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蒙概念爆炒,一地雞毛還有多遠?

割我韭菜,沒門!
今天華為鴻蒙概念全線崛起,萬得上面的鴻蒙指數上漲了超過8%。

相關概念股也是全線漲停,很多都是創業板 20% 的那種漲停。

比如和華為同為鴻蒙開放源自開源基金會成員的潤和軟件上漲 20%,中軟國際上漲 18.8%。

市場認為這些公司作為基金會的初始成員,深度參與鴻蒙系統的基礎搭建,未來將持續參與整個開源社區的管理和投入,會持續從中獲益。
在消息上面,目前有多家銀行和超過 30 家的券商全面支持鴻蒙。另外 Harmony OS2 升級用户 7 天已破千萬,有望完成之前內部既定的今年底鴻蒙操作系統搭載設備數量 3 億台的目標,其中 2 億台華為手機,1 億台其他品牌手機。
1
安卓 vs iOS,操作系統的獨二玩家
目前操作系統中,主流的就安卓和 iOS,佔了大約 98% 的市場份額,剩下的基本就是 Windows phone 了,而之前如日中天的塞班及黑莓系統,則隨着諾基亞和黑莓手機的沒落,退出了競爭行列。
而在這 98% 的市場中,安卓佔了 75%,剩下的就是蘋果的 iOS 了。根據 SensorTower 年初的數據,蘋果 App Store 2020 年收入達到 732 億美元,相比於比 2019 的 555 億美元增了長 30.3%。體現出了強大的吸金力,連巴菲特都要把蘋果買成第一大重倉股。

而安卓雖然是開源系統,但是谷歌通過其開發的 GMS,將安卓生態的所有產品都鎖定在其版圖之中,牢牢卡住安卓通用軟件流量的入口,形成了壟斷地位。比如谷歌的應用商店 Play Store,谷歌的郵箱 Gmail,谷歌地圖,視頻軟件油管等等。
然後通過鉅額流量進行廣告變現,雖然因為這些綁定的行為在 2018 年遭到了歐盟 43.4 億歐元的天價罰單,但谷歌仍然通過收取安卓系統許可費進行直接變現,每台手機 2.5-40 美金不等,如果默認綁定谷歌全家桶則可以豁免該項費用。
所以作為用户和機器之間的唯一的操作系統,形成了實質性的壟斷,最後都能通過各種方法把錢收上來。
操作系統不論在現在的移動互聯時代,還是上一個 PC 時代,甚至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都將是最賺錢的商業模式,可能沒有之一。因為操作系統的強大生態力量,商業地位難以撼動,連其他互聯網巨頭都難以成功。所以紛紛在汽車 OS 以及未來 IOT 生態領域發力,想搶佔下一個時代。
説回安卓,目前中國主流安卓手機的手機商包括華為、 OPPO、 vivo、 小米,其中 2017 年至 2020 年期間,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從 0.9 億台增長至 1.2 億台,成為了安卓陣營的頭部玩家。

但是後面由於時代的原因,華為被迫進行了最艱難的自己研發操作系統。
2
套殼系統的爭議與安卓陣營的失聲
很多人説,鴻蒙就是安卓的套殼系統。關於鴻蒙和安卓的關係,知乎上面有很多大神已經進行了充分探討,的確鴻蒙不是自主開發的操作系統,是基於 AOSP(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開發的,但是也有相當部分是屬於自主代碼,除開手機 OS,物聯網部分確實是自主研發。
根據華為以往歷史,就算一開始抄了些東西(比如早期的交換機),但是它有辦法最終發展成自主技術體系,而鴻蒙 OS 在目前應該説的確還是一個過渡期的產品,畢竟需要考慮到眾多的軟件開放商不會過多投入人力去專門支持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有人用特修斯之船悖論來描述現在的這種爭議。特修斯之船最早出自普魯塔克的記載,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
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麼在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
鴻蒙作為特殊時代的產物,鴻蒙的誕生擁有了一些悲情英雄的色彩,我們不應該用技術潔癖去探討到底是不是安卓套殼,只要是谷歌不來起訴,我覺得都不必為這事煩擾,我們應該祝福它並希望它取得最大程度的成功。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其他廠商跟不跟,小米 OV 等其他安卓機是否會選擇採用鴻蒙系統?
這個我覺得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發生。和鴻蒙合作,等於和谷歌交惡,國內影響不大,但是海外還是非常依賴谷歌生態的 GMS,而哪個手機廠商又願意放棄海外市場呢?
其次,如果直接預裝 HarmonyOS,HarmonyOS 尚未開源(開源的是那個基金會的 OpenHarmony,類似於安卓的 ASOP),使用手機鴻蒙必然要搭載華為的應用市場和 hms。大家都知道國內的遊戲渠道服都是五五分賬,這麼一大筆利潤決然不可能讓給別人,也是阻攔其他手機廠使用手機鴻蒙的最大障礙。而其他手機廠商短期也不會投入資源去開發基於 OpenHarmony 的操作系統。
華為作為曾經國內佔據手機半壁江山的霸主,沒有人願意把命脈捏在友商手裏。試想一個場景,如果所有的手機廠商都使用了手機鴻蒙,而華為因為某種原因解禁了,那麼此時國內手機行業華為就是裁判員 + 運動員的身份,可以輕易通過限制其他廠家的手機系統來實現優勢,此時其他手機廠商再想回頭拾回丟下的安卓魔改為時已晚。
這裏説明一點,為什麼手機廠寧願把命脈交給谷歌呢。首先,國內的安卓自成體系,不受谷歌的影響,哪怕谷歌禁用 gms 和閉源安卓 12 以後的版本,各家也能自己更新去應對,基本不會對國內的安卓市場有影響。
其次,海外因為 gms 的原因,所有手機廠都已經被谷歌掐住了脖子,這已經是事實了。手機廠不會再在國內使用手機鴻蒙,給國內的市場再添一個被卡住的脖子。
3
沾個邊就能漲?
拋開技術層面的東西,我們來看二級市場的表現。二級市場不會管上面的一切,只要三根陽線,就能改變信陽。
這是天風總結的鴻蒙概念股。

我們來看下中間的一些走勢:
誠邁科技:

潤和軟件:

九聯科技:

萬興科技:

最近鴻蒙概念股都是這樣的走勢。
其實很多鴻蒙概念股只是説公司旗下有產品入駐鴻蒙體系,這和我説我要開發一個蘋果的 APP 是一樣的道理。另一些只是和華為有些業務往來,華為這麼大個公司誰還沒點業務往來了。但是,二級市場就是如此瘋狂。
在股價大漲之下,很多公司也都發布了股價異常波動的提示公告。這些公司也很誠實,從公告中,我們可以基本得出這樣的結論,鴻蒙對這些公司的業績增長有限。
比如同在基金會的潤和軟件也發佈了公告,中間第五點,也説明了與鴻蒙的合作關係,但重點在於,公司自己明確表達鴻蒙相關業務在手訂單佔比較小,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又比如九聯科技的公告:目前公司基於鴻蒙系統的投入開發,智慧門鈴等智慧家庭產品,處在產品開發階段還未上市,未形成相關銷售收入,未來市場存在不確定因素。

只能説,我們祝福鴻蒙,但有人想利用這個概念割我韭菜,沒門!
