情復發與經濟危機的越南,其胡志明證券交易所甚至由於投資者交易熱情高漲交易流水太大導致交易系統不堪重負被迫停市半日。

這種因交易量過大而被迫休市的場景,發生在經濟面臨崩潰危機的大背景下,如同國際油價一度跌至負幾十美金一桶,滑天下之大稽,又如此真實。
2
A 股 “茅” 又回來了
大多數的投資者都喜歡把滬指當做 A 股市場方向的主旗,但實際上由於金融地產兩桶油的權重股影響,滬指對中國股票市場新變化趨勢的敏感度一直很低,説人話就是指數失真。
真正能代表 A 股當下最新變化趨勢的是彈性更大的創業板指數,以及各種行業的核心資產,也就是大家説的 “行業茅”。
雖然今年來滬指的表現整體只有 3.36%,看似漲幅不大,但創業板 50 指數在過山車行情下可是有兩位數漲幅,尤其近 3 個月來漲幅超過 30%,即使是靠市夢率撐着的科創板 50 也有了 15% 的漲幅。雖然還比不過靠放水浮起來的美股及其他地區市場,但也表現不錯了。

更可怕的是醫美、飲料、鴻蒙、煤炭有色、新能源這種熱門概念,從 3 月 9 日滬指最低點時間算起到現在,不但整體反彈誇張,有很多個股還都翻了好幾倍。
即使是各自的茅整體也漲多跌少,通策醫療反彈了 80%,離年初歷史最高點僅差 1 分錢。片仔癀、愛爾眼科、億緯鋰能、藥明康德這些也反彈超過 40%。寧德時代也不僅反彈 50% 創歷史新高,還成為了 A 股有史以來第一家原生的萬億市值科技公司。

可以用一句話形容現在的 A 股行情,那就是靜悄悄地努力,然後驚豔所有人。
當然,放在全球市場裏面,驚豔的還不是 A 股,比它表現強的國家股市很多。
但中國的基本面跟它們可是天差地別,在 “穩字訣” 的宏觀政策背景下,沒有天量放水,股市也沒有因此整體暴漲,但取得的成效是巨大且長遠收益的。不僅從這次疫情衝擊中化不利為促改革煉內功的發展契機,也為中國的未來 A 股長期穩健走好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想説的,實際上雖然 A 股現在還有近憂與遠慮,但長期走牛還是確定性極高的。
3
A 股的長期牛市底氣在哪裏
經過一輪熱門概念大反彈,現在又有很多機構在分析下半年可能風險很多,情況不太妙。大致的理由包括 4 個方面:
1,美國可能收緊貨幣,全球流動性拐點來臨。美國 5 月 CPI 再大超預期,創近 13 年新高。不但工業品資產在大漲,居民消費品也漲的一塌糊塗,甚至全美範圍內的房價都在大幅飆升,越來越多地區房價不斷創出新高。所以現在美國通脹連續幾月大漲給美聯儲很大壓力,下半年縮減 QE,甚至加息的概率也越來越大。不是不會,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如果美國帶領收緊流動性,必然導致資金回流美國,全球流動性收緊連鎖反應。到時候可能美股不一定會崩,但高外債的小國肯定扛不住,A 股不一定能獨善其身。
2,大宗商品高價正在衝擊中下游產業,需求不振影響經濟修復。中國 5 月 PPI 高達 9% 再創新高,但 CPI 僅有 1.3%,兩者剪刀差持續拉大。這背後不但説明了上游工業品價格在 “失控”,也説明下游的消費需求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勢。我們這段時間頻頻聽到各種製造業上游工業品漲價不斷,卻很少聽説下游的產品有漲價。實際上,現在的中游企業正在面臨比較嚴峻的上游漲價,下游賣不動的形勢。而中游又是其中很大的羣體,除了少部分能依託出口消化成本外,多數還是隻能硬抗。這種結構形勢下,經濟不能健康復蘇,終究是要在下半年埋雷。
3,國外疫情復發衝擊全球產業鏈。雖然全球抗疫已經變成常態化,但國外疫情大國還是有可能對全球產業鏈造成打擊,這一波大宗商品暴漲的主要原因也與資源國因疫情導致工業鏈斷裂有關,即使到現在也未能有效修復,繼續擔心是必然的。
4,核心資產反彈至階段高點有兑現風險。近幾個月來,醫藥、消費、新能源等前期熱門賽道已經大舉收復前期失地,估值又回到了被質疑的高位。在未來全球流動性預期收緊的擔憂下,不排除這些 “茅” 重新需要一段時間消化估值,即使不調整,可能也難再創新高。
客觀的説來,其實機構分析並沒有毛病,短期看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並且都很嚴峻,尤其流動性拐點到來這個達摩克里斯之劍,真有可能隨時對全球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但這些都可以説是短期視角。從長期角度看,很多人 A 股的基本面還是有雖然不能説根本性,但也是非常大的改變正在發生的。
最宏觀的不用多説了,中國經濟全球修復最快最強,雖然局部繼續受影響,但整體都在穩健發展,這種穩健不但體現在國家對貨幣/財政政策上的穩健,也體現在經濟指標,股市走勢上的可持續穩健。
在貨幣政策上,中國相對美國的動不動就直接發現金放水來説可謂相當剋制,此前中國並不主要依賴貨幣放水,而是依靠財政政策和行業扶持計劃就在很大層面緩解了經濟下行擔憂壓力。
現在很多這些行業政策正在發揮有力作用,不但是為短期兩三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目標都規劃好了。
確實,中國面臨較明顯的消費需求提升慢的問題,但其實一直以來中國在消費需求都比較弱,也不見出現什麼大問題。如今內循環、增收入、將負擔、促銷費被寫入政府重點工作目標,也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這個肯定是會逐漸改善的,只是需要時間。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其他幾個非常值得重視的跡象。
一是,在 A 股,通過去年 “核心資產” 抱團暴漲以及 “全民投基” 成共識,市場裏影響指數走勢的主力正在加速形成,並具有一致性與長期性。這種主力是由各基金、私募、機構聯合的,不斷以百億、千億為量級的規模彙集。它們的主要覆蓋方向是各行業的優質核心資產,並且可以做到長期持有。而這些資產是在各主要指數中權重最大的,它們一旦上漲形成賺錢效應,帶動的不僅是指數,還有無數股民的做多熱情。
二是,中國現在的房股收益率轉換窗口將近。在近 20 年來,中國房地產開啓黃金時代,近 20 年全國房地產資產價格暴漲十幾倍,年化超 10%,而股市才寥寥幾倍,收益率遠遠落後於地產。至於現金就更別説了,現金存銀行從來都是虧本生意。但如今時代不同了,“房住不炒” 國策指導,城鎮化進入後階段、及新生人口增量預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中國房地產整體開始進入上漲空間被壓縮,房價只漲不跌神話被打破,炒房作為資產投資的功能逐漸喪失。
看看中國現在的房地產股表現就知道了,這兩年遭破產清算、債務違約、財務危機的房企大家可不少見。

與之相反,A 股其他非金融地產領域,比如消費、科技、醫藥新三傻領域,在近幾年中不斷爆出百倍大牛股,成為市場不斷追逐掘金的大金礦。
可想而知,中國的房股收益率轉換時代真的不遠了。
如果將來不再炒房了,那麼作為一直以來每年沉澱海量企業及居民資金的房地產所釋放出的潛在資金將會是一個極大且持續的體量。在沒有其他有效且足夠大的國內市場,這些資金必然有不少部分流入股市,從而給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成為推升股市長期走牛的重要力量。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興衰週期,這也會同樣反應資本市場上,如此前的製造業、能源材料、房地產,傳統消費、再到如今的互聯網科技。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時代最終要讓位於成長性更強的互聯網科技時代。
此外,近期我們也可以看到,國際複雜形勢下,人民幣的升值趨勢越來越明顯,資金流入流入規模創新高。最新數據,前五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18497 家,同比增長 48.6%,比 2019 年同期增長 12.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 35.4%,比 2019 年同期增長 30.3%。同時,近 3 月 A 股北上資金也大幅淨流入了 1354 億,速度整體也在加快。這些正是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的證明,雖然量還不夠大,但態度已經説明問題了。
4
結語
有時候短期因素很重要,尤其疫情這種全球性突發事件,會對市場產生難以意料和硬扛的劇烈震盪。
下半年的 A 股可能確實是會面臨很多不確性的外部風險,不排除美聯儲突然轉鷹帶崩全球市場,然後又讓很多人重新上演上半年 “高買低割” 的輪迴。
但投資有時候還是要看一個國家股市最根本的支撐力,並且要以長期的視角去看待,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以中國當下的經濟及市場基本面,A 股的長期支撐力是極強的。假如外盤崩了必然會受衝擊,但不可能被帶崩。之前外盤爆漲這麼多,A 股都不怎麼跟,那麼外盤一旦崩了,A 股又有多大可能會全部跟?
從長期看,我是非常相信 A 股一定會持續走牛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